名醫薈萃,“大宋提刑官”宋慈,南宋著名法學家,世界法醫學鼻祖

名醫薈萃,“大宋提刑官”宋慈,南宋著名法學家,世界法醫學鼻祖

一壺漢方

名醫薈萃,“大宋提刑官”宋慈,南宋著名法學家,世界法醫學鼻祖

大家好!這裡是一壺漢方。今天就給大家帶來南宋著名法學家,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的故事。

醫學之父

名醫薈萃,“大宋提刑官”宋慈,南宋著名法學家,世界法醫學鼻祖

在宋朝,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認識論開始萌發。朱熹,宋朝的理學家。“程朱理學”盛行於當時,被許多人奉為圭臬,還對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程朱理學”認為萬事萬物都講究一個理,理就在人們心中,一切跟隨心意就好。其實這樣認為弊端有很多,忽視了個人的道德品質,拒絕瞭解外界的實際情況。但是有一人在這樣的學說長期薰陶之下,做事卻實事求是,大有唯物主義的概念在心中,這個人就是宋慈。

宋慈祖上為唐朝著名宰相宋璟。北宋時,宋慈的高祖宋世卿從浙江建德縣來建陽任建陽丞而家居此地。父宋鞏曾任廣州節度推官(節度使幕府掌管刑獄的官員),家境小康。宋慈從小受學於父,10歲時從學建陽縣學者、朱熹的高弟吳稚,並得到吳稚的同窗黃幹、李方子等名人指教。雖師承朱熹的高弟吳稚,但是他更重視實踐,力求真知。

提起宋慈,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大宋提刑官》這部電視劇的熱播讓我們瞭解了這個有血有肉,實事求是的“法醫學之父”;他辦案著重實地檢驗。

關於宋慈

名醫薈萃,“大宋提刑官”宋慈,南宋著名法學家,世界法醫學鼻祖

南宋時官府為探明案情真相,將證據擺在首要位置:“遇有死者,必根究其所以致死”;人命之案,須查獲兇器;兇手定罪,須查獲屍體;屍體檢驗,須查驗到致命傷,否則不易結案,便為疑案。“大辟之獄,自檢驗始。”在“慎刑”的指導思想下,以有無犯罪事實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成為司法實踐中的準則,而犯罪事實又必須以充足的證據作為根據,是所謂“旁求證左,或有偽也;直取證驗,斯為實也”。

宋慈在書中一再強調以查找證據為目的的檢驗勘查工作當慎之又慎,舉一例視之。由於致命傷的檢驗對加害人的定罪量刑關涉甚重,宋慈強調檢驗中定要仔細勘驗,“凡傷處多,只指定一痕系要害致命”;倘若是聚眾鬥毆,“如死人身上有兩痕,皆可致命,此兩痕若是一人下手,則無害;若是兩人,則一人償命,一人不償命,須是兩痕內,斟酌得最重者為致命。”然而,如果兩個人同時刺殺、同時打擊,要定哪個對致命傷負主要責任,就比較困難了。想到這一層,宋慈的考慮才算是完備。

“牢獄用刑以求取口供”,中國傳統社會向來重視口供的採集。口供固然重要,但這種獲得口供的非法手段早就被世人唾棄,更何況“證以人或容偽焉”,宋慈認為須“多方體訪,務令參會歸一,切不可憑一二人口說,便以為信”,且“告狀者切不可信,須是詳細檢驗,務要從實”,這一方面是因為“證以物必得實焉”,另一方面是不能聽從一面之詞,以防其中有弊。

不輕信口供在當時律法中亦有體現,即使罪犯招供,也要查出證據;反之,即使罪犯不招供,在物證確鑿的情形下,亦可定罪判刑,一切須“據狀斷之”。

時間不可能穿越到過去,案情不可能“情景再現”,故所謂的“真相”並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還原,但是檢驗勘察,事關人命,必須將事後檢驗之事充分做到位,使之不斷接近百分之百的真實,還事實以真相。

宋慈對待屍體也與前人不同。古代驗屍按照理學“視、聽、言、動非禮不為”、“內無妄思,外無妄動”的教條,在檢驗屍體之時,都要把隱秘部分遮蓋起來,以免“妄思”、“妄動”之嫌。宋慈出於檢驗的實際需要,一反當時的倫理觀念和具體做法,徹底打破屍體檢驗的禁區。他告誡當檢官員:切不可令人遮蔽隱秘處,所有孔竅,都必須“細驗”,看其中是否插入針、刀等致命的異物。並特意指出:“凡驗婦人,不可羞避”,應抬到“光明平穩處”。如果死者是富家使女,還要把屍體抬到大路上進行檢驗,“令眾人見,一避嫌疑”。如此檢驗屍體,在當時的理學家即道學家看來,未免太“邪”了。但這對查清案情,防止相關人員利用這種倫理觀念掩蓋案件真相,是非常必要的。宋氏毅然服從實際,而將道學之氣一掃而光,這是難能可貴的。只是由於宋氏出身於朱門,不便像同時期的陳亮、葉適等思想家那樣,公開指名道姓地批判程朱的唯心主義。但他用自己的行為和科學著作提倡求實求真的唯物主義思想,此與陳、葉的批判,具有同樣的積極意義。

在《洗冤集錄》中,有一些檢驗方法雖屬於經驗範疇,但卻與現代科學相吻合,令人驚歎。如用明油傘檢驗屍骨傷痕,就是一例:“驗屍併骨傷損處,痕跡未現,用糟(酒糟)、醋潑罨屍首,於露天以新油絹或明油雨傘覆欲見處,迎日隔傘看,痕即現。若陰雨,以熱炭隔照。此良法也”。“將紅油傘遮屍骨驗,若骨上有被打處,即有紅色路,微蔭;骨斷處,其拉續兩頭各有血暈色;再以有痕骨照日看,紅活乃是生前被打分明。骨上若無血蔭,縱有損折,乃死後痕。”如此檢驗屍骨傷損,與現代用紫外線照射一樣,都是運用光學原理。只是宋慈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處於尚未自覺的狀態,知其然而不知知其所以然。屍骨是不透明的物體,它對陽光是有選擇地反射的。當光線通過明油傘或新油絹傘時,其中影響觀察的部分光線被吸收了,所以容易看出傷痕。再如書中論述的救縊死法,與當代的人工呼吸法,幾乎沒有差別。還有用糟、醋、白梅、五倍子等藥物擁罨洗蓋傷痕,有防止外界感染、消除炎症、固定傷口的作用,也與現代科學原理一致,只是使用的藥物不同而已。諸如此類,不勝枚舉。作者運用和記載這些方法,目的在於查出真正的死傷原因,無不體現了求實求真的科學精神。

食譜推薦

名醫薈萃,“大宋提刑官”宋慈,南宋著名法學家,世界法醫學鼻祖

接下來就是今天的食譜推薦:

蜜汁百合

名醫薈萃,“大宋提刑官”宋慈,南宋著名法學家,世界法醫學鼻祖

【原料】:鮮百合100克,蜂蜜25克,白糖50克,糖桂花10克。

【製法】:百合剝開,分瓣,洗淨。糖桂花洗淨,備用。鍋中放入1碗清水,加入百合、蜂蜜、白糖,先用武火燒沸,改用文火燉15分鐘左右,放入糖桂花即可。

【功效】:此菜餚對於神經衰弱、睡眠不安等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性味】:百合味甘,性寒。歸心、肺經。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用於陰虛燥咳,勞嗽咳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桂花味辛,性溫。歸肺、脾、腎經。溫肺化飲,散寒止痛。用於痰飲咳喘,脘腹冷痛,腸風血痢,經閉痛經,寒疝腹痛,牙痛,口臭。

龍眼蓮子粥

名醫薈萃,“大宋提刑官”宋慈,南宋著名法學家,世界法醫學鼻祖

【原料】:龍眼肉、蓮子各15克,紅棗15枚,大米50克,白糖適量。

【製法】:蓮子去心。紅棗、大米洗淨。將蓮子、紅棗、大米一起入鍋,加適量清水,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龍眼肉,繼續煮至粥熟,調入白糖食用。

【功效】:養血安神、緩和藥性。

【性味】:龍眼肉味甘,性溫。歸心、脾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功效,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

蓮子芡實豬肉湯

名醫薈萃,“大宋提刑官”宋慈,南宋著名法學家,世界法醫學鼻祖

【原料】:蓮子肉50克,芡實50克,豬瘦肉200克,食鹽少許。

【製法】:將以上原料一起放入鍋中煮成湯,湯將熟時加少量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適用於神經衰弱、夜夢多者。

【性味】: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心安神。芡實甘、澀,性平。歸脾、腎經。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