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飲行業“報復性消費潮”被“漲價潮”截胡?勢必被市場報復

疫情影響下的茶飲市場可以說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隨著復工的深入,茶飲行業在慢慢回暖。為了挽回受疫情影響1-2月行業“停擺”下的損失,各家茶飲品牌也就開啟了加速跑,紛紛推出各式刺激市場措施。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份CPI同比上漲5.2%、環比上漲0.8%,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1.9%。物價的上揚,一定程度也會促使奶茶行業的價格調整。

據相關媒體報道,奶茶品牌“喜茶”的數款產品與之前相比上漲了2元。另一品牌“奈雪的茶”的漲價幅度及規模雖不如喜茶,但也有個別產品上調了1元。還有一向以平價著稱的CoCo奶茶,部分產品價格也上調了1-3元。

說起漲價,食品價格上漲不是現在開始的,去年就開始了,而這些企業去年都沒有漲價。對於復工後的漲價風波,也有業內專家判定屬於市場行為,把漲價歸結於運營成本提升是關鍵原因,但是原材料實際上只佔到了餐飲企業成本的很小部分,特別是奶茶,原料的成本就更低了,更多的成本支出是在店面租金和員工工資上邊。

喜茶和奈雪相繼漲價背後,或多或少的受到此前海底撈菜品漲價約6%行為的影響。原本想在疫情影響逐漸平息,報復性消費即將到來之時,通過漲價打折的方式來彌補疫情持續期間受到的營收損失,可能這波“漲價潮”各家餐企打錯了算盤。要知道的是如果價格上漲,極有可能帶來的是顧客流量大幅下滑。因為在過去的兩個月裡,受疫情影響的不只是企業,普通人也經歷著低收入甚至零收入的影響,原本囊中羞澀現有消費吃緊之餘,又抬升客單價只會適得其反。

此外也有業內專家發表意見稱,後疫情時代是整個中國餐飲行業大分化的節點。由此可見,很多頭部企業依託其品牌力和綜合實力得到了消費紅利。從茶飲市場來看,奶茶等作為新生代消費品,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雖然疫情對於企業整個供應鏈來說有所影響,導致成本上升,但茶飲企業本身毛利較高,企業應更多進行內部消化。

諸如海底撈、西貝、喜茶、奈雪的茶等餐飲頭部企業,本身就帶有行業意見領袖的屬性,頭部企業帶頭漲價,勢必會帶動行業內的企業競先效仿,會直接導致客流量的縮減,企業有漲價的權利,消費者有選擇消費的權利,最終受影響的還是企業本身。另一方面,像奶茶不是生活的剛需消費,先漲價後優惠的套路,早被看透。

另外,在恢復消費市場方面,也有不少茶飲品牌並非選擇漲價而是加大了優惠力度。我們認為這是企業正常刺激消費的邏輯,變向漲價後再折扣的方式實屬投機取巧的市場行為。當前疫情影響稍顯減輕,正處在一個消費脆弱階段,如果企業在這個時候一意孤行揮重拳去獲取額外的“溢價”,必將受到市場的重大阻力。

最後,通過我們最近的觀察,我們發現現在北京地鐵上已經開始輕微擁擠,商場的客流量逐漸增多,各行業線下門店陸續已經開門營業,預示著消費行業在慢慢的恢復。漫長的兩個月的疫情嚴重期都扛了過來,我們希望餐飲行業能夠採用更多合情合理的方式鼓勵消費者消費,而不是通過變相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