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餵飯就是害了娃,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不吃飯母慈子孝,一餵飯雞飛狗跳。沒到飯點,胸口就開始疼了,一肚子的氣!”

這是一位媽媽給我們的留言,描述了很多家庭正在上演的餵飯大戰,是不是特別形象?

這樣餵飯就是害了娃,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在上回講餵飯危害的文章下,有將近700條控訴娃不好好吃飯的留言,大家紛紛求助:已經2歲3歲了,該怎麼讓娃自己主動吃飯,有什麼補救和“搶救一下”的方法嗎?

其實我們想說,如果孩子挺大了還這樣,那首先要改變的其實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這樣餵飯就是害了娃,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自己吃飯?

從本質上來說,沒有娃是學不會自己吃飯的。

吃飯——手拿起勺子,把食物舀起來 ,再把送到嘴巴里。對正常孩子來說,這一套精細動作,最晚2歲左右肯定是能掌握的。

這樣餵飯就是害了娃,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那為啥不願意自己吃呢?我們從大家的留言中,總結出了三種原因。

第一種,孩子知道有人會喂他,不想自己動手——懶,不夠有獨立自主性

第二種,孩子自己吃會遇到一些挫折,可能被家裡人“嫌棄”過。比如,當他弄髒衣服和桌子的時候,大人總是“哎呀吃髒了,趕緊給他擦一下。”——吃飯積極性被打壓

第三種,對吃飯興趣沒那麼大。為什麼呢,排除病理上的原因,往往是因為一直不停地被塞零食——真的不餓啊,沒興趣吃!

對號入座,你們家屬於哪一種?

找到孩子不願意自己吃飯的原因,那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這樣餵飯就是害了娃,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想讓孩子自主吃飯

大人先要管住自己

1. 管住自己隨時都想喂的手,把獨立吃飯的權利還給孩子

年糕1歲多已經能自己吃飯了,後來奶奶總要喂,就又給喂回去了不願意自己吃……

如果飯替他餵了,衣服替他穿了,那孩子就沒法建立自主去做這件事的意願,他會覺得餵飯是奶奶媽媽的事,不是自己的事情。甚至會把吃飯當成和大人對抗的工具~

這樣餵飯就是害了娃,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忍不住想要餵飯的大人吶,請務必要管住自己想喂的手!

糕媽當時是這麼做的:

為了避免讓奶奶餵飯,吃飯時會和糕爸一起承包年糕左右兩邊的座位。尤其是糕爸,特意佔了原本奶奶的座位(奶奶要是坐在年糕旁邊,真的忍不住伸出“援助之手”啊)。

糕媽外出聚餐也會帶上奶奶,讓奶奶圍觀下“別人家的孩子 ”

朋友的孩子比年糕還小半歲,全程都是自己吃的,而年糕全程靠奶奶喂。

這鮮明的對比啊,奶奶當場就受到了巨大的震懾:自己家孫子不如別人嗎?回家後再吃飯時,奶奶馬上就把勺子還給了年糕,慢慢地年糕自己也吃的挺好的。

喏,這樣鮮活的案例,還是挺能“刺激”到奶奶的。

2. 別老是盯著人家吃飯嘛,髒就髒唄,心要大!

事實上,大部分一開始就放手讓寶寶自己吃飯的父母,通常會發現髒亂的階段很短。

要是圖省事兒,不允許孩子弄髒而一直喂,甚至因為弄髒而有所指責,那吃飯的積極性就要被打壓了,會讓孩子抗拒自己吃飯。

這樣餵飯就是害了娃,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髒亂是學習吃飯階段不可避免的, 大人對待這件事的態度越放鬆,寶寶也會學的越快

。你可以提前準備好防水衣罩,桌上地上鋪點舊報紙,清理起來也更方便。

其實,隨著孩子吃飯技能的提高,以及他體驗到把食物吃進去的愉悅感,髒亂的問題會逐漸減少。

另外,也別總是盯著娃吃飯嘛,把注意力全放在吃進去的每一口上,孩子也會感到壓力山大呢~大人吃自己的飯就好啦。

3. 管住自己想要喂零食的手,娃才會對吃飯更感興趣

大人總覺得孩子沒吃飽,喜歡不停地塞一些零食給孩子。

醫生說這其實是“放牧式”餵養:就像牛羊吃草一樣,走到哪兒吃到哪兒。

一直有東西吃,到了飯點自然不想吃飯。

這樣餵飯就是害了娃,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但如果你家孩子的一日三餐和點心都非常規律,那麼到了飯點,孩子自然就會產生飢餓感,當然會吃的很香啦。

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儘早給娃養成定點定時吃飯的好習慣

有時候孩子真的不想吃,那就別逼著餵給他吃。在沒有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下,餓一頓兩頓是不會有問題的,反而更能讓孩子產生飢餓感,對吃飯的興趣也大大提升。

4. 建立原則和規矩,嚴格和孩子一起執行

孩子不願意自己吃飯,有的家長實在沒辦法,就開起了動畫片,把動畫片作為獎勵,一邊看一邊喂。

這簡直就是“自殺式”的餵飯嘛~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一定要看電視玩手機才肯吃飯。

還有很多家庭,大人就有吃飯看電視的習慣,慢慢地孩子也就養成了這個習慣……

這樣餵飯就是害了娃,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這樣的情況,首先要改的也不是孩子,是家長。建議從現在開始,全家人吃飯都要關掉電視手機,家長尤其要以身作則。

即使關掉電視、收走玩具會讓孩子哭鬧不吃飯,那也要收走,你的原則一定要讓孩子明白。

改變養成很久的壞習慣,孩子肯定會反抗,所以提前做心理建設就很重要。在正式執行前,把規矩立下來並提前告訴寶寶,讓他有個心理接受的過程。

原則性的問題一開始就不該妥協,有的規矩必須全家人一起配合執行——

● 不要用看動畫片、玩Pad、吃糖等作為吃飯的交換條件;

● 不要在寶寶表示吃飽的時候追著喂;

● 如果孩子不吃飯就把食物收走,不要把戰線拖太長。

這樣餵飯就是害了娃,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最後想說,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千萬別指望看完一篇文章就能馬上讓孩子自己乖乖吃飯。這是個漫長的、需要全家人一起配合和改變的過程

有件事我們一定要想明白:我們費了那麼大力氣想讓孩子好好吃飯,目的就只是為了讓他吃光碗裡的飯菜嗎?

當然不是。我們為的是把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的飲食習慣灌輸到他腦海裡。

所以別隻盯著娃這一頓吃了什麼,這頓不吃說不定下一頓就胃口大開。讓我們把吃多少的權利還給孩子,大人只要負責把飯菜準備好就行啦。

想要知道孩子到底吃的好不好,不要糾結於某一餐,看他這一週都吃了什麼,看生長曲線是否正常,才是更靠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