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和你的故事!

茅臺酒的故鄉,位於貴州省仁懷市赤水河畔的黔北名鎮——茅臺鎮,這裡古已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繁華。域內白酒業興盛,據傳遠古大禹時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便已擅長釀酒。茅臺鎮也素以“風吹隔壁千家醉,雨過開瓶十里香”的美名,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

茅臺和你的故事!

源遠流長 四海飄香

茅臺鎮歷來流傳有“水為酒之血”的古諺。漢代時,此地已出產有“枸醬酒”。《遵義府志》載:枸醬,酒之始也。“唐蒙飲枸醬而使夜郎”的傳說便緣於此。據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記:公元前135年,鄱陽令唐蒙出使南越時,在南越番禺(今廣州番禺)境內,無意間品嚐到蜀產枸醬,並對其甘美醇正的口味印象深刻。一打聽,唐蒙才獲知南越國和滇蜀之地的夜郎國間水道相連,商賈往來。返回長安時,唐蒙帶回“枸醬酒”,漢武帝飲後盛讚“甘美之”。 

茅臺和你的故事!

唐宋以後,茅臺逐漸成為歷代王朝貢酒,並通過南絲綢之路,傳播到海外。曾寫下“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佳詞名句的北宋大詩人黃庭堅,飲後也感嘆茅臺酒“殊可飲”。其後,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攻打遵義,品飲茅臺之後,橫槊賦詩:萬斛明珠一甕收,君王到此也低頭。雙手抱定擎天柱,汲得長江水倒流。  

1704年,茅臺鎮上專門釀製回沙醬香茅臺酒的“偈盛燒房”將其產酒正式定名為茅臺酒。到1840年間,茅臺地區白酒的產量已達170餘噸,創下中國釀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產規模,“家唯儲酒賣,船隻載鹽多”成為那一時期茅臺繁忙景象的歷史寫照。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舉行,北洋政府以“茅臺公司”名義,將用土瓦罐包裝的茅臺酒送去參展。博覽會上,外人起初對“灰頭土臉”般包裝的茅臺酒不屑一顧。情急之中,一名中國官員有意無意將瓦罐擲碎於地,頓時,酒香四溢,舉座皆驚。隨後,茅臺一舉奪得金獎,並與英國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成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享譽全球。 

茅臺和你的故事!

毛主席的茅臺情  

不擅飲酒的毛主席,對茅臺酒卻情深意長,這還得從紅軍長征時說起。1935年3月中旬,中央紅軍長征到茅臺,準備“四渡赤水”。當地群眾拿出茅臺酒來歡迎紅軍,戰士們不捨得喝,而用酒來擦腳和傷口,止痛消炎,甚至用來治療腹瀉。  

至今,茅臺鎮西面的山坡上還有兩個巨大的彈坑,那是國民黨飛機轟炸留下的。據當地老人回憶,兩個爆炸點相距僅30多米,可當時站在這中間的毛主席、朱總司令竟然毫髮無損。  

正是茅臺酒的卓越品質、文化底蘊和革命貢獻,早在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當晚的“開國第一宴”上,茅臺酒就進了中南海懷仁堂,周恩來親自審定,主酒為茅臺。此後多年,國慶招待會上,均指定用茅臺酒。  

1949年12月,毛主席對蘇聯進行友好訪問,同時給斯大林慶祝七十壽辰。在隨車運輸的蘿蔔、大蔥、蘋果等眾多物品中,毛主席不忘把茅臺酒作為國禮相贈。1950年1月,毛主席回國時。斯大林也同樣準備了厚禮回贈,這些禮物中就有“斯大林汽車製造廠”生產的吉姆牌高級小轎車。有的同志常常以玩笑的口吻說:“毛主席的汽車來得划算呢,是用茅臺酒和大白菜換來的!”  

1956年6月1日,毛主席與茅臺又留下一段詩酒佳話。當天上午,毛主席第一次暢遊長江約15公里後,上船吃飯。國家首批授予的特級廚師楊純清為主席做了4菜1湯,即:清蒸鯿魚、燒(草)魚塊、回鍋豬肉、炒青菜和榨菜肉絲湯。這一餐,毛主席喝一小杯茅臺酒,吃了一小碗米飯,鯿魚也吃了。

茅臺和你的故事!

飯後,毛主席從口袋裡掏出一張條幅,對楊純清說:“楊師傅,我剛剛寫了一首新詩,送給你要不要呀?不喝茅臺酒,不吃武昌魚,我是寫不出詩來的。”這就是膾炙人口的“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詞——《水調歌頭•游泳》。  

周總理與“茅臺外交”  

周總理很為茅臺酒自豪,也有海量。據說在抗美援朝後,周總理曾一口氣喝了37杯茅臺酒。而鄧小平在粉碎“四人幫”之後,也一口氣喝了20多杯茅臺。  

1954 年 4 月, 周總理在日內瓦會議上,積極靈活展開外交。在會議召開的第二天,便以中國代表團的名義舉行了招待會,招待各國代表、新聞記者和國際友人。茅臺酒以其優秀的品質,一下子成了宴會上的話題。賓主都十分高興,在品評著茅臺酒的友好氛圍中,頻頻舉杯溝通感情。美國電影藝術大師卓別林也是在日內瓦會議期間,第一次喝到茅臺,並把茅臺稱為“真正的男子漢喝的美酒”。  

回國後,周總理向黨中央彙報時,曾感慨地說:“在日內瓦會議上幫助我們成功的有‘兩臺’,一臺是茅臺,一臺是戲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原來,為了讓西方人瞭解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感情,日內瓦會議期間,周總理還約請國際友人觀看《梁山伯與祝英臺》,並親自把片名翻譯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中美建交中,周總理的“茅臺外交”,更讓茅臺大放光彩。1972年2月21日晚7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盛大歡迎宴會上,周總理與首度訪華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共同舉起盛滿茅臺的酒杯“乾杯”,這一歷史性時刻通過中外記者的鏡頭迅速向全世界播送,全球冷戰出現轉暖的先兆,“茅臺杯酒融堅冰”的典故,隨之載入中美外交史冊。  

正所謂“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歡”。1972年2月21日下午,尼克松剛從毛主席書房會見出來後,便前往人民大會堂出席周總理為他舉行的盛大歡迎宴會。  

“這就是馳名中外的茅臺酒,酒精含量在50度以上。”周恩來舉起酒杯向尼克松介紹。  

“我聽說過您講的笑話。說一個人喝多了,飯後想吸一支菸,可是點火時,煙還沒有吸燃,他自己先爆炸了。”尼克松講到這裡,不等翻譯譯出,自己先笑了。周恩來也開懷大笑,周總理當真拿來火柴,划著之後,認真點燃自己杯中的茅臺酒,用愉快的聲音說:“尼克松先生,請看,它確實可以燃燒。”  那團跳躍著幽藍光芒的火焰,也點燃了中美關係的歷史新篇章。 

茅臺和你的故事!

兩千年前中國的名片是絲綢,五百年前中國的名片是瓷器,而今,在很大程度上,國酒茅臺已然成為當代中國送給世界的另一張經典名片。  

我國白酒的五大香型

/醬香型白酒:以茅臺白酒為代表,特點是酒質醇厚,醬香濃郁,香氣幽雅,綿軟回甜,倒入杯中放置較長時間香氣不失,飲後空杯留香。  

/濃香型白酒:以瀘州老窖特曲為代表,特點是芳香醇厚,回味悠長,飲後幽香。  

/清香型白酒:以汾酒為代表。特點是酒液晶瑩透亮,酒氣幽雅清香,酒味醇厚綿軟,甘潤爽口。 

/米香型白酒: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這類酒主要以大米為原料發酵成的小曲酒。特點是酒氣蜜香清柔,幽雅純淨,回味怡暢。  

/兼香型白酒:因具體酒種不同,又細分為幾種小香型。如:藥香型白酒,以董酒為代表;芝麻香型白酒,以景芝白乾為代表;豉香型白酒,以豉味玉冰燒為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