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金融學:投資就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

你覺得投資和消費兩者之間,投資就是投資,消費就是消費,這不是很清楚嗎?我問你,今天中午吃盒飯,這是投資還是消費?吃飯當然是消費,但是中午不吃飯晚上還能工作嗎?為了晚上能工作,中午吃的這個盒飯就是投資。投資跟消費之間的關係好像真的沒那麼清楚。

每天學點金融學:投資就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

度假旅行,這是投資還是消費?你說這當然是消費。但我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投資,這是對記憶力的投資,將來我老了、走不動了,只能坐在安樂椅上了,這時候我能回憶起我美好的過去。這一次旅行是為了我以後年紀大了所做的投資

1.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

投資和消費之間沒有必然的區別。

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 )在他的《利息理論》裡面有一句名言: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 Investment is the balancing of consumption over time ),投資其實就是消費,投資只不過是在時間維度上面的平衡消費。

這句話非常精彩。投資一下子就跟消費打通了,它們是一回事兒,只不過是人們為了追求最大的收益,在時間上做一個平衡而已。

今天的年輕人有很多時間,今朝有酒今朝醉,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玩,這是可以的。連續玩一個禮拜,連續玩一個月,連續玩一個季度,可以的,但是如果一直這麼玩下去的話,將來的日子可能就沒那麼好過了。

所以,我們來個平衡消費,今天稍微吃點苦,多花一點時間來學習,多花一點時間來改進自己,將來的日子會更好過。這是一種平衡消費的觀點。

每天學點金融學:投資就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

所以每一個人追求的,不是今天的消費最大化,也不是明天的消費最大化。我們要追求的,是我們終身每一個時間點的收入之和最大化。

一棵蘋果樹今年結10個蘋果,明年結10個蘋果,後年結10個蘋果,它的現值是什麼呢?它的現值是今年這10個蘋果,加上明年10個蘋果折算成今年的價值,後年10個蘋果折算成今年的價值,把所有這些現值加起來,就是這棵蘋果樹的現值。

耐用品的現值等於未來收入流的折現和。我們追求的不是今天結的蘋果數目最多,也不是明年或者後年結的蘋果數目最多,我們追求的,是所有未來每一年收入流的折現和最大。所以投資是時間維度上面的平衡消費。

這也讓我想起阿爾欽(Armen Alchian )在他的教科書裡面提過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要是連餓三天吃才一頓飯,那頓飯可香了,感受可好了。但是我們每個人,為什麼不會為了追求那種特別美味的感覺,連餓自己三天才吃一頓,而是每天都吃三頓飯呢?

答案是什麼呢?答案在於,我們追求的不是一剎那的最高幸福,我們要追求的是幸福總量的最大化

。所以我們每天都吃三頓飯,這樣使得我們的幸福總量最大化。

我們追求的是一個收入流的折現和最大,不是一剎那的收入最大,這一點挺重要的,我們後面還會用這個原理來分析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現象,就是收入不均的現象。

2.未來預期決定一個人是否選擇健身

人們追求永久收入的最大化,而不是某個剎那的收入最大化。這個原理能解釋很多生活中的現象。

比方說,人們選擇到底抽菸還是不抽菸,健身還是不健身,這兩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其實都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處境下面就有不同的選擇。

過去人們普遍生活非常貧困,見不到未來的前景,人均壽命比較短,這時候及時行樂就顯得比較重要,所以那個年代抽菸的人特別多。

今天人們可以選擇的娛樂活動範圍比以前大多了,人們對壽命的預期也大大提高了,這時候他們的平衡消費就會發生變化。今天節制一點,未來就能得到更大的享受,吸菸的人數就大大下降了。

節制飲食、運動健身,這些決定其實都跟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有關,人們追求的是未來收入的最大化,而不是一剎那享受的最大化。

同樣的道理,有些醫生就說,如果他的病人超過了80歲,他就不會讓他們太過節制飲食,因為享受當下的快樂也是挺重要的。

3.卡特爾組織能決定國際油價嗎?

我再問你一個有趣的問題,石油輸出國是一個卡特爾[1]組織,他們組織在一塊決定石油的產量、決定石油的價格。因為石油是他們的,所以他們是壟斷者,他們能夠決定石油的產量,也能夠由此決定石油的價格。

石油的產量和價格,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他們自己定的嗎?


每天學點金融學:投資就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


現實的情況是,今天的石油多少錢一桶,大概50塊錢一桶。但是在現有的條件下,油井管道所有的基礎設施不變的情況下,從地底下多打一桶石油出來的邊際成本,只是一美金的樣子。多打一桶石油多花一美金,你能在市場上賣出50美金,你能賺49美金,他們為什麼不把石油都打出來趕緊賣掉,趕緊實現他們的利潤呢?

你可能會說都打出來了石油價格會下跌,但是我覺得,下跌也還遠遠沒下跌到一塊錢的程度,多打一點總是多賺一點,早一點享受比晚一點享受好,為什麼成本只有1美金,收入有50美金他們不幹?

答案就在於,我剛才問你的問題,這問題本身是錯的,這問題本身留了個陷阱,我說打一桶石油的成本是一塊錢,但是實際上多打一桶石油出來的真正成本不是一塊錢。為什麼呢?因為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

今天多打一桶石油出來使用,放棄的是明天這桶石油所能夠產生的收入,把石油從地底下抽出來這個成本不算成本,真正的成本,是放棄了明天的使用,放棄了明天的收入。

我現在問你,假如現在權威機構發佈了一個報告,大家都非常相信這個報告的內容。它說三年後每一箇中國人都會買一輛燒汽油的汽車。

如果大家相信這份報告的預測,那麼我問,今天的石油產量會上升還是下降?答案是今天的石油產量會急速下降。

為什麼?因為石油輸出國組織看到了,再過三年會有巨大需求,他們得給我們中國人留一點石油。不是他們愛我們中國人,而是他們知道,三年後他們要賺到的錢要比今天更多。今天把石油用掉,放棄的代價就太高了。

4.市場力量決定石油產量和價格

假設剛才說的這份報告被闢謠了,大家都不相信了,這份報告沒有依據,沒這回事兒。相反另外一條消息出來了,我們北大化學系有三位教授,共同研究發現了一條方程式,非常重要的一條方程式,就是他們能夠把水變成油。從明天早上開始,打開水龍頭,你就能夠把水變成油了。

假設這條消息是真的,那麼我問你,今天石油的產量會上升還是下降?今天石油的產量會急速上升,石油輸出國組織要把所有蘊藏的石油,都拿出來賣掉。為什麼?因為到了明天,石油就再不值錢了。

所以表面上看,石油輸出國組織這個卡特爾機構壟斷了石油,他們能夠控制石油的產量,能夠控制石油的價格,而實際上,他們是遵守“ 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 ”這個原理,來確定石油的產量和石油的價格。

他們追求的不是今天賺最多錢,也不是明天賺最多錢,他們要追求的,是在一個長的時間維度裡面賺最多的錢。石油產量表面上是他們定的,但實際上他們是被動的,他們必須看著未來石油的替代品出現的機會,來確定今天石油產量的高低。

當然你明白,現在石油替代品出現的機會越來越高了。太陽能的成本在下降,頁岩氣的使用也在普及,所有這些替代品都逼著石油輸出國組織增加石油的產量,石油價格也因此一直在下跌,他們擋也擋不住。

表面上壟斷者可以確定產量和價格,實際上他們的決策,也是受市場的力量所左右、所決定的。

你記得嗎?我們總結價格那個模塊的時候,曾經提過經濟學家哈羅德·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 )的一句話,他說**經濟學在過去200多年裡面,最大的教訓就是建立了一個高度抽象的模型,在這個模型當中,沒有任何人可以決定價格或者其他重要的市場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