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之後,梅郎可待

但整個故事的核心。最高領導人因為猜忌之心,而讓七萬忠魂喪生、一代賢王被汙衊為逆賊。從此之後,這件事成為了說不得的禁忌,人人閉口不言、明哲保身,朝堂之風急轉直下,大臣爭相揣測聖意、爾虞我詐。直到有個人願意站出來,不畏雷霆之怒,還死者以公道。非常不錯的一部電視劇,很耐看,但是這部電視劇劇情真是不錯,而且對細節也有很多考究,對禮儀方面的展現諸如拜禮手勢等都很用心。大格局權謀片的上乘之作,服裝舞美鏡頭佈局都是上上乘,如果說要是缺點的話,故事應該更多地向歷史真實上靠,或許更完美,比如霓凰就是年輕的冼夫人,譽王拉上侯景之亂,大嶼和北燕換成北齊和北周,南楚換成南詔,歷史情境更逼真些,或許故事就更飽滿了!看琅琊榜今天特意留意了琅琊榜的佈景和衣冠服飾,真真講究用心,宋齊梁陳這段歷史學得少,劇也不多,服飾自然不是很瞭解,反正覺得很像那個年代的飄逸灑脫,女子頭飾精緻華美又不似很多劇中頭飾過多眼花繚亂審美錯亂!男性服飾一看便知身份地位。

逍遙之後,梅郎可待

你說你不會讓林殊再出現,不會讓天下人看到林殊,可是國家有難,你卻堅說自己是林家男兒,赤焰少帥,你熬著心血也想為大梁守盛世安康。你說你厭煩了十三年的梅長蘇,想要完成林殊的使命,梅長蘇也罷,林殊也罷,並無區別,梅長蘇何曾失了林殊的性情,何曾折了林殊的腰骨,何曾做過真正卑劣之事。逝者已逝,他其實也是明白的,然而逝者不歸,落花亦不再返枝,無論怎樣達觀,七萬英魂終難斷念,這就是他的殤,十二年前猶如出鞘利劍,十二年後卻是劍已毀心難滅,再次站到暴風眼,縱然風驟雨斜,他卻是乾燥而溫暖的,笑起來很溫柔,哪怕這種美其實那麼鋒利,見者斷喉,這就是梅長蘇。我覺得琅琊榜的好並不在權謀,除了被扒爛的攝影,最吸引我的是它用現實主義寫人物(沒有絕對的壞人,比如謝玉不是好人,但他真喜歡蒞陽),用理想主義寫故事(我們都知道不會有這樣清明的朝廷,所以更向往,現實中沒有的,更顯彌足珍貴)…最後私心除了梅長蘇,最喜歡的人物,蕭景睿,一個真正的君子。

逍遙之後,梅郎可待

男主角的身世背景和霓凰郡主的愛情讓人心疼,另一條線就是靖王和靜妃寫得很好,這部劇我最喜歡的不是男女主角而是靜妃娘娘,這人是整個後宮裡活得最明白的女人,聰明睿智也不失善良,有心機但不亂用,有這麼個母親在靖王不想贏到最後都難啊。整部劇製作水平一流,畫面看得特別舒服!梅長蘇的扮演者胡歌把一身病骨赤子之心永恆的琅琊榜首演繹得非常完美。和夏江的對手戲太精彩了.最後為了做回林殊選擇了在戰場結束自己的一生。胡歌和劉濤的演技爆棚!小殊霓凰相認,霓凰知道林殊要上戰場的相望,林殊和靖王的兄弟情,還有靜妃的聰慧和隱忍,謝玉,夏江和皇帝老兒等等,裡面真的是每一個情節,每一細節都是精品之作。劇情非常緊湊,環環相扣,每一段感情都表達得非常到位,就連裡面的壞人都能讓人佩服!由衷的大讚,感人入深的演技和情節,不論是將敵人引入彀中,還是在危局之中反敗為勝絕地反擊,毫無破綻的佈局是少有的提高智商的好劇,最後梅長蘇與梁帝的對話最是經典,帝王的詭辯,忠臣的心寒不得不讓人捫心自問什麼才是為君為臣之道,當林殊拖著病弱的身軀為國重歸沙場心痛也不過如此。

逍遙之後,梅郎可待

有廟堂之高,亦有江湖之遠。梅長蘇之向死而生,靜妃之恬淡睿智,靖王之赤子之心,霓凰之霽月光風,豫津之通透豁達,皆是血肉有情之品。最喜歡言侯,有智慧,有膽識,有風骨,有情義,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所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說實話,覺得權謀部分稍稍弱了一點,當然這也是很久以前小說就有的問題。但是海宴略輸在了權謀,卻贏在了胸襟。赤子之心,家國大義,這份情懷是中國文化一直追尋的,卻幾乎沒有在影視劇中得到展現。就衝這一點,琅琊榜鶴立雞群,

逍遙之後,梅郎可待

海宴將浩氣給了蕭景琰,仁恕給了蕭景睿,曠達給了言豫津,深情給了穆霓凰,純真給了飛流,最後將一顆不滅的赤子之心給了林殊。人性的漆黑夜色裡,這一盞心燈如月。每一個角色都是那麼有血有肉。林殊也好,梅長蘇也罷,雪冤是他的階段目的,國泰民安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