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卡拉“割韭菜”,深交所連夜抓現行


2005年,賣掉卓越網的雷軍,開始思考互聯網的未來,他認為中國的未來在移動互聯網。於是投資了眾多和移動互聯網有關的公司,包括凡客誠品、UC等。


其中,被投資的公司中,有一家從事支付的公司,它叫拉卡拉。


當時的拉卡拉,還在很多小商超進行銀行卡POS機的推廣。當時的收單業務,是銀聯的"親兒子"—銀聯商務的天下,拉卡拉只能在市場的夾縫裡求生存。


在智能手機開始普及的時候,拉卡拉甚至推出了耳機插孔的銀行卡刷卡硬件。


拉卡拉“割韭菜”,深交所連夜抓現行


可惜的是,市場的打擊往往是降維的,拉卡拉的技術創新沒有持續多久,手機沒有耳機插孔了。


在拉卡拉還在第三方支付市場艱難的分一杯羹的時候,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橫空出世。很快,幾乎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淪為它們的打工仔。


正在各大連鎖便利店忙著布自主刷卡設備的拉卡拉,搖身一變,拆了那些笨重的設備,開始做聚合支付。


2019年底,成立了差不多15年的老同學,以"第三方支付第一股"的名頭登上了A股。


公司上市當年,營收56.79億元,淨利潤6億元,規模不算大,但名氣不算小。


一、又一家上市即巔峰?


4月9日,拉卡拉發佈2019年年報。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為48.99億元,雖然因為公司主動調整商戶和收入結構導致收入同比下降 13.73 %,淨利潤 8.17 億元,同比增長34.72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8.06億元,同比增長34.5%。


拉卡拉“割韭菜”,深交所連夜抓現行

數據來源:iFind,製圖:詩與星空


淨利潤雖然有所增加,但營收大幅下降是怎麼回事?


公司在年報上解釋:經歷五年高速增長之後主動調整商戶拓展、優化收入結構、夯實發展基礎,所以營收下降。


這段話是很可疑的,理由非常牽強:如果不是經營出現了問題,誰會主動降低營收?


財報顯示,和往年相比,毛利率幾乎沒有變化,依舊是44%左右。這個指標說明公司的核心盈利指標沒什麼變化,淨利潤增加的原因呢?


和2018年相比,公司減少了4個多億的銷售費用,以廣告宣傳和市場推廣費為主。


也就是說,公司淨利潤增加,並非所謂的優化收入結構,只是大幅壓縮了銷售費用而已。非開源,唯節流耳。


退一步講,壓縮銷售費用是公司主動努力的成效嗎?


表哥查了查招股書,發現2018年的銷售費用過高是一個偶發事件。

招股書顯示,公司2017年開始,加大了對佈置機具的商戶的營銷推廣力度,推廣費從2016年的6000多萬激增到2017年的2.2億,2018年更是在此基礎上暴增,達到了6.97億。


從增幅比例來看,這個增長幅度是不可持續的,一方面公司作為雲閃付的合作伙伴,這種階段性的促銷活動和銀聯的大規模促銷雲閃付有關,另一方面,鉅額投入並沒有同時帶來等比例的銷售額回報。


所以2019年,市場推廣費下降是必然的結果。


簡言之,公司營收下滑,只不過2018年的營銷費過大,2019年下滑更多,導致淨利潤反而增加了,公司的經營並沒有任何改善。


從這幾個角度看,公司壓根不是什麼主動優化收入結構,就是營收萎縮了。


作為聯想系成員(公司第一大股東為聯想),拉卡拉在年報裡為業績下滑找理由的行為,明顯在違背柳傳志的"12條軍規"中的第七條:不找任何藉口。


二、剝離又買回,逃避審查的小貸業務


眾所周知,新一屆的發審委上任後,對上市公司的審查異常嚴格。可以說,2018年以來的上市公司,經過發審委驗證過,質地都是比較優質的。


按理說,拉卡拉也是其中的一員。


然而,在拉卡拉發佈年報後,4月9日晚間,幾乎同時,深交所急匆匆的發來了問詢函。


原來,公司發佈年報的同時,發佈了一則公告:《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收購資產暨關聯交易的公告》。


計劃使用自有資金人民幣190,941.4萬元收購公司關聯方西藏考拉金科網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考拉金科")持有的廣州眾贏維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眾贏")100%股權;使用自有資金人民幣20,746.8萬元收購公司關聯方西藏考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考拉科技")、孫陶然、西藏聯投企慧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投企慧")、公司非關聯方西藏納順網絡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西藏納順")合計持有的深圳眾贏維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眾贏")100%股權。


這個公告有什麼問題呢?


都說互聯網是有記憶的,深交所的會計師也不是被耍著玩的。招股書顯示,公司剝離廣州眾嬴、深圳眾嬴,因為它們導致公司運營效率降低、剝離有利於公司專注發展主營業務。


然而,還不到一年,上市以後又回購回來。


在收購公告中,公司稱,併購有利於上市公司提升核心競爭力,會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實現上市公司與標的公司協同發展、共贏。


拉卡拉“割韭菜”,深交所連夜抓現行


是什麼原因,讓公司對這幾家子公司情有獨鍾欲罷不能呢?


據企查查,這幾家子公司的營業範圍都非常複雜,其中有一條很有意思:受商業銀行委託提供銀行信用卡及其它信貸業務的催告通知、策劃、營銷推廣,信用卡信息諮詢業務。


不用多解釋,大家就能看明白吧,這是催債公司。


事實上,拉卡拉在支付大旗的背後,隱藏著真正的"核心"業務:小貸。


為什麼這麼確定?


2019年11月20日,據央視網報道,近日江蘇淮安警方依法打擊了7家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公司,涉嫌非法緩存公民個人信息1億多條。其中,拉卡拉支付旗下的考拉徵信涉嫌非法提供身份證返照查詢9800多萬次,獲利3800萬元。警方已將考拉徵信服務有限公司及北京黑格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銷售、技術等20餘名涉案人員抓獲。


為什麼緩存那麼多個人信息?為什麼旗下公司會有催債業務?


除了搞小貸業務,似乎沒別的答案了。


據企查查,西藏考拉金科旗下,正是北京拉卡拉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

拉卡拉“割韭菜”,深交所連夜抓現行


小貸賺錢一時爽,但背後的風險呢?


公司很清楚小貸業務很難通過發審委,悄悄的在上市前剝離,然後上市後再買回來。


公司年報裡的營收分類也非常含蓄,所有業務都歸為第三方支付,但實際上小貸業務是打著POS機支付的幌子。


客戶使用POS機借還款,假裝是第三方支付業務。


由於客戶群體主要是其他方式難以貸到款的商戶,所以壞賬風險極高。


三、科技公司的研發支出


拉卡拉的自我介紹中,聲稱是國內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


公司2019年投入研發支出2.5億,比上年下降了2000萬,佔營收比例大約5%。


對於一家科技公司來說,這個比例有點低了。


公司對對自己的信息科技業務也頗為自滿,年報表示,公司信息科技業務高速增長,實現收入2.56億元,同比增長208.27%。


公司一再宣傳3000萬+粉絲,結合這2.56億的板塊收入,平均每個粉絲每年貢獻8塊錢。


年報稱,基於大數據的用戶行為洞察,與金融、教育培訓、電商平臺、美妝等行業的廣告主/供應商合作,通過公眾號推文、支付完成頁面展示、商城展示等多種形式,向用戶進行產品與服務的精準化營銷推廣,累計為教育、電商、美妝等客戶帶來超過5萬人次的有效付費用戶。


現實很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