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也許,宋明還需要在丈母孃家度過一段很長的生活,如果他不這麼做,那麼52歲的母親為了他不會回家,只能寄住在74歲高齡的母親家裡。

面對婆媳之間這場無形的戰爭,宋明能做的只是抗爭後接著妥協,讓她們保持一個安全距離,維持著兩人不被互相傷害。

普通人得到的平凡婚姻,有效反抗的次數往往要比屈服於現實的次數少。為維持婚姻能夠不斷前進,唯一能做的只是躲避路上遇到的障礙,以防磕碎來之不易的婚姻。

而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

宋明從小經歷過父母失敗的婚姻,這對幼時的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並改變了他的性格,所以他比平常人更為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婚姻。

儘管婚姻常常把他扎得痛不欲生,但從沒見他把婚姻放下,哪怕他無數次在外人面前提起過要放棄這段婚姻的想法。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01

對一些人來說,結婚花費的是一輩子的積蓄,而不是半輩子,宋明恰恰是這人群中毫不起眼的一員,比較幸運的是,女孩主動追的他。

確定關係不到半年時間,宋明與妻子何雨攜手走進了婚姻殿堂,熟悉他的人知道他為了結婚付出了多少,不熟悉的人只看作是好兒好女,成雙入對。

有婚房在手,萬事不愁,加上一份正式工作使宋明成為了同齡人眼中的幸運兒,親家在結婚這件事上同樣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彩禮要了六萬六。

這在當地算是比較低的彩禮,再者宋明只和母親一人住,日後養老也不需付出太大的辛苦,得利最大的恰恰是親家。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其實家庭更像是一個工具箱,每個人在其中擔任著有各種用途的工具,相互配合著不斷成長,不斷建設。

宋明的婚姻像是一箱釘子,動一下嘩嘩作響,把彼此傷害的不亦樂乎。哪怕一家人不動彈,也改變不了釘子的本質,三個人眼中隱形的尖銳依舊會刺破家庭中脆弱的和諧。

宋明幼時的經歷決定了他強硬,極有主見的性格,遇到問題腦子裡想的都是一錘子砸下去,有不聽話的再多砸幾錘子。

他在結婚前認為婚姻和何雨不會給他造成太大束縛,可當婆媳之間的衝突在他眼前第一次發生時,拿著錘子的手卻無論如何都砸不下去。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02

宋明的母親經歷過婚姻的失敗,在沒有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頑強地肩負起了整個家庭。

房子,車子和彩禮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她的肩頭,這個柔弱的婦人非但沒有叫一聲苦,反而被生活淬鍊的越發堅韌。

在她眼裡,兒子的幸福遠比她自己重要。

婆媳之間的矛盾在結婚初就已發生,不過工作忙碌的宋明卻沒有觀察到平靜下的暗流湧動,因為在矛盾爆發前,不等顯露出來就已經結束。

最快解決婆媳之間的矛盾需要一方主動做出讓步,如果針鋒相對,衝突的發生不可避免,但讓步的代價常常是一個家庭中的話語權和地位。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宋明的母親在婆媳鬥爭中有著自己的智慧,人看的遠就不會在意蠅頭小利,“讓步”這種委屈自己,保全大局的行為並沒有那麼難以接受。

雖然這種行為使她在婆媳鬥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但她看重的是兒子的想法,家庭的和諧,為此,吃些虧也沒什麼。

宋明不這麼想,在他眼裡,母親遠比妻子重要,無論是十年如一日的辛勞還是使兒子成家立業的奮鬥,都讓他以孝順母親,不讓母親再受委屈看作人生信條。

但當人生信條受到衝擊時,往往會在現實的打壓之下放棄,從而淪落為小草般平凡的人,一路堅持,一路放棄。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03

紙終究包不住火,當這把被宋明母親緊緊掩飾的火焰第一次燃燒在宋明眼前時,他才才意識到婆媳之間並沒有表面上表現出來的那麼平靜。

為此,宋明就吃飯吃出一根頭髮的問題,第一次和妻子發生了爭吵。

何雨不會做飯,所以每天的吃食都需要婆婆去處理,自結婚後何雨就不止一次因為吃飯問題刁難過婆婆,理由只是婆婆做的飯很難吃。

平時家庭生活中,家務以及做飯都是宋明母親大包大攬,在家務上何雨不好多指責,因為她也可以做,但吃飯太難吃卻被何雨緊抓著不放。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婆婆是個通透人,既然不好吃,那麼便從網上搜尋一些新的菜品,詢問何雨的口味後,嘗試著在家中學習,盡力達到何雨的標準。

何雨懷孕後,她的標準再一次上升,不願再去吃那些普通的家常飯菜,直言要婆婆去買鯽魚,雞腿等一些大補之物。

可普通家庭又怎能天天大魚大肉的吃飯?但為了讓何雨安心,只能每隔幾天去菜市場買一些何雨在網上看到的對孕婦大補的食品。

就此,何雨依然不滿意,執著地認為婆婆是在苛責她,給她臉色看,要不然怎麼不每天買一次?她吃不吃無所謂,她要的是婆婆對她的態度。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當讓步成為一種習慣,很難讓人去考慮一種行為是否公平,在他人眼裡,最大的公平就變成了讓步後的聽從。

直到吃飯吃出頭髮,何雨當場大發雷霆當著宋明的面吼道:“要你有什麼用,什麼都做不好,不知道我是孕婦啊,你髒不髒。”

宋明一愣,才反應過來何雨是在跟母親說話,正準備教訓何雨跟自己母親客氣點,就聽到母親歉意的說:“你消消氣,我重做一遍就是了,多大點事。”“不吃了,火大。”何雨站起身,走回了臥室中。

宋明的母親在朝夕相處的生活中已經習慣了何雨的脾氣,但宋明不同,看到何雨突然爆發的情緒又看著母親無所謂的表現,心裡頓時明白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何雨的表現與他心中對妻子的定位反差太大,而母親又不能被何雨欺負,這有悖於他做人的準則,所以,他沉著臉隨著何雨走到臥室中直截了當的問:“你什麼意思。”

“我什麼意思?你還好意思問我?你問問她什麼意思,”何雨皺著眉毛著臉答道。

婆婆的不斷讓步,終究使她忘記了婆婆在宋銘心中的地位,也使她養成了刁蠻,不講理的性格,婆婆的付出逐漸在她眼裡一文不值,她習慣性的認為本該如此。

宋明看著發脾氣的何雨不知該說些什麼,他不知道何雨哪來的底氣敢對母親大吼大叫,難道就因為肚子裡的孩子?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宋明的脾氣和一家之主的地位決定了他說話的方式不會以安撫為主,冷冰冰的丟下一句“能過過,不能過就離”的話後,憤而轉身準備去安慰母親。

“你是不是認為我肚子裡的孩子不是你的?如果你要這麼想,明天我就打掉,然後就當這婚沒結過。”何雨直愣愣看著宋明道。

“哎呀,這都什麼事啊,不就是沒吃好嘛,以後媽仔細一點不就行了?都消消氣,兩口子就要不斷磨合,不斷諒解才能把日子過下去,我又沒事,兒子你也不用擔心我。”宋明母親急忙小跑著喊道。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這件事情從開始到結束有些虎頭蛇尾,但細想一下就能知道,宋明第一次處理這種問題以及家庭條件註定了婆媳之間爆發在明面上的問題只能不了了之。

儘管身為兒子的孝心以及婚後才看清何雨嘴臉的後悔讓他一度想要結束這場婚姻。

但這種想法只能在嘴上說說,畢竟無論宋明的母親在家裡過著什麼樣的日子,都不會允許宋明把自己的想法演變為事實,因為她為了讓兒子成家立業,付出的太多了,她沒有辦法再去承受一次。

何雨正是拿準了這一點,才會變得越發肆無忌憚,直到分娩後提出要孩子跟自己姓。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04

宋明的身世很複雜,導致他不願意讓孩子跟他姓,但隨母姓明顯不可取,因為他看重這份婚姻的想法導致他不允許出現任何披露。

並且何雨在懷孕期間就明裡暗裡的提起過想把房產證上的名字改為自己的,在明確拒絕後又想讓孩子跟她姓,也使宋明心中產生了警惕之心。

原先讓孩子跟宋明母親姓,但這件事被何雨孃家人得知後,直接插手進來說:“先讓孩子跟母姓,等以後決定了在改過來不就行了?”

說來很怪,有些時候無論個人意志有多麼強烈,只要一群人以他們的思想進行干擾,那麼很容易改變個人的意志,使個體服從於集體。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在孃家人的暗示以及商量後,宋明決定暫時聽從親家的建議,在那時,他認為事情脫離不了他的掌控,認為自己牢牢控制著一切。

直到給孩子上戶口,何雨一家人拉著他以最快的速度辦理完手續後,看著戶口本上孩子隨母姓的孩子名稱,他感覺到了事情有些失控。

心滿意足的何雨在家裡儼然一副富太太的模樣,體驗到了真正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但何雨並沒有感到開心,因為她覺得婆婆髒了些。

人乾淨與否,取決於思想而不是外表,一個外表看似乾乾淨淨的人如果長了一顆汙濁的心,那麼這個人並沒有外表看上去那麼幹淨。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儘管何雨婆婆出身於農村,但經過數十年在大城市裡打工的閱歷,自然知道什麼是乾淨,什麼是不乾淨,更別提在何雨懷孕期間,還拿著一本育兒書惡補過很多遍,並且她本身也有照顧嬰兒的經驗。

但宋明母親的想法無法實現,除了何雨在忙著抽不出手時,能夠短暫抱著不知該叫孫子還是外孫的孩子過一把當長輩的癮,其他時間段,都沒有這個機會。

想到這,宋明的母親心裡不免有些黯然,因為宋明明明是娶媳婦,現在不管怎麼看都像是入贅,連寵孩子都沒有太多機會。

很多事情都是看破不說破,宋明母親知道親家在教孩子說話時讓孩子叫他們爺爺奶奶,但這種事不能提,一提絕對會引發矛盾,哪怕宋明母親在理。

在家庭中,適當的退讓會讓家庭平平穩穩,沿著預定的方向前進,而無休止的退讓只會使個人看不清全局,使家庭無法準確的沿著預設的道路前進。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05

何雨婆婆沒有原則的退讓使何雨產生了一種錯局,認為在家中她是最大的,家庭中所有人都需要聽她的,如果有違逆她的聲音出現,那麼她便會發起衝擊。

一個家庭中,其實平等才是最重要的,家庭中不能只出現一個聲音,而應該出現多個聲音,從而在其中找到那個最有利於家庭發展的聲音並實踐。

何雨婆婆的退讓以及何雨的步步緊逼使全家人沒有心思把眼光放在未來,而只執著於眼前的蠅頭小利,這也導致家庭矛盾無時無刻不再發生。

儘管何雨婆婆一再隱忍,能讓則讓,但宋明堅定的站在了母親的立場,因為他發現,母親儘管在一件事情上做錯了,迎接她的不是寬容而是無休止的嘲諷。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宋明知道母親為他付出了多少,在他眼裡,母親受到委屈是他這個做兒子的最大的失職 ,為了母親,宋明已經做好了最壞的心理準備。

在明面上威脅的後果就是何雨抱著孩子回了孃家,聰明的她知道,宋明不能激,一激絕對會做出他心中想做的事情,為此,在宋明情緒失控時,她都會選擇冷處理的做法。

宋明想讓何雨一直在孃家待著別回來,但事實告訴他,他無法真正的捨棄掉經過兩代人努力才得到的婚姻,這種損失他承擔不起,更別說還有一個孩子。

每當情緒冷靜後,宋明只能恨恨的跟隨在何雨身後共同回孃家,不過說來也怪,在孃家的兩人從沒有爆發過什麼衝突。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宋明母親瞭然了,小兩口過不下去的根子在自己這,她沒有什麼不能捨棄的,走過了大半輩子路,捨棄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為了孩子的幸福,自己再捨棄一次也並非是一件不能做到的事情。

在何雨往返孃家多次後,宋明母親起身回到了常常唸叨她‘不回來看我’的74歲高齡的母親家裡,孝敬著看到閨女就樂呵呵的老太太。

老太太的孫子看著奶奶睡下後坐著在一旁發呆的姑姑,他發現,雖然姑姑手裡拿著手機,但目光卻沒有在手機上聚焦,不知在想著些什麼。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06

婆媳之間產生了矛盾,“讓步”是一種“捨得”的智慧,因為這種智慧能在捨棄掉小部分利益的同時,得到更大的好處。

無論婚姻還是家庭,都需要一路捨棄,一路得到,而一味付出卻不在意收穫,捨得之間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家庭成員之間很難繼續維持著公平。

“公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情,保持事情的公平性才會使投身於其中的人逐漸把事情趨於完美。


婆婆為使兒媳消氣,寄住74歲母親家,起初兒媳聲稱:要你有什麼用

家庭,婚姻也是如此,當家庭以及婚姻能夠時時刻刻維持著公平不被打破時,那麼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在得失之間的張力中,合作起來讓家庭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當婆媳之間做到公平,去衡量“得失”對一個家庭的意義,尊重家庭成員的付出時,那麼婆媳矛盾或許不會過於尖銳,也不會對家庭造成太多影響。

得失之間的那桿秤並不難找,關鍵在於婆媳之間是否願意去找,是否願意去呵護家庭慢慢成長,在得失之間找到對家庭最有利的那一個點。

事情的好壞取決於人對一件事做出了怎樣的行為,而結果的好壞卻取決於人是否放任自己的行為而不加以制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