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五互”理念 高質量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

【按】《中國經濟週刊》雜誌2020年第8期刊發了《堅持“五互”理念 高質量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理論文章,反映了我市高質量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情況。文章提出,在產業合作上,更加註重“輸血”向“造血”轉變,推動產業互補、雙利雙贏;在智力支援上,更加註重扶智扶志相結合,推動人員互動、技術互學;在結對幫扶上,更加註重促進自我發展,推動觀念互通、作風互鑑。


堅持“五互”理念 高質量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東西部扶貧協作要立足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化區域合作,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實現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鑑,共同發展”。這一重要論述為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指明瞭方向,是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黨中央從全局高度制定的重大決策部署。圍繞這一重大決策部署,天津市委、市政府強化擔當、勇擔使命、盡銳出戰,高質量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全面升級加力,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資金支持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動對口幫扶地區顯著加快了脫貧攻堅進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天津之為、書寫了天津擔當。截至2019年底,累計助力甘肅、河北承德、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黃南等地32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47個貧困縣摘帽,貧困發生率平均下降23個百分點。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要在全力助推受援地區降低疫情影響,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同時,更要立足長遠,堅持“五互”(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鑑)理念,在促進區域合作,優化產業佈局,實現共同發展,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持續用力。

產業合作:更加註重“輸血”向“造血”轉變,推動產業互補、雙利雙贏

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通過產業合作促進受援地區產業興旺,形成自我發展能力,增強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完成“輸血”向“造血”轉變,不斷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提質增效。

突出特色產業扶持。安排50%以上援助資金用於產業幫扶項目,立足受援地區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發揮天津優勢,圍繞特色林果、畜牧養殖、鄉村旅遊、民族手工、科技大棚等特色產業,幫助受援縣(市、區)至少打造一個重點扶持產業、一個特色產品。大力推廣天津食品集團“五統一”肉羊全產業鏈幫扶經驗和“致富蜜”“領頭羊”“搖錢樹”等產業幫扶模式,通過共建產業園區、扶貧車間、生態管護等方式,建立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產業發展與貧困戶脫貧有機銜接,促進穩定增收。僅2019年,受益貧困人口達41萬餘人。

突出龍頭企業引育。以平臺引,會同受援地區編制《天津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戰略合作產業目錄和項目庫》,圍繞受援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對接天津市城市發展需求,明確了與受援地區開展產業合作的重點產業和扶貧項目,為企業投資提供可行性分析和政策支持,共同搭建投資服務平臺。以活動引,通過組織“津企隴上行”“民營企業南疆行”等一系列活動,引導企業向西部梯度轉移,推動“隴電進津”、合作建設中藥材生產加工基地等重點項目,推動產業互補、雙利雙贏。以政策育,制定產業幫扶專項扶持資金管理辦法,安排財政專項資金用於鼓勵引導企業到受援地區投資產業項目。僅2019年,引導企業到受援地區落戶227家,投資額17.7億元,帶貧10萬餘人。

突出產銷聯動。通過政府採購模式,組織動員全市財政預算單位採購扶貧產品,積極參與消費扶貧行動。通過舉辦“津城獻愛心、精準助脫貧”消費扶貧大型展銷會,利用“津洽會”“民洽會”等經貿活動和百家農超扶貧愛心專櫃等,推進貧困地區農牧畜產品進商超、進食堂、進校園、進社區,擴大市場佔有率。通過依託中國社會扶貧網以及各大電商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積極推動消費扶貧智能櫃等創新模式,擴大消費扶貧產品銷售渠道。通過依託市場推介受援地文化旅遊資源,開通旅遊專列、旅遊航班等,積極開展旅遊消費。僅2019年,實現消費扶貧15.87億元,同比增長5.8倍,帶動15.48萬餘貧困人口增收。

智力支援:更加註重扶智扶志相結合,推動人員互動、技術互學

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是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的治本之策。堅持扶智扶志相結合,通過加強幹部人才互派和培訓交流,深入實施教育、醫療人才培養培訓等幫扶措施,給受援地區帶來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促進了基層治理理念和基礎教育、醫療水平的提升,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基礎。

加強幹部人才交流互動。增加面向受援地區選派黨政幹部數量,充實結對幫扶縣(市、區)黨政幹部力量,為每個結對縣(市、區)選派3名以上幹部掛職。建立健全受援地區幹部人才來津掛職培養機制,年接收受援地區掛職幹部近百人。每年選派800多名教師、中小學校長和職業教育教學管理骨幹,以及600名大學生面向幼兒園、小學、中學到高等職業教育開展“全鏈條”式教育幫扶,每年選派醫務人員1000多人次開展“組團式”醫療幫扶,形成了良好的幹部人才互動氛圍。

加強平臺載體共用共享。充分運用“互聯網+”信息化手段,積極推進與受援地區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和網絡對接,與甘肅甘南、河北承德、青海黃南、新疆和田多所學校實現了同步教學、成果同享、學術研討。組織全市10多家醫院與受援地區市(地區、州)醫院和縣級醫院開展遠程會診、遠程帶教、遠程培訓,年會診病人近千人次,相互間培訓醫務人員2000多人次,有力促進了相互交流。搭建“津科幫扶”微信公眾平臺,推廣“互聯網+農業科技特派員”工作機制,組織全市200多名農業科技工作者通過遠程診斷、在線諮詢、電話預約等方式方法,為受援地區廣大農民提供線上農業技術諮詢,為進一步構建農業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提供了技術支撐。

加強培訓培養技能提升。堅持“魚漁兼授、智志雙扶”,“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每年為受援地區專題培訓黨政幹部、基層黨支部書記、專業技術人才、致富帶頭人等3萬多人次。實施中西部師資培訓,每年為受援地區培訓管理幹部和骨幹教師600多人。在全市近20所學校和職業院校開設受援地區內高班、中職班,已累計畢業1.3萬多人。通過“院包科”“師帶徒”和開展健康扶貧交流、選派專業骨幹赴受援地協助開展鄉鎮、村醫療服務人才培訓等,每年幫助受援地區培訓醫務人員3萬多人次,助力受援地區全面提升醫療保障水平。組織技工院校面向受援地區定向招生,每年從全市承辦的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國家級高級研修項目中,為受援地區預留部分培訓名額。

結對幫扶:更加註重促進自我發展,推動觀念互通、作風互鑑

結對幫扶是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的主要形式。目前,天津市16個區與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黃南、甘肅、河北承德等地50個貧困縣開展結對幫扶,全市286個鄉鎮與受援地303個鄉鎮、227個村(社區)與受援地234個貧困村結為幫扶對子,全市1800多家企業70多個社會組織與受援地2500多個貧困村建立對口幫扶關係,實現甘肅、河北承德1462個深度貧困村結對幫扶全覆蓋。在工作實踐中,堅持著眼實現自我發展,堅持黨建引領,不斷深化多領域交流交往,促進觀念互通、作風互鑑,實現攜手並進、共同發展。

黨政幹部結親促脫貧攻堅。積極推動黨政幹部與貧困戶“結對認親”活動,動員鼓勵廣大黨員幹部真心誠意與幫扶對象交朋友、結親戚,通過開展話家常、幫思想、解難題、增感情活動,引導各族群眾知黨情、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大力推廣“1+1+N”模式,推動“結對認親”向激發內生動力、促進自我發展聚焦,向加強民族團結、增進民族感情發力,向扶志勵志、助業解困轉變,鞏固拓展了“結對認親”成果,幫助結親戶如期實現脫貧。目前,全市已有3800多名黨政幹部與貧困戶“結對認親”。

多領域交流交往促觀念融合。深入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推動區縣(市、區)間、鄉鎮(街道)間、村(社區)間結對幫扶通過聯產業增後勁、聯人才增內力、聯企業促增收、聯農戶解困難等幫扶模式,持續深化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和民生領域扶貧成效。通過與受援地區共同開展文化旅遊合作,共同打造特色文旅精品,實現互利雙贏。通過組織黨政機關、國有企業、科研院校、社會組織、民主黨派組織等相互間調研對接、訪學交流、培訓合作,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推動形成全社會參與互動的良好局面。

黨建引領促作風提升。在推進鄉鎮間、村村間、村企間結對幫扶和黨政幹部“結對認親”中,以“黨建+”為引領,積極開展黨委、支部互聯互建、互促互學,促進了幹部隊伍作風建設,提高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能力。天津食品集團等企業開展與受援地鄉鎮黨委、支部共建,通過組織特色主題黨日、共建黨員示範田和與結親戶“同下地、共鋤田”等活動,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效應。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席世明、甘肅省甘南全國脫貧攻堅模範張小娟等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蹟廣為傳頌,他們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和事蹟,成為每一名扶貧幹部攻堅克難的精神力量。

(作者: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 張慶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