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遠兮……怒江旅遊 之 個人淺見

2020年3月末,在閉關兩個月後,比大多數人幸運,我迎來了這個不平凡年份的第一次旅行。雖然有很多缺憾,卻不防礙它成為一次難忘的記憶。

上一篇文章中,流水賬式的記錄了自己的行程,卻得到了不少朋友的關注,這也足以說明,剛剛興起的怒江旅遊已經吸引了廣大旅行愛好者們的目光,怒江旅遊或成為雲南旅遊的新熱點。

路漫漫其修遠兮……怒江旅遊 之 個人淺見


此文既是對上篇文章中,朋友們比較關心的問題的一個補充,又是自己真實體驗後的一些感受和淺見,留作自己記念,也供大家參考。

首先,還是簡單的介紹一下怒江及怒江州。

  • 怒江,又名潞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熱拍格。自青藏高原,往雲南西南,經怒江州、保山市、徳宏州流入緬甸後,稱薩爾溫江。
  • 怒江州,位於雲南西北部,是緬甸、西藏和雲南的交界地帶,地處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結合部。由於板塊擠壓,怒江全境溝壑深切,形成雄偉壯麗的高山大川景觀;境內群山橫立、江河縱流。高聳並列的擔打力卡山、高黎貢山、碧羅雪山以及雲嶺山脈,切割出三條深邃悠長、神秘莫測的大峽谷,獨龍江、怒江、瀾滄江奔騰其間,形成了小三江並流的自然景觀。(這裡也順便糾正一個誤區,真正的三江並流,指的是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整個三江並流區域包括怒江、香格里拉、麗江和大理部分地區。)

由於怒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貌,形成了獨特的氣候環境,這裡是目前地球上自然生態最完好的地區之一,被稱為“地球基因庫”。同時,又因為過去的交通封閉,幾乎與世隔絕,這裡保留了相當原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被譽為“雲南最後的秘境”。直到去年年底,怒江美麗公路的建成,預示著這裡將逐漸向人們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路漫漫其修遠兮……怒江旅遊 之 個人淺見

那麼,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自己這次怒江之旅的真實體會。

一、怒江的氣候特徵,及適宜出行季節。

怒江在西藏嘉玉橋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嶺之間的峽谷中時才正式叫怒江,嘉玉橋以上為怒江上游,稱為那曲河;西藏嘉玉橋至雲南省的瀘水縣為怒江的中游,進入雲南境內以後,怒江奔流在碧羅雪山與高黎貢山之間,西岸高黎貢山的峽谷高差達5000米,東岸碧羅雪山的峽谷高差達4000多米,平均高差3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聳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稱“怒江”,江面海拔在2000-800米之間;雲南省瀘水縣以下為下游,河谷較為開闊,嶺谷高差已降至500米左右,江面海拔在800米以下。

怒江境內,山河縱橫,峽谷深切,巨大的垂直落差形成了獨特的立體型氣候。全年平均溫差不大,但是山頂和谷底相對溫差極大,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獨特氣候特徵。

三月,海拔1000米左右的谷底,炙熱的陽光下,我們的車載溫度計顯示,車外溫度已經達到27、28度。而不遠處的山頂,依然白雪皚皚。

日照強,日夜溫差大。白天,行走在谷底,甚至是半山的明媚陽光中,穿短袖的我,也不禁汗流夾背。然而夜晚,雪山上吹來的冰冷晚風中,必須穿上厚外套。

這兩天,有朋友問我,“五一”去怒江合適嗎?其實,個人認為,已經不太適宜了。

與大多數地方適合夏季旅遊不同,怒江更適合冬季,準確說,應該是旱季!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是怒江旅遊的旺季,尤其是春天的桃花盛開,和秋季的草木斑斕,映襯著湛藍的天空,碧綠的江水,周圍是環繞的雪山,真的很美。但是,一旦進入雨季,由於山勢陡峭,大量的泥沙被雨水沖刷進入江中,江水變得混濁,整個景象就大打折扣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怒江旅遊 之 個人淺見


再則,雖然如今美麗公路路況很好,但公路很多路段,畢竟建於幾近垂直的山崖邊,我們這次去,都碰到了三、四起小規模的落石和滑坡,更別提雨季了。

而怒江的雨季,還比雲南其它地區來的早些,通常四月中旬便開始下雨了。我特意關注了一下近幾日怒江的一些照片,已經沒有我們去時,那麼清澈了。

所以,如果可以選擇,每年的2月末、3月初;10月末、11月初,應該才是怒江最美的季節。

備註:怒江冬天並不冷,尤其河谷地帶,平均溫度都在十多度,只要不去到路的海拔太高的地區,都很舒適,只是早晚溫差較大,要注意隨時添衣。


路漫漫其修遠兮……怒江旅遊 之 個人淺見

二、怒江的交通,及基礎設施。

美麗公路的建成,意味著怒江的交通及旅遊發展都進入了一個新紀元。過去,由於交通的限制,進入怒江的純遊客很少,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為穿越丙察察而來的。當時這條最短,卻是路況最差的進藏路線,被認為是國內最美,也最虐的越野線路。如今,隨著美麗公路的建設,滇藏新通道的逐級改造也正在有序推進,相信不久以後,越野迷們將會徹底的告別這條經典路線。但對於如我一般的普通遊客來說,這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如今的瀘水至滇藏界段,路況很好,但是我仍然以為,就目前而言,它只適合於自駕,或包車小團定製遊。

其一,美麗公路主幹線部分,雖然現在路面極好,但畢竟是建於峽谷之中,山崖之上,道路相對狹窄,還時有落石、滑坡等現象發生。大車可以通行,但並不意味著方便通行,尤其如果遊客量過大,也很容易造成擁堵。而一些次支路線,則更為窄陡,比如轉入老姆登、知子羅;進片馬、獨龍江等路段,都不適合大車通行。

路漫漫其修遠兮……怒江旅遊 之 個人淺見


其次,旅遊接待量有限,餐飲住宿條件還相對落後。目前除瀘水市區相關設施比較完備以外,其它地區住宿條件都比較有限,包括作為前往丙察察、獨龍江、德貢線的中轉貢山縣,酒店都相對落後。我們選擇的一家,大概是現在貢山內部條件最好的新酒店了,可外部環境也是一言難盡。加之主要城鎮都是建於峽谷山崖上,停車並不方便。

總而言之,就目前怒江的交通基礎設施狀況,要想大規模發展旅遊業,還有很大的提升必要。一方面是城鎮建設必須加強,統一規劃,杜絕髒亂差;另一方面,除了怒江兩岸以外,怒江州域內,還有很多可開發的區域,包括有“千湖萬瀑”之稱的碧羅雪山,有“生物基因庫”之譽的高黎貢山……我甚至認為,沿著怒江兩側的任意一條山澗進入,都有一片風景。只是現在,普通遊客仍然很難到達。

路漫漫其修遠兮……怒江旅遊 之 個人淺見


三、怒江的人文,及民風民俗。

怒江州是中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也是中國民族族別成分最多和中國人口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這裡共生活著包括傈僳、白、怒、普米、獨龍、彝、漢、納西、藏、傣、回、景頗等22個民族。其中獨龍族和怒族是怒江特有的少數民族。現在生活在獨龍江鄉的獨龍族人大概還有7000人,這也是中國最後的獨龍族。我們去時,獨龍江之所以遲遲未開放,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這樣一個醫療衛生條件極為落後的世外秘境裡,對於僅存的7000人來說,一但疫病流傳,很有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所以,神秘獨特的民族文化,也是怒江吸引外地遊客的一張名片。可惜,這一次,在當地,除了“耳聽”,我並沒有“眼見”更多的民族特色。

這裡,我實在忍不住,要吐槽一下。一直認為,建築是反映一個地域、民族特色最直觀的表現。可是,在怒江,我真的很失望!的確,怒江傳統少數民族建築多以木楞房為主,從居住的舒適性和保存的堅固性來說,現在都已經不太實際了。再加上從保護森林的角度來說,大量應用木材於民房中,也很不環保。但是,在應用現代建築材料的基礎上,適當的保留地方民族文化元素,其實,也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

路漫漫其修遠兮……怒江旅遊 之 個人淺見


在今天的怒江,我看到了三種現象:

1. 完全沒有統一規劃,居民隨意亂建。這一現象最為突出的是剛出福貢縣城,往貢山方向。與我之前的認知不同,怒江大峽谷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峽谷之一。而福貢這一段,人口就比較稠密。沿路(江)新建民房,根本毫無規劃,許多房子,空心磚牆面直接裸露在外。我實在不想這樣說,但真的是醜哭了!

2. 有規劃意識,但設計一言難盡。看得出,當地相關部門還是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有一些村落進行過統一的建築要求。但是,不知是我的審美有問題,還是設計者不夠走心,我仍然覺得不好看。

3. 當然,也有做得好的,比如一部分新建的扶貧安置房,就規劃得不錯。環境優美,建築整潔有序,雖然特色設計方面見仁見智,但不可否認,有漂亮的。與周圍山水相結合,十分讓人羨慕。當時突然產生一個念頭,其實當地政府在建設扶貧安置房時,可不可以考慮多規劃幾間,以後做為對遊客的一個住宿接待場所呢。既能解決遊客住宿難的問題,又可以帶動當地的經濟。組織當地的無業村民,提供一定的餐飲、特產、民俗展示等活動,豈不是雙贏。當然,這只是自己的天馬行空,實際執行起來大概並不容易,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想法。

路漫漫其修遠兮……怒江旅遊 之 個人淺見


可以這樣說,目前的怒江,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現。相反是一些傳統村落,正在被城市遊客的湧入,而逐漸蠶食。

我承認,作為遊客,自己很矯情,既想要看到最原生態的傳統,又希望享受現代文明的舒適。但是,做為旅遊開發的執行方來說,這不正是應該努力的方向嗎?

路漫漫其修遠兮……怒江旅遊 之 個人淺見


發展與保護,一直就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怒江是地球上古老生物生態系統最完整的區域之一,但同時,怒江又是現在中國經濟最落後的地區之一。怎樣做到在保護原生自然環境的同時,更好的發展當地經濟,改善民眾生活,怒江發展任重而道遠!

這裡有著世界級的自然景觀,有著全世界都少有的人文風情,希望一切沿著科學的方向發展,希望我下次去,能夠看到更好的怒江。

路漫漫其修遠兮……怒江旅遊 之 個人淺見

愛旅行、愛美食,講述真實的旅途感受,分享靠譜的自駕攻略,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