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彩電之王”9年鉅虧36億,昔日霸主的轉型之路能成嗎?

“80後”彩電巨頭還能否重返時代巔峰?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涵蓋了7個小故事,每一則小故事都對應一個宏大的時代背景,講述著新中國成立後取得的每一項成就,也還原了一代人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其中,讓悠悠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徐崢執導的《奪冠》。在這則故事中,悠悠心目中的關鍵物品只有一個,那就是八十年代的三大件之一——電視機。

一代“彩電之王”9年鉅虧36億,昔日霸主的轉型之路能成嗎?

說到電視機,一代彩電之王“康佳”是繞不開的話題。

近日,康佳集團發佈了2019年Q3最新一季業績報告。報告顯示:

今年前三季度康佳共實現營收416.81億元,同比增長40.05%,利潤總額達6.46億元,同比上漲44.64%。

乍一看康佳集團業績還挺亮眼,但再看看曾被康佳無情“碾壓”過的長虹,卻在同一時間段內以622億元的營收與康佳拉開了差距。

雖然這些年康佳自救招數層出不窮,並且初顯成效,但無法重振昔日雄風的輿論擔憂不絕於耳,這是為何?

原來,在近幾年,康佳的發展勢頭逐漸疲軟,企業營收屢屢下滑。自2011年起,康佳集團的扣非淨利潤就開始變為負數,分別虧損1.12億元、5408.88萬元、6901.48萬元、4.75億元、11.29億元、2.83億元、9728.49萬元、7.95億元、6.22億元。

截至2019年上半年,康佳主營業務虧損累計達36億元。

面對主營業務的頹勢與彩電豪強們的激烈爭奪,康佳還能強勢反擊麼?

鑑古知今,察往思來。

大步向前,康佳屢戰屢勝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受港臺影視劇影響,內地居民對電視機產生了濃厚興趣,加上改革開放春風拂過,一股前所未有的需求增長浪潮就此撲來。

電視機尤其是彩電,當即成為80年代最為緊俏的商品也是婚禮三大件之首,一票難求。

在市場需求驅動下,全國各地紛紛引進電視機生產線。

一代“彩電之王”9年鉅虧36億,昔日霸主的轉型之路能成嗎?

據統計,當時全國電視生產線超過一百個,湧現出了熊貓、金星、牡丹、飛躍等一批國產電視品牌。而康佳集團(KONKA康佳)也在此時與“萬機齊飛”,把主營業務由收音機、錄音機轉向電視機,同各路玩家一起瓜分廣闊的藍海市場。

天時地利人和,乘著風口康佳在深圳紮根,僅用15年時間就從無名之輩躍升至行業老大。

“華南理工三劍客”的名號也隨之誕生,即康佳掌舵人陳偉榮和TCL李東生、創維黃宏生。

1992年,康佳A、B股股票同時在深交所上市,名稱分別為“深康佳A”(境內上市人民幣普通股)與“深康佳B”(境內上市外資普通股);

1998年,康佳登頂國內彩電市場頭把交椅,市場佔有率排到第一。

次年,康佳彩電產量超越行業巨頭“長虹”,成為深圳首家銷售收入破百億元的工業企業。

躋身彩電業一梯隊的康佳繼續大步向前,不僅從黑電產品線擴展到包括冰箱等在內的白電產品等消費領域;其總資產還由1992年的5.49億元漲至2000年上半年的89.13億元。

暴漲的資產帶給康佳不小的底氣,但福兮禍所依。

眼看康佳日益壯大,“膨脹”了的陳偉榮鉚足勁兒極速擴張,由於對宏觀經濟趨勢和市場需求的預測與判斷有誤,導致產品庫存量遠大於需求量,最終貨物壓底,賣不出手。

2000年,公司全年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0億元,但淨利潤僅2.2億元、每股利潤只有0.37元。

戰略失誤,引來怨言無數。還沒等陳偉榮緩過來,次年數據又給了他一擊重拳。

2001年5月,康佳宣佈虧損近7億元,陳偉榮與股東之間產生嫌隙。次月,“劍客”陳偉榮隱退康佳,副總裁梁榮隨後接替陳偉榮出任康佳新總裁。新總裁。

一代“彩電之王”9年鉅虧36億,昔日霸主的轉型之路能成嗎?

▲從左至右:陳偉榮、黃宏生、李東生 圖源:網絡

時代鉅變,康佳輝煌不再

“換帥”對於一個突然跌進下滑軌道的隊伍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衝擊。

好在進入千禧年後,長虹、創維、TCL都因各種原因陷入混亂,無法顧及市場。

才讓康佳有機會趁著“家電下鄉”的浪潮,靠存貨大甩賣的招數,清掉了部分庫存;恢復了品牌的美譽度還提升了市場佔有率,最終能在2003年到2007年間,連續五年蟬聯彩電銷量榜首。

只可惜在瞬息變幻的市場中,即便對手給了康佳喘息的時間,但時代仍不會特意為誰放慢步伐。

剛跨過2008年門檻,中國彩電業便走到一個行業變局的微妙時刻。

由於智能手機、平板的普及以及互聯網視頻的崛起,人們逐漸把碎片化的時間從彩電轉向PC端以及移動互聯網端,高清屏幕成為電子產品新的競爭熱點。

因此,彩電行業的屏幕更迭也迎來了新的拐點,商家從CRT屏幕逐漸向液晶屏、等離子等新興顯示技術發展。

一代“彩電之王”9年鉅虧36億,昔日霸主的轉型之路能成嗎?

技術轉型迫在眉睫,康佳卻未曾嗅到一絲危機。

不僅沒在顯示屏上下功夫,還專注在自家的盈利能力與業績數據上;而勁敵長虹,卻在上下游中尋求到了突破點,並佈局等離子面板,開啟了新的征程。

沒過多久,錯失良機的康佳被各大品牌拉下馬。為實現集團利潤增長,康佳決定調整步伐,向當時高速發展的房地產行業進軍。

尷尬的是,彼時康佳的大股東華僑集團旗下的“華僑城”主營業務就是旅遊業與房地產,康佳的“地產之路”無疑會侵蝕大股東的利益,但康佳顧不了那麼多了,只想硬著頭皮調整戰略。

就此,高層管理者之間展開了激烈的“內鬥”,小股東與大股東紛爭不斷,實施的計劃、制度也是朝令夕改。

混亂之中,有人著急改命,也有人丟盔棄甲。

“鬧劇”一直持續到了2015年,眾人才嚐到集團人事劇變帶來的惡果:

據康佳2015年年報披露,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變動發生了42起。2015年6月起,先後有6位集團管理層、1位董事局主席和1位監事宣佈辭職。

與之相應的還有一組數據:2015年康佳遭遇歷史最大虧損,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高達12.57億元,同比下滑2488.32%。

危急之下,華僑城為顧大局,只能重新主導董事會,康佳這才安定下來。


一代“彩電之王”9年鉅虧36億,昔日霸主的轉型之路能成嗎?

3.連出三招,康佳謀求轉變

整頓過管理層以後,康佳的“自救之旅”才算正式開啟。

這第一招,就是啟動業務轉型。

2016年正值樂視、小米等一類智能電視大放異彩,康佳也不甘落後,與阿里達成戰略合作,並推出互聯網子品牌KKTV,企圖通過天貓平臺與“互聯網+”的全新渠道增加康佳電視機的銷量與營收。

康佳看似跨入了“互聯網+”的賽道,但實際上集團仍在傳統家電產業中運籌。

以互聯網家電業代表玩家小米為例,區別於傳統家電產業,小米家電在爆發初期最大的特色就是遵循“輕資產”的運營法則。

小米主要負責產品設計、營銷宣傳,生產環節則交由代工廠,如果設計方案有所提升,那麼隨時可以找新的工廠制定產品。

而康佳、創維以及長虹則不然,他們都是擁有多條重型電視生產線的傳統家電企業,想要提升工藝,生產線設備也要同時升級,而那將是一筆巨大的費用。

所以當康佳與天貓合作時,並非真正是在用互聯網思維做產品,而只是單純的用互聯網渠道賣產品,其生產環節與以往並無太大差別。

業務改革只帶去了少量的銷量,但無法掩蓋利潤微薄的事實。康佳沒有放棄,繼續向深處邁進。

第二招,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向“科技驅動的平臺型公司”轉型。

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

首先,是創新。為彌補產品技術缺陷,康佳加大資金投入,除了推出上文提到的KKTV以外,還成功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8K解碼芯片",並推出OLED電視、AI人臉識別電視及"K極鮮"保鮮冰箱等一系列的產品。

如此一來,也催生研發費用上漲。2017年,康佳的研發費用同比上漲了72.02%;2018年,同比增長20.26%;2019年上半年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

“燒錢”創新自然還要有資金跟進彌補,康佳的籌錢大法就是:轉讓資產。

2017年11月30日,康佳將持有的深圳市康僑佳城置業投資有限公司70%股權,掛以69.8億元的交易價格轉讓給深圳市創景投資有限公司。

淨利潤大幅上升,康佳獲得了調整產品結構的話語權。

一代“彩電之王”9年鉅虧36億,昔日霸主的轉型之路能成嗎?

▲圖源:東方財富網

第三招,併購。

2018年,80年代在白色家電市場上所向披靡的老牌玩家“新飛電器”,因重整計劃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正當外界猜想誰會來接盤時,昔日“彩電巨頭”康佳出手了,並以4.55億元價格拍得河南新飛電器100%股權。

至於為何要收購新飛,康佳現任總裁周彬表示:

“雖然近年來新飛電器由於種種原因陷入發展困境,但新飛冰箱在大容積、風冷、變頻等中高端產品的研發能力和產品線齊全程度,都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新飛冷櫃研發、製造能力和品牌價值也極具競爭力。

這些對正處在高速發展期的康佳白電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拋售重資產,降低企業運營風險,為多元化發展提供強大的品牌與技術支撐。

一代“彩電之王”9年鉅虧36億,昔日霸主的轉型之路能成嗎?


▲圖源:康佳集團官網

4.結語

此外,康佳還開闢了一條與主營業務毫無關聯的新業務——環保業務。這個業務主要集中在水務治理、再生資源回收再利用以及玻璃陶瓷新材料等環保相關領域。

康佳對這項業務投入力度還不小,僅2019年上半年營收就有48.63億元。雖然毛利率僅為6.96%,但與康佳曾經的主營業務彩電業務卻相差不遠。

一代“彩電之王”9年鉅虧36億,昔日霸主的轉型之路能成嗎?

▲康佳2019年上半年業務營收表 圖源:東方財富網

可見,目前康佳已經放緩了對彩電業務的投入,轉而向多元化道路發展。

其實,看完康佳的前半生我們不難發現,康佳集團的錯,不過就兩點:一是研發產品沒跟上,二是內鬥逼宮太平常。若沒有這樣的過錯,昔日的霸主也許不會陷入如今不穩定的利潤增長沼澤。

21世紀10年代最後一個冬天已經來臨,在傳統家電行業積極轉型的大勢中,康佳的“寒潮”警報能否解除?我們靜等未來的康佳給出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

企業家們好,我司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股權投融資合作。

1:農業(種植、養殖、養老)重點關注。 2: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

3:連鎖餐飲、商貿、化妝品業。 4:互聯網、物聯網、APP行業。

5:醫療設備、生物醫藥、健康行業。 6:文化、教育產業。

7:商業、旅遊、礦產、地產 8:創新型傳統行業。

9:汽車產業鏈。 10:高利潤、高成長性及國家支持等


一代“彩電之王”9年鉅虧36億,昔日霸主的轉型之路能成嗎?

  • 2019年營業額500萬以上!
  • 合作對象是企業最大股東,非決策人勿擾!

有需要做股權融資,對接投資人請點擊左下角鏈接填寫項目信息!會有專業人員聯繫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