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來臨,收好這一份新展指南

盼來了博物館恢復開館的各位小夥伴,最近前去參觀了嗎?貼心的博物館除了通過有效的防疫措施給你安全感外,也陸續開始展覽上新,滿足你的看展需求啦!

為此,小編特整理出了這份新展指南,速來收好,假期逛館就靠它啦!


廣東省博物館

展覽名稱: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

時間:2020年4月28日——8月30日

地點:三樓展廳一

龍門東、西兩山對峙,巍峨壯觀;伊水潺潺中流,蜿蜒北去。兩岸窟龕依峭壁而鑿,南北綿延一公里,蔚為壯觀,故唐有詩云“精舍繞層阿,千龕鄰峭壁”“誰窮造化力,空向兩崖看”。

龍門石窟作為北魏王朝和唐朝皇室開鑿佛像的必選之地,斷續營造窟龕2345個、造像近11萬尊、碑刻題記2800多品,因其雕刻之精美、蘊含之豐厚蜚聲中外,成為中國皇家石窟寺的典範。

本次展覽是龍門石窟86件精品文物的首次薈聚,其中包含8件海外迴流的國寶級文物。誠邀觀眾一同來感受清癯秀美的北魏造像,觀賞富麗健美的唐代佛像,聆聽國寶歸來的動人故事,瞭解斑駁古蹟的修復過程。

五一假期來臨,收好這一份新展指南

上海博物館

展覽名稱: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

時間:2020年4月29日——6月28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四樓第三展廳

五一假期來臨,收好這一份新展指南

中國文化中自古就有欣賞天然石的審美傳統,陳列於書房雅閣的文房供石更為歷代文人所青睞,是博大精深的賞石文化中的經典與精華。
著名旅美華人賞石收藏家胡可敏女士,承襲家學,長期致力於古典文房供石的收藏、研究與宣傳,對中國賞石文化在當代西方的傳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2018年,胡可敏女士慨然決定從其收藏中挑選精品捐贈上海博物館,以支持我館在中國傳統文人藝術方面的研究與展示。

為表達對胡可敏女士捐贈義舉的重視與感謝,上海博物館將舉辦“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除展出捐贈供石外,展覽另從上博原有收藏中遴選出供石珍品及文人畫石名跡共襄盛事。

五一假期來臨,收好這一份新展指南

“捲浪石”博山文石

長沙博物館

展覽名稱:山川出雲天下雨——晚清民國湖南繪畫藝術特展

時間:2020年4月29日——5月29日

地點:長沙博物館特展一廳

歷代畫家無論居廟堂之高,或處江湖之遠,都喜納洞庭瀟湘之八百里山水於胸臆,不間斷地用不同方式、從不同角度、在不同時段描繪江天暮雪、山市晴嵐、瀟湘夜雨、煙寺晚鐘、遠浦歸帆、漁村夕照、洞庭秋月、平沙落雁這八處佳景,使之載譽千年,名揚四海。

那明清以來的畫家們,將瀟湘這片沃土訴諸筆墨時又將是何等模樣?通過展覽,看畫家們如何以銜遠山,吞長江之勢,將這片三湘四水,凝聚成一朵朵祥雲,終化為一陣陣春雨,澤潤天下。

五一假期來臨,收好這一份新展指南

近現代 蕭俊賢 法趙大年青綠山水圖

中國港口博物館

展覽名稱:雪漠玲瓏:喜馬拉雅與蒙古珍品

時間:2020年4月15日——7月3日

地點:中國港口博物館·臨展廳

“雪漠玲瓏:喜馬拉雅與蒙古珍品”是中國港口博物館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開展館際合作而引進的展覽。展覽精選233件(套)相關精品,以呈現蒙古和喜馬拉雅地區17世紀至20世紀絢爛繽紛的工藝品。對金、銀、綠松石、珊瑚的極致崇尚,對頭部、頸部、腰部裝飾的特別關注,以及累絲、鑲嵌等細金工藝的普遍使用,是兩地飾物的共同特徵。然而,喜馬拉雅地區工藝品所體現的濃郁的藏傳佛教、印度教元素等也凸顯其地宗教與日常水乳交融的個性特徵。

五一假期來臨,收好這一份新展指南

吉林省博物院

展覽名稱:風流清逸 蕭疏奔放——吉林省博物院藏“南張北溥”書畫特展

時間:2020年3月21日——5月22日

地點:吉林省博物院一樓c區張伯駒館 四樓c區展廳

“南張北溥”指的是近代中國畫壇上兩位繪畫大師,張大千和溥心畲。張大千一生畫風多變,溥心畲則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此次展出張大千和溥心畬的作品總計80幅,其中成扇作品18幅,手卷2幅,立軸60幅。從繪畫題材來分,其中張大千山水畫24幅,人物畫3幅,花鳥畫13幅;溥儒山水畫31幅,人物畫5幅,花鳥畫3幅,書法1幅,充分的展示了“南張北溥”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展。

五一假期來臨,收好這一份新展指南

松隱圖 溥儒

據悉,此次展覽由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吉林省博物院主辦,展出的張大千和溥心畬書畫作品是吉林省博物院的重要收藏之一,是本世紀六十年代張伯駒先生擔任吉林省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期間,從各地徵集並親自審定而得。其中溥心畬部分帶有“嘉榞”上款的繪畫作品,是作者渡海前客居杭州時為了報答時任浙贛鐵路局局長侯嘉榞的供養庇護而作的一批繪畫精品,由於特定的歷史背景,避免了世傳溥儒代筆之嫌;張大千作品則以其早中期為主,涵蓋花鳥、山水、人物、工筆、寫意各個門類,為研究張大千晚年以前繪畫風格的演變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軌跡。

中國扇博物館

展覽名稱:挽袖作新詞·明清閨閣文化展

時間:2020年4月25日——7月26日

地點:中國扇博物館二樓臨展廳開展

“閨閣”原意就是內室的小門。

“閨房之秀”並不指所有的古代女性,而是特指“學者和官員之妻女”,相對奢華的物質生活,豐厚的文化教養,卻無法走出“後花園”。這種特別的生活經驗,使得她們的心靈活動,尤其是閒寂無聊的情緒感受和纖細敏感的情感體驗,得到了某種極端的發酵。

她們留下了許多華服,精緻典雅,盡顯女子情致,蕙質蘭心,只是帶著不明言的心思,藏著隱而不宣的祈願;她們寫下的那些語詞,或是日常溫馨,或借物詠懷;無關功名而真實細膩,氣韻靈動,情思縈繞。

展覽共計展出119件展品,其中包含76組挽袖,19件服飾和12件書畫等,從閨閣女子的繡品、衣物、詩詞,嘗試為觀眾營造出一個動人、動情的閨秀女性空間,解讀明清閨閣的文化內涵。本次展覽將有兩件一級文物亮相,分別為清惲冰《玉洞仙株圖軸》和明柳如是白端寫經硯。其中,清惲冰玉洞仙株圖軸僅展出十天,5月6日即將撤展。所以,如果你想打卡展覽現場的明星展品,可要好好規劃,不要錯過啦!

6月23日,工美館將對展品進行一次換展,包括《倪仁吉•仿宋人仕女圖軸》、《費丹旭·聽秋啜茗圖卷》在內的6件書畫類展品將撤展,替換為《金禮嬴•觀音像圖軸》、《華胥雲中仙女圖軸》等4件書畫類展品。

最美人間四月天,與君挽袖作新詞。

五一假期來臨,收好這一份新展指南

五一假期來臨,收好這一份新展指南

展廳效果圖

嘉興博物館

展覽名稱:淮土遺珍——淮南市博物館藏壽州窯瓷器展

時間:4月11日——6月7日

地點:博物館二樓禾韻展廳

壽州窯,我國古代著名瓷窯場。主要分佈在淮南市上窯鎮高塘湖沿岸。唐代時,此地為淮南道壽州所轄,故名壽州窯。壽州窯創燒於南北朝中晚期,興於隋,盛於唐,唐末衰落,宋代停燒。

唐代陸羽《茶經》記載:“壽州瓷黃”,將壽州窯列在當時名窯的第五位。它以喜人的黃釉稱譽天下,產品經淮河、大運河、長江行銷江淮各地,為人們提供物美價廉的生活用瓷,顯示出古代淮南人民的勤勞、智慧和非凡的創造力。

展覽通過90件各個時期的壽州窯文物精品和20件標本以及若干輔助展板,展示淮南地區具有本土特色的壽州窯的基本情況和瓷器工藝成就。

五一假期來臨,收好這一份新展指南

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覽名稱: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

時間:2020年4月8日——7月5日

本次展覽以說明卡片作為探索主題,選取元代畫家倪瓚本人以及具有倪瓚風格的7幅繪畫,創作時間跨越元明清三代,將這些相似度很高的作品與不同年代製作的說明卡片並置展出,比較不同作品與說明卡片之間的組合效果及差異。

展覽名稱: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

時間:2020年4月8日——7月5日

展覽集中展示從唐至民國的26件書畫作品,包括傳宋趙令穰的《水村圖》、米友仁《雲山得意圖》、元代倪瓚的《紫芝山房圖》、方從義的《雲林鍾秀》、 沈周的《莊周夢蝶》寫意冊等。

五一假期來臨,收好這一份新展指南

元 倪瓚 《容膝齋》

展覽名稱:受贈書畫展

時間:2020年4月8日——7月5日

展覽作品以清中、晚期至民國的書畫家為主,包括石濤(1642-1708)、劉墉(1720-1805)、關聯昌(1809-1870)、唐培華(1830-1900)、吳平(1920-2019)等人。

五一假期來臨,收好這一份新展指南

清 劉墉 晚年精書卷(局部) 袁孝俊捐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