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寶寶四肢"僵硬",發育停滯!"元凶"是家長的2個習慣

俗話說,"三抬四翻六坐七滾八爬十二走",寶寶的成長髮育,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翻身、坐立、爬行、翻滾、行走,都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大運動。每一項大動作都是下一個大動作發育的基礎,只有寶寶抬頭穩了,才能學會翻身,也只有寶寶學會爬行了,四肢的力量充分得到鍛鍊,那麼十二個月的時候才能學會行走。

1歲寶寶四肢

安安原本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小寶寶,在8個月的時候他剛學會爬行,就迫不及待地在家裡的毛絨地毯上各種翻滾、爬來爬去的玩耍,安安的爸爸也很樂於拿著玩具在另一頭吸引安安爬過來"鍛鍊"身體。幾次爬行下來,安安玩的滿頭大汗,手上、腳上都長了些小紅疙瘩,安安的爸爸也比較粗心,不覺得是什麼大事情,隨便擦了點藥,也一直也不重視。這些小疹子又癢又疼的惹得安安一直抓撓,抓破的地方還有滲水流出,擦了藥也不見好,安安的精神也越來越頹靡,變得不愛動了,快1歲的時候四肢僵硬不會走路。安安的爸爸媽媽這才著急了起來,她直接給家裡一位做醫生的親戚視頻詢問,得知這是"四彎風",溼疹的一種。

1歲寶寶四肢

提起溼疹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長在寶寶臉上的那些小紅疙瘩,實際上溼疹也會發生在寶寶的四肢,肘膝關節的屈側溼疹在中醫稱為"四彎風",清代的醫學書籍就對其有相關的記載:"四彎風,生於腿彎腳彎,一月一發,癢不忍,刑辱風癬,搔破成瘡。"四彎風通常是指發於肘窩、膕窩的溼疹。之所以肘窩和膕窩是溼疹好發的部位,是因為通常在遇熱出汗時,出現肘窩和膕窩發紅、瘙癢,反覆搔抓後會出現糜爛、滲液和結痂,如果持續時間較長局部皮膚會增厚、皮膚紋理加深。

為什麼四彎處容易發生溼疹呢?1歲寶寶四肢"僵硬",發育停滯!"元兇"是家長的2個習慣。

寶寶之所以在四彎處容易出現溼疹,主要是和這些部位散熱不好、出汗刺激有關。溼疹的患者其實存在皮膚屏障功能異常,在大量出汗時,汗液pH值發生變化,以及汗液中的一些蛋白質成分均會刺激到皮膚,產生瘙癢症狀和炎症反應。再者,寶寶在爬行時候,四肢關節處和地面摩擦,因此更容易出現皮膚破損,溼疹在四肢加重的問題。如果還有用藥不當的問題,甚至會耽誤寶寶的溼疹治療,導致反覆難好,甚至四肢一動皮膚的疼痛,久而久之變得更加不好運動,甚至影響發育。

1歲寶寶四肢

想要寶寶關節處的溼疹都消除,重新恢復活潑好動,就要注意日常的護理。

1、 室內環境清潔:寶寶經常接觸的地方,尤其是爬行的地方,注意做好清潔。尤其是一些毛絨地毯,更要定期吸塵,防止細菌、塵蟎等這些潛在的傷害。更要避免一些尖銳或者硬物掉落在地上劃傷寶寶的皮膚。

2、 保持寶寶皮膚潔淨:寶寶全身大量出汗後要儘快洗澡或沖洗汗液,局部出汗較多時,及時用水沖洗或用溫和的溼巾輕柔擦汗,擦乾後可用含桃油果脂的潤膚劑,給皮膚進行一層保護,形成隔離的油膜,減少外部的刺激,並鎮緩瘙癢,避免抓撓。

1歲寶寶四肢

3、 可用大麥煮水洗沐:《醫宗金鑾》中記載,"四彎風每腿腳彎,每月已發最纏綿,形如風癬風邪襲,搔破成瘡難堪。"並提出"法宜大麥一升熬湯,先燻後洗,滲溼殺蟲,其癢即止,緩緩取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