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石柱:馬武鎮油茶基地種紅薯一舉多得

重慶石柱:馬武鎮油茶基地種紅薯一舉多得

工人在油茶基地翻土備耕

重慶石柱:馬武鎮油茶基地種紅薯一舉多得

當地幹部檢查紅薯苗繁育情況

今日農網-《今日農業》雜誌 (記者 敖軍 實習生 陳奎 通迅員 譚華祥 李紹然)提埂、蓋膜、苗床管理……4月20日,重慶市革命老區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馬武鎮石流村茶子坪的油茶基地,幹部群眾分散作業,一派繁忙景象。原來,他們忙著為成片種植紅薯緊張勞作,以此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據有關史料記載,清朝時期根據紅薯的優良特性大力發展紅薯產業,經濟、人口得到健康大發展,造就了康乾盛世。”石流村黨支部書記劉方河介紹,紅薯具有適應性廣、產量高,還有改良土壤的作用,該村成片種植的500畝紅薯,成為石流村集體經濟股份企業謀取的首個訂單農業產業。

該鎮的油茶基地是2013年石流整村脫貧項目,共1037畝,今年正式掛果投產,但每年的春秋管護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因管護難題曾經成為中央巡視整改的問題之一。經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反覆研討,決定流轉油茶基地成立集體經濟股份企業,經營這片黃土地,壯大集體經濟助農增收的同時更好地管護油茶。

新冠肺炎疫情緩解後,該村與比鄰的彭水縣晶絲苕粉加工廠簽訂了供銷合同,購進了“渝12號”苕種7000公斤,用地膜雙層覆蓋育苗。目前已全部出苗,並用提埂和地膜覆蓋的科學種植技術,提埂、蓋膜已完成80%以上。

該鎮駐村領導嶽小平介紹,油茶地成片套種紅薯可有效改良基地土壤結構,促進油茶產業儘快增效。以前管護油茶的費用將全部轉化到種植紅薯產業上,通過訂單保障,讓紅薯提前找到了“婆家”。

據悉,該項目有望實現年產值180萬元,帶動20多個貧困留守婦女和老人就地就近就業,年人均務工收入1萬元以上。流轉土地的農戶除每有100元的固定分紅外,還可分得效益紅利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