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

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是全球產業發展趨勢,是產業結構演變的必然過程,是推動產業升級的主要驅動力量。

2019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提速提質工程,強化服務業發展政策支撐,推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供應鏈物流、電商物流、智慧物流、冷鏈物流,建立廣泛覆蓋的快遞末端服務網絡,支持建設五個國家物流樞紐佈局承載城市;加快發展平臺經濟,培育大型網絡批發零售、大宗商品現貨交易、行業性定價結算、物流企業服務等平臺。

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間並非簡單的分工關係,而是互相融合並協同發展。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趨勢更加明顯。因此,加快推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對順應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趕超具有重要意義。

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過程中,既包括從產業環節分離狀態到互相融合,也包括兩者融合產生的新產業。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本質是製造各個環節服務含量的增加引起製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即以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為核心的服務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價值。

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的形式主要為內部融合與外部融合兩大類:內部融合就是製造業服務化過程,即服務型製造,外部融合是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融合,即生產性服務業以市場化方式嵌入到製造業中。目前,福建省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多數製造企業承擔全球生產體系中的加工製造環節,關鍵技術、研發設計和品牌管理等都被跨國公司所掌握;二是生產性服務業服務能力不足,在技術研發、信息服務、人才供給等關鍵環節難以為先進製造業提供核心能力、高附加值的支持;三是現有產業政策缺乏引導兩業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企業自我增強型的產業內循環發展不足,兩業融合發展的戰略規劃有待進一步明晰,還缺乏資金、稅收、技術、人才等資源與環境方面的配套支持措施。為此建議:

第一,建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認定標準、統計體系和配套管理辦法。“先進製造業”的先進性在於生產技術、生產方式和生產組織形式的綜合創新,是製造業的一部分,不是在現有產業劃分標準下新設一個行業類別或者劃分一個新行業群體。“現代服務業”是我國特有提法,與生產性服務業、知識型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的概念存在交叉重疊,沒有相應的統計口徑。因此,應該明晰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統計口徑,在此基礎上,建立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具體認定標準和相應的配套管理辦法,從而加強對兩業融合發展的分析研判、引導激勵和監測預警。

第二,加強政策引導,完善配套措施。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積極鼓勵外資、港澳臺資和民間資本向生產性服務業轉移,重點引進高知識含量、高技術密集度和高附加值的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加強資源整合,抓住兩業融合的起步期,爭創服務業大品牌,帶動服務業整體發展。出臺兩業融合專項政策措施,鼓勵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在產業鏈不同層面向先進製造業滲透延伸,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在開發區、產業集聚區域重點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生產性配套服務。降低現代服務業資質行政審批門檻,打破行業壟斷,鼓勵產業、行業業務交叉和延伸發展,允許工業企業現有存量土地使用類型變更為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服務業用地,並享受工業用地在水、電、氣等方面的相應政策。在重大基礎建設項目招投標中,要科學設定發包標段,鼓勵以集成招標的方式促使製造業企業發展成為具有總集成總承包能力的服務型製造企業。

第三,打造平臺載體,推進協同發展。依託現有產業集群、開發區,聚焦集群內產業關聯度低、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不夠等瓶頸問題,打造塑造創新品牌、培育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條的服務平臺載體,讓產業鏈條上的製造企業無縫插入服務平臺,提供精準服務,提升融合水平。如福建省國家級服務型製造示範平臺泉州迪特工業設計有限公司打造集聚全球工業設計資源的“矮凳網”,在工業設計、鞋服產業等領域,通過平臺整合供應鏈、前沿科技、創新設計和人才資源,開展電子商務、人才集聚和精準對接,服務地方產業和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極大降低製造企業創新成本,提升產品附加值,對推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具有很好的示範借鑑作用。同時,協調相關部門加大對服務平臺辦公用地、項目資金、稅收優惠等方面的支持。

第四,強化金融服務,增強發展動力。著力完善兩業融合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體系,破解兩業融合關鍵渠道和環節的融資瓶頸。利用各種經濟手段如項目資金補助、稅收返還、信貸貼息等,加大兩業融合財政支持力度。運用政府引導基金(如技改基金)、民間資本(如天使基金、風險基金)等金融資本,增強兩業融合發展的資金支持。引導金融機構適當降低服務企業和服務化轉型製造企業的抵、質押門檻,放寬股權質押、專有技術質押、知識產權質押等條件。運用信貸、信託、租賃、保險、擔保等金融工具,加大對創新企業、平臺的資金投入,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進入國內和國際資本市場(如科創板上市)。創新投融資方式,推進企業孵化、項目眾籌等商業模式,提升眾創空間金融孵化功能,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國內外大企業和風險投資機構等以各種形式投入孵化器,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和信用擔保。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加大對兩業融合企業、項目的重點扶持。

第五,加大服務投入,推動深度融合。以信息技術為兩業融合的切入點,加大企業服務投入,推動互聯網全面融入製造企業研發、設計、生產、流通、管理、售後等各個環節,發展數字化設計、網絡協同研發、現代化供應鏈管理、個性化定製、在線檢測、遠程診斷和維護等基於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服務功能創新,加快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規模化應用,變革製造業生產函數,擴大投入產出服務佔比,引導製造業企業的利潤中心向“微笑曲線”的前後兩端延伸。鼓勵建立以核心企業為龍頭、配套企業為基礎、平臺企業為驅動的戰略聯盟,形成製造業發展新形態,有效推動深度融合。

第六,引導大數據應用,打造融合新動能。5G時代來臨,萬物互聯互通,大數據應用已成為新時代驅動製造業的新動能。一要加強數據資源共享,引導大型電商企業對製造企業的數據資源共享,發揮數據資源集聚優勢,連通製造與服務。二要加大數據應用研究,針對平臺數據資源,推動數據分析研究,在推動行業標準化制定(如專業人才等級薪金標準等)、完善服務業統計和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拓展數據資源應用研究。三要加強數據安全管理,有關部門應加大對數據安全的分級研究,健全分類管理體系,加大共性數據共享,加強隱私數據保護。

第七,創新人才政策,提升支撐能力。一是完善高等教育的專業和課程設計,並鼓勵各地設立服務型製造研究院,開設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既懂製造又懂服務的融合發展高層次人才。二是完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體系。緊緊圍繞“工匠人才”,完善智能技能教育培訓體系,培養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新型高技能工匠人才,為先進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三是打造人才“家園”,以工業設計為例,臺灣工業設計教育發展較早,理念先進,設計人才貼合福建輕工消費品主導的製造業產業佈局。可推動臺灣設計人才引進,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四是創新人才落地機制,引導網絡化、項目化用人模式,用訂單吸引高端人才為製造企業提供服務。五是創新人才補助政策,人才補助要以成果落地轉化作為檢驗標準,以實績論英雄,實行獎勵補助。

本文轉自福建日報(作者:周小亮,單位:福州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福州大學民建經濟研究院。來源:福建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