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ghing Gor之變節》難得的純正港片大出彩

茶餐廳的消費是非常大眾化的,而純正的港片也大多走快餐路線,如果港片偶爾讓你有吃上大餐的感覺,那是因為料好、廚師好,而不是因為檔次有了多大的提高。《Laughing Gor之變節》說到底也不過是一道電影快餐,好在用料還過得去,而邱禮濤的廚藝也不失水準。

《Laughing Gor之變節》難得的純正港片大出彩

1997年之後,香港出品的具有純正港味的電影越來越少,大部分港片(其實是合拍片)因為要打入內地市場,不得不作出調整甚至妥協。“盡皆過火,盡皆癲狂”(波德維爾語)的港片日漸式微,堅持製作純正港片的導演越來越少,杜琪峰無疑是其中最難得者,他有時候為了堅持自己的創作,不惜放棄內地市場。邱禮濤是另外一位堅持者,他近10餘年導演的《性工作者十日談》、《我不賣身,我賣子宮》、《頭七》、《Laughing Gor之變節》、《雛妓》、《選老頂》、《失眠》等片,都港味十足。下面主要以《Laughing Gor之變節》為例來談談香港電影的“茶餐廳之味”。

《Laughing Gor之變節》難得的純正港片大出彩

邱禮濤是個快槍手,一般短短几個月就能夠拿出一部作品來。邱禮濤也是一個“雜食”的導演,各種類型的電影都拍過。許多人竟然因此罵邱禮濤為“爛片導演”,似乎數年磨一劍並且把一種電影類型堅持到底就能夠不拍爛片,這是什麼狗屁邏輯!其實,影片的好壞,跟製作的時間和歸屬的類型沒有必然的關係。我看過邱禮濤導演的十餘部電影,平心而論,經典之作確實少見,但這些作品大都在及格線以上,離“爛片”還有很大距離!我反而很佩服邱禮濤導演,他的工作效率在當今的香港影壇鮮有人能夠望其項背,而他操刀的電影若論性價比,也是非常高的。

《Laughing Gor之變節》難得的純正港片大出彩

總的來說,《Laughing Gor之變節》不能說是一部出色的影片,劇情佈局、人物塑造都有很多漏洞,這部影片在製作上也略顯寒磣,讓人記憶深刻的場面欠奉。《Laughing Gor之變節》的優異之處在於其純正的港片特色。

《Laughing Gor之變節》難得的純正港片大出彩

影片的節奏很快,每場戲之間幾乎沒有過渡,讓觀眾完全沒有放鬆的時間。邱禮濤還通過大量的閃回鏡頭省略了很多交待性的戲,這在加速電影節奏的同時,也跟觀眾玩了一下懸念。

《Laughing Gor之變節》難得的純正港片大出彩

影片的劇情其實是非常過火的,各路人馬聚焦在Laughing Gor身上,各有打算,於是,規則、利益、情義、愛情等因素交匯在一起,熱鬧非常,盡皆癲狂。仔細追究,我們自然發現劇情有很多交待不清楚的地方,比如Karen為什麼會愛Laughing Gor愛得那麼死心塌地?又比如一哥離開警隊之後是怎麼成為大哥級人物的?這些內情,都會讓觀眾十分費解,但港片就是這樣,不求完善,但求過癮。《Laughing Gor之變節》正是無視所謂的劇情合理性,才能夠做得那麼盡,拍得那麼好看——若面面俱到,很容易落得畫蛇添足、敗事有餘。

《Laughing Gor之變節》難得的純正港片大出彩

如今的很多港片,都能夠看到內地電影人的參與,而《Laughing Gor之變節》之為純正港片,還在於它是一部完全由港人制作的電影。影片中追車戲、打鬥戲、槍戰戲,幾乎都是典型港片的類似場面的再現,這些戲雖然沒有什麼突破,但讓我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從而無限緬懷那個港片紛呈的時代。而演員的表演,因為沒有內地演員的參與,不存在表演方式的互動,也就不會有變味的感覺,完全是自然而又誇張的表演方式。黃秋生、吳鎮宇和他們的小弟們更是把我們又帶回到那個“古惑江湖”的時代。

《Laughing Gor之變節》難得的純正港片大出彩

《Laughing Gor之變節》是一部前傳。謝天華在TVB劇集《學警狙擊》中出演Laughing Gor一角,該角色火爆熒屏與網絡,Laughing Gor一時成為網民景仰之真心英雄。TVB看到這樣的盛況,自然知道有利可圖,於是,《Laughing Gor之變節》提上日程。網民的熱情是有時限的,要在他們的熱情降溫之前撈一票,自然得讓快槍手來搶拍(邵氏公司當年常在與別的電影公司打擂臺的時候以此招制勝)這部前傳,於是,邱禮濤在《學警狙擊》落幕僅半年,就拿出了這部《Laughing Gor之變節》,順利地幫邵氏公司撈了一票。

《Laughing Gor之變節》難得的純正港片大出彩

由於製作《學警狙擊》的時候,是沒有想到要拍前傳的,所以,《Laughing Gor之變節》的劇本並不容易寫。Laughing Gor盛名在外,他的前世今生要是講不好,很可能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票房慘敗,罵聲震天。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部電影,對Laughing Gor的身世的敘述雖然勉強,但貌似還說得通。而且,我們從電影中可以看到,Laughing Gor實在是命運多舛,女朋友死了,在警察局和黑社會兩頭不是人,最後只能在臥底這條路上一路走到黑,他作為悲劇英雄的結局在此已經埋下伏筆。

對臥底的悲劇命運的描述,邱禮濤已經不是第一次。2006年,邱禮濤導演的《黑白道》講的是一個重返警局的臥底最後被逼死的故事。《Laughing Gor之變節》的整個故事的概念可以說跟《黑白道》是一脈相承的。在對臥底的內心掙扎的描述方面,《黑白道》要更為詳盡一些,但說到臥底這份工作的殘酷性,冼Sir最後給Laughing Gor兩條路走的那場戲,Laughing Gor一語就道破了。

作為一部沒有先兆的前傳,《Laughing Gor之變節》勉為其難地完成了對Laughing Gor的前世今生的闡釋。這個闡釋當然是不盡人意的,但也已經差強人意。

《Laughing Gor之變節》難得的純正港片大出彩

這部影片的名字叫“Laughing Gor之變節”,而“變節”在這部影片中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概念。

《Laughing Gor之變節》難得的純正港片大出彩

黃秋生的履歷是:警察-臥底-警察-古惑仔,他最後從警察“變節”為古惑仔。而Laughing Gor的履歷是:古惑仔-警察-臥底(雙重臥底)-臥底(警察),他最後成功洗底“變節”為警察,他雖然身在黑社會,卻是一名真警察。最後的“變節”者是通過槍殺原先的“變節”者而成功實現“變節”的。從道義上來說,Laughing Gor射殺自己的“大佬”,是要遭到唾棄的,但他別無選擇,唯有如此他才能拯救自己。Laughing Gor最後成為一名悲劇英雄,說明他在“變節”之後,成了一名忠誠的警察,而他作為雙面間諜的那段往事,變成了他的做出人生抉擇的成長過程。我個人覺得,這也是《Laughing Gor之變節》這部影片的一個出色之處,它沒有美化一名悲劇英雄的前世今生,而是真實再現了人性的複雜。

《Laughing Gor之變節》難得的純正港片大出彩

在豐富繁雜的香港的飲食裡面,山珍海味固然誘人,但最能夠體現香港特色的卻是無處不在的茶餐廳。茶餐廳的美食不及酒樓豐盛,也不像西餐那麼講究品位,但它卻是每一個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味道深入每一個香港人的腸胃。我以為,純正的港片,如茶餐廳之美食,盡是茶餐廳之味!

茶餐廳的消費是非常大眾化的,而純正的港片也大多走快餐路線,如果港片偶爾讓你有吃上大餐的感覺,那是因為料好、廚師好,而不是因為檔次有了多大的提高。《Laughing Gor之變節》說到底也不過是一道電影快餐,好在用料還過得去,而邱禮濤的廚藝也不失水準。

像《Laughing Gor之變節》這樣的純正港片,本該如茶餐廳那樣在香港遍地開花,如今卻幾乎成了不合時宜的品種了。這實在是港片的悲哀!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稱,港式茶餐廳在內地的市場是不斷萎縮的,這是內地餐飲業越來越豐富和多元之下的必然結果。隨著年輕一代成為娛樂消費的主力軍,所謂純正港片的粉絲也在不斷流失,香港電影中的“茶餐廳之味”恐怕也會逐漸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