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買房的八卦

餘華的電影《活著》中,福貴因為好賭,把祖宅和百畝良田都輸給了龍二,結果龍二被定為地主,在文革中被鎮壓。福貴僥倖逃過一劫。

中國人買房的八卦

文學總是高度濃縮生活。

筆者的太爺爺和太姥生在愛買房、買地的大戶人家,他們一生省吃儉用,一個鴨蛋吃一週說的就是他們。省下錢來就買房、置地,不出所料地在文革中被劃為富農,被批鬥。

但中國人對買房根深蒂固的執著和不悔卻代代相傳。

今天剛看到的新聞,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中渝置地控股董事長張松橋斥資18個億在倫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園旁買下豪宅。

中國人買房的八卦

據說,光臥室就有45個,估計晚上上廁所回房都得迷路吧!

重慶李嘉誠大約學的是真正的“小超人”李嘉誠,後者在歐元疲軟的時候,在英國大買特買,大有把資產打造成“日不落地產王國”的超人豪情。位列香港四大家族之首的李嘉誠,號稱“李半城”,香港的半座城池幾乎都是李嘉誠建的,很多香港人一出生就註定了給李嘉誠打工、拼命一輩子還房貸的命運。

2019年在香港本島房價至少在10萬一平米,好一點的地段要在20-25萬之間。換位想想,真替香港的年輕人焦慮。


中國人買房的八卦

隔著羅湖口岸的深圳現在的房價是香港的一半,但是據說好位置的房子一開即空,而且還要搖號,憑運氣才能買到。

雖然經過調控按壓,北上廣好地段的房價還在10萬左右堅挺。

所以就有很多八卦和新聞流出:

某ST企業面臨退市風險,但是賣了兩套學區房,套現近億,從此再也不“哆嗦”了。

廣東著名日化企業浪奇洗衣粉,苦心經營26年獲得4個多億的盈利,在今年的廣州市中心拆遷補償中,一次性獲得26億。

中國人買房的八卦

筆者算了一下,按照浪奇的盈利水平,26億,需要賣180年左右的洗衣粉可以賺到。

尤記得改革開放之初,某位小姐姐初到大城市發的電報嗎:“人傻、錢多、速來”。

這是個段子,這個城市如果是北上廣深,如果小姐姐當時買了房,最不濟買了套農民房,因為房價翻倍或者拆遷,也早成“富姐”或“富婆”了,早不用重操舊業,窮成月牙了。

在本世紀初,在房價漲到3000多元每平的時候,官媒大批特批:“房價高得離譜,遠超工資收入”

現在看這標題,猜全北京的人都想拿著報紙穿越回去:“這麼高的房價,麻煩給我來10套!”

在2007年北京樓市低潮的時候,東五環某項目急著用房款抵工程款,7000元每平內部推銷。筆者帶去的一朋友小心翼翼地問:“我可以買兩套嗎?”

“沒問題,前天一個搞家居裝修的買了一個單元。”

最近幾天,總收到中介發這個項目的信息:“業主急售:一天未住精裝房,950萬。”10倍的利潤,我猜是那個搞裝修的在一套一套的零售,那可是18套啊!

因為是親歷,每看到類似微信,都咬牙切齒想衝過去打丫一拳。

最近兩年國內房產流動性差,他們開始把眼光投向國外——英國、英國、日本等地的學區房,好地段房產都成為中國人的獵物。張松橋、王松橋們的傳奇紛紛湧現。

曾經有個楊爍、劉濤演的三流電視劇,劇情矯情,但某些橋段還算真實,其中有一段楊爍對劉濤說:“我奮鬥的目標就是在每一個繁華都市的市中心都給你買一套豪宅,這樣我們每到一個城市都不用住酒店,在每一個城市都有家可回。”

中國人買房的八卦

別說這不是你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