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查來了“巧娘” 日子越過越紅火

扎魯特旗烏蘭哈達蘇木黃河圖嘎查斡倫手工藝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8年8月。成立之初,嘎查31名喜愛刺繡的“繡娘”們就加入了合作社,其中還有幾名外來的“巧娘”擔任起了指導老師,帶動年輕一代的婦女們用雙手傳承民族文化,“繡”出美好生活。

嘎查來了“巧娘” 日子越過越紅火

牧民諾恩達古拉嫁到黃河圖嘎查已有30多年了,從小就喜歡刺繡的她,跟母親學會了傳統刺繡技藝,她製作的蒙古靴子、煙荷包、蒙古袍深受人們的喜愛。加入斡倫手工藝專業合作社後,諾恩達古拉就負責教授年輕婦女們傳統的刺繡手法。

初學刺繡的薩楚榮貴想縫製一件夏季蒙古袍,但是由於缺少經驗,領子總是裁剪不好,所以就來到諾恩達古拉家請教學藝。諾恩達古拉也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知道的經驗手法教給了她。

薩楚榮貴說:“我經常過來跟諾恩達古拉嫂子請教學習扎魯特傳統服飾縫製,她就會把自己會的全部教給我。”

嘎查來了“巧娘” 日子越過越紅火

黃河圖嘎查有109名婦女,會刺繡的近60餘名。斡倫手工藝專業合作社的成立,不僅為嘎查1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找到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門路,也讓像諾恩達古拉一樣喜愛刺繡文化的“繡娘”的刺繡作品走向了市場。

嘎查來了“巧娘” 日子越過越紅火

今年66歲的舍日吉瑪老人和諾恩達古拉一樣,是嫁到黃河圖嘎查的媳婦,40多年來,舍日吉瑪一直沒有丟下自己刺繡的手藝。過去老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如今她家順利脫貧,並憑藉自己的“繡工”在合作社當起了指導老師,將自己的好手藝傳承給年輕一代。

“加入到合作社後,縫製服飾一天的收入在一百到兩百元,對我的生產生活有很大的幫助。”舍日吉瑪高興地說。

嘎查來了“巧娘” 日子越過越紅火

黃河圖嘎查有了像諾恩達古拉、舍日吉瑪這樣的幾位外來的“巧娘”,讓斡倫手工藝專業合作社的手工刺繡產品名聲遠揚。刺繡產品已成黃河圖嘎查一個綠色發展的民族產業,拓寬了當地婦女的“致富路”。(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