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趙雅芝、吳啟華聯袂打造另類武俠《魔域桃源》,觀後感

《魔域桃源》是TVB1984年打造的一部充滿哲理的另類武俠電視劇。

劇中,劉德華的付青雲、趙雅芝的唐琪、吳啟華的慕容白都給人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我是近來在網上偶然間發現了這部電視劇,出於好奇,點開了觀看,誰知,這一看,卻是一發而不可收拾,一部20集的電視劇,在一天時間內,從開始一口氣看到了大結局,每一個情節,都沒有錯過。

劉德華、趙雅芝、吳啟華聯袂打造另類武俠《魔域桃源》,觀後感


當唐琪(趙雅芝飾)年輕的容顏在畫面上逐漸老去,當她的聲音緩緩言說那最深重的滄桑與悲慼,我站了起來,走到窗前。窗外夜色很重,風漠然地掠過天地,迴旋呼蕩,一似這世間的蒼茫。

這是《魔域桃源》的大結局,給人留下太多的悲傷,太多的感觸。

桃源的人全都死了,只剩下唐琪一人講述著曾經的故事。


  


  理想


  一個太過沉重的語詞。時人多已將其遺失在青少年的記憶中。


  傅青雲(劉德華飾)的理想是重建桃園。

劉德華、趙雅芝、吳啟華聯袂打造另類武俠《魔域桃源》,觀後感


  是因為他父親的遺願。弒父是他一生都要揹負的原罪,他沒有藉口,也不願意尋找藉口為自己辯護。對父親的愛與負罪感足以使他心甘情願地去實現父親的遺願。


  更是因為他自己的理想。建立桃園,不僅是他父親畢生的事業,更是他自己的理想。從爭權奪利、爾虞我詐、冷酷現實的江湖中遁去,尋一片安居樂業、田園詩歌般的世外桃源,是他當初以內應的身份混入桃源時就已在心底悄悄萌發的理想。


  這是一個太過於天真的理想,所以註定他最終失敗的宿命。


  觀看過程中,我一直困惑:為什麼桃源不能見容於正統武林?


  如果說最初的對立與仇恨來源於桃園的自我封閉,來源於因為隔閡而產生的誤解與偏見,那麼,在武當派第一次攻入桃源,見到桃園的真相時,這個誤會也就澄清了。此後源源不絕的惡毒攻擊與剿殺又是為什麼呢?


  傅青雲曾經那麼希望與正統武林和平共處,甚至願意為此放棄自己的殺父之仇;也有一些個武林人士瞭解到了桃園的美好與純潔,認識到了傳言的偏頗;然而,最終,障礙依然是不可跨越的,對立與仇視終結了一切美好的可能性。


  將責任完全歸咎於傅千石的復仇行為是片面的。傅千石為桃源成百上千無辜性命的犧牲而復仇,在道義上是完全站得住腳的,儘管從戰略上來看,這無異於自掘墳墓。


  但問題的本質不在於此。


  隨著觀看的深入,我終於明白:對於正統武林來說,桃源始終是個異類,它拒絕歸順於正統,而又在無形中映襯出正統的虛偽與冷酷。它成了一個象徵,一個代表著不屈服與不合作的象徵。


  成為這樣一個異類與象徵後,桃源也就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歸化於正統武林,成為他們中的一分子,同流合汙,沆瀣一氣,經過幾十年幾百年的馴化,說不定什麼時候也能成為名門正派大家庭中的光榮一員。另一條,就是死路。


  傅青雲想走出第三條路,一個和平共處、互不侵犯的路。理論上講,這條道路不是沒有實現的可能,但它必須建立在強大的實力上。你可以不犯人,但保證人不犯我的唯一方法就是比對手強大,至少不比它弱。可惜,桃源幾乎稱得上是積弱。大部分都是些老弱婦孺,青壯年也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來防禦自身。

劉德華、趙雅芝、吳啟華聯袂打造另類武俠《魔域桃源》,觀後感


  而他的對手則是如此強大與狡猾。正統武林深深明白“正名”的道理,並且是如此善於利用輿論工具來妖魔化“桃源”。當桃源在語詞上成為魔域,當桃源中的人們在語詞上被指稱為魔鬼時,這一妖魔化的進程就大獲全勝了。對付魔域,當然須斬草除根,徹底剿滅;對於魔鬼,當然無需講江湖道義,大家戮力同心,群毆之而後快。所以雪山派的掌門師太施詭計捉住傅千石後,才會毫無心理障礙地把他當作給徒弟們練習暗器的靶子。他不是人,他是魔鬼,所以不用把他當人來看待。


  最終,桃源慘烈地覆滅。正統武林完成了意識形態的一統化,清除了異己。


  桃源的覆滅讓我深深傷悲。隨之我對桃源這一理想自身的正當性也進行了反思。


  人世間是否應該有桃源?這種烏托邦式的社會實踐到底有沒有意義?怎樣解決桃源中的政治體制問題?人治還是法治?沒有強力,如何保障它所標榜的絕對的平均主義?使用強力,又如何保障它不淪為少數人對多數人實施集權統治的工具?


  所以,桃源這個理想,註定只能在文人的惆悵中存在。


  


  君子人格的幻滅


  觀看《魔域桃源》,除了感慨於桃源的覆滅之外,更多的,倒是著眼於傅青雲這個人。


  這是一個真正的君子。


  傅千石實施報復行動,對當年參與屠殺桃源中人的正派人士無所不用其極地進行報復。傅青雲不贊成這一行動,以至於跟傅千石——他的親生二叔決裂。

劉德華、趙雅芝、吳啟華聯袂打造另類武俠《魔域桃源》,觀後感


他說了一句話。只這一句話,就可以看出他的君子至誠:“如果我們不願意人家用這樣的手段來對付我們,那我們如何可以用這樣的手段去對付別人?”


  他並不天真,當他接過師父交給他的迷藥時,他並不相信那就是純粹的迷藥。他有著必要的警惕與懷疑。可是,當他師父發下毒誓後,他選擇了相信師父,從而鑄下了軾父的彌天大錯。在可以的情況下,他總是選擇相信別人的善意。君子可欺之以方,果不其然。


  他沒有慕容白狠,沒有慕容白毒,沒有慕容白狡猾和陰險,也沒有慕容白的勃勃野心。那麼,在這個世界的生存遊戲中,他從一開始就處於必敗之地。


  就像在貨幣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一樣,在現實世界中,小人驅逐君子。


  慕容白(吳啟華飾演)才是這個世界的寵兒。他狠,所以他能自保;他毒,所以他能比別人活得更好;他陰險狡猾,所以他才能在這個彼此利用彼此算計的世界中如魚得水;他野心勃勃,所以他能捨得、能狠心放棄阻礙他功成名就的一切因素,包括愛情。

劉德華、趙雅芝、吳啟華聯袂打造另類武俠《魔域桃源》,觀後感


  慕容白也很可悲。他也不過是正統武林藉以剿蕩魔域的一顆棋子。名門正派給他虛無的名譽與地位,便誘得他不惜以良心與愛情為代價去追求。生殺予奪、一呼百諾的權力與聲望對人的吸引,便猶如鹹魚之對貓咪、大米之對老鼠一樣不可抗拒。人哪!


  所以結局令人一腔鬱悶,卻又無可奈何地信服。


  傅青雲在理想幻滅之後,痛苦怔忡,最終死於一個無名小卒之手。當那把致命的長劍貫穿他的胸脯時,他兀自凝視著那人,輕聲地問:“這世上,真的不可能有桃源嗎?”那眼神中的痛苦無奈與困惑掙扎,令觀者為之動容鼻酸。


劉德華、趙雅芝、吳啟華聯袂打造另類武俠《魔域桃源》,觀後感


  他的死是一種意外,卻也是一種必然。當慕容白冷冷地告訴他:“這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有桃源”時,他的理想轟然崩塌,他的存在被抽離了意義,成為了純粹的滑稽與荒誕。這時候,他就已經死了。那個無名小卒,不過是從物理上消滅了他的軀體而已。


  慕容白的結局卻只能說是一種意外。那應該是編劇在狠狠戳上我們幼稚純潔的心靈後的一種捎帶愧疚的補償。


  這個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慢慢走回去享受正統武林的感激與擁戴的小人,這個雖然疲倦但卻滿懷興奮,憧憬著自己飛黃騰達、如日中天的美好未來的傢伙,掉進了情人早已為他挖好的陷阱。等待他的,是與情人的終身廝守——在不見天日的洞府中。


  於是,在長期的排異效應之後,這個世界上的真正的君子已經成為史前孑遺動物,難見蹤影。充斥於現實與歷史,不絕如縷繼往開來的是無數心越來越黑,臉越來越厚,段數越來越高明的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