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過孩子“詛咒敏感期”,不是打不是罵,而是這四句話......

家長們帶娃普遍比較焦慮,尤其是遇到孩子“詛咒敏感期”。當孩子說幾句難聽的話, “討厭奶奶!”、“姥姥滾!”、“打死媽媽!”,就焦慮得不行,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娃兒這是咋啦?在哪兒學的髒話?巴心巴肝的還遭詛咒,三歲看老,是不是這輩子就毀啦?

如何度過孩子“詛咒敏感期”,不是打不是罵,而是這四句話......

“詛咒敏感期”,是三到五歲孩子必然會經歷的一個成長階段

這就是典型的焦慮和過激反應。歡樂爸最近就遇到類似的事:鄰居家跳跳的姥姥抱怨,4歲的跳跳在幼兒園裡表現得性格暴躁,經常惹是生非。前幾天和小朋友爭搶玩具,張口就來,“你是個狗臭屁!你是個狗孃養的!”還用手打了別的小朋友,結果被家長告狀到老師那裡,跳跳的姥姥和媽媽覺得很沒面子,回來就把跳跳嚴厲地教訓了一頓,結果適得其反,跳跳大哭大鬧,說媽媽是臭媽媽,讓姥姥滾!一家人一晚上都生氣睡不著覺。

歡樂爸因為平時很喜歡關注和研究兒童心理學和育兒知識,知道孩子到三到五歲階段必然會經歷“詛咒敏感期”這個成長過程。由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詞彙量激增,他們會逐漸發現有些話說出來是有“力量”的,有些詞會引起父母的強烈反應,於是就不斷地模仿、觀察和使用,不斷用髒話和詛咒吸引父母的關注和回應。

遇到這種情況,以暴治暴、打罵教育不但不起作用,反而會負面強化的。那該怎麼辦呢?歡樂爸實踐總結出兩句話, “冷熱結合,正反引導”,四招度過“詛咒敏感期”:

1.冷處理。孩子在說髒話或者詛咒時候,其實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其中的真正的含義。他們認為只要這句話說出來之後,能夠讓父母和親人產生強烈的反應以及情緒的波動,那就有效果,為吸引關注就會反覆使用。所以,家長只當作沒聽見,不要負面強化,輕描淡寫的沒有強烈的反應,就會讓孩子覺得一拳打到了棉花上,讓他們感受不到這些詞語帶回來的反彈的力量,久而久之就會覺得沒有什麼意思了。

如何度過孩子“詛咒敏感期”,不是打不是罵,而是這四句話......

孩子在說髒話或者詛咒時候,家長冷處理,打打太極,轉移注意力

2. 熱感化。就是採取情感的換位思考和移情效應,讓孩子們明白對方的感受。當孩子平靜下來時,對他們說“你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媽媽會感覺到難過和傷心的,你還說不說這樣的話啊?”。 “揪寵物尾巴,它也會疼的。想想你打針的時候疼不疼,你還揪不揪啊?”等等。當孩子理解了這些語言和行為是不好的時候,會逐漸減少直至和停止這種行為的。

3.正面誇。“詛咒敏感期”恰好也是教育孩子們控制情緒的最佳時期。當孩子平時使用禮貌用語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地誇獎;平時多給孩子讀一些情緒控制的繪本,通過正面引導促進良好的行為養成。因為孩子善於模仿,所以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注意行行,言傳身教,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髒話,也不要把“累死啦,熱死啦”等口頭禪掛嘴上,為孩子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如何度過孩子“詛咒敏感期”,不是打不是罵,而是這四句話......

“冷熱結合,正反引導”,順利度過敏感期

4.反面放。啥叫反面放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無疑是頑皮的,對於“屎尿屁”等這種“粗俗”的語言有特殊的偏好。其實在適當的場合裡,何妨反面放一放手?讓孩子們肆無忌憚地去說“屁”、“粑粑”、“屁股”這些詞,讓他們說個痛快,笑個過癮,爸爸媽媽也可以和他們一起搞怪和開玩笑,讓孩子感到被接納和尊重。家長們通過“冷熱結合,正反引導”,這樣就能幫助寶貝們把敏感期順利地度過了。

如何度過孩子“詛咒敏感期”,不是打不是罵,而是這四句話......

誰說帶娃不如媽?爸爸帶娃,一個頂倆。理性放養,科學養伢。


誰說爸爸帶娃不靠譜?以科學為基礎,以快樂為準繩,遠離嘮叨和育兒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