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最近瘋長,真的因為“非洲豬瘟”?

這波豬肉漲價如果僅僅是“非洲豬瘟”引發的,解決起來倒沒那麼複雜,但不是。

豬肉價格最近瘋長,真的因為“非洲豬瘟”?

自去年夏天非洲豬瘟疫情發生,截止今年上半年,我國撲殺生豬100多萬頭(官方數據),按照生豬出欄體重均值120KG計算,大概是12萬噸。但包括澳大利亞農業銀行《年終展望報告》在內的行業分析普遍估計,本次豬瘟將影響中國豬肉產量下降30%。

30%是什麼意思呢?

去年我國豬肉產量5400多萬噸,以此為基數,30%即1600多萬噸。

豬肉價格最近瘋長,真的因為“非洲豬瘟”?

我國是生豬產量大國,也是消費大國,自產豬肉佔全球產量近一半,但出口量很少,去年一共出口15萬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基本全部自消,而且還不夠,近幾年每年另進口100多萬噸,也就是說,如果不加大進口量,今年國內豬肉供給缺口有近1500萬噸。

實際上,今年一開春,中國就在全世界豬肉市場開啟“爆買”模式。海關數據顯示,7月豬肉進口量為18.22萬噸,同比增加106.7%,進口額同比上升182.3%;1-7月累計進口量超過100萬噸,同比增加36%,累計進口額同比上升46.4%。

買到全球豬肉漲價,不能說國家在讓大家吃上平價豬肉這件事情上不夠努力。

但很遺憾,進口並不能完全彌補豬肉缺口。全球豬肉貿易總量每年大概只有800多萬噸,全世界人民都不吃豬肉,也不夠我們買。何況,日本、韓國、墨西哥人民也是傳統的豬肉愛好者,每年在全球豬肉進口市場上的份額不比我們少太多。

豬肉價格最近瘋長,真的因為“非洲豬瘟”?

於是,豬肉不夠買的情況下,我們也加大了其他肉類進口。截至目前,中國已批准全球269家牛肉工廠對華出口資格。上半年我們自澳大利亞進口牛肉同比猛漲62%,以至於,到8月中旬總量達到17.2萬噸,自動觸發了中澳自貿協定規定的保障機制,關稅從優惠稅率恢復至最惠國稅率。

可牛羊肉不管是在價格還是飲食習慣上,都無法完全替代豬肉,尤其是牛羊肉還有明顯的季節消費特點,目前距離牛羊肉消費旺季還有幾個月,豬肉價格趨勢怕是難以在短期內有所改變。

還有更尷尬的是,當前我們身處貿易戰漩渦,去年與美國幾次反制後,對美豬肉進口徵收關稅達到62%,還曾一度限制美國豬肉進口。但今年形勢變了,這個月初,2日至8日,就在雙方就匯率問題針鋒相對的時候,我們仍然完成了進口1萬噸美國豬肉的訂單。可惜緊接著商務部還是出臺了新一輪反制措施,將在9月1日起對美國豬肉繼續加徵10%的關稅。

豬肉價格最近瘋長,真的因為“非洲豬瘟”?

感覺挺憋屈的。

所以,回到開頭那個問題,為什麼一場非洲豬瘟,帶來生豬產量下降30%?

豬肉價格最近瘋長,真的因為“非洲豬瘟”?

去年8月疫情發生後,農業農村部發布通知,要求發生疫情的省份暫停生豬調出,關閉省內所有生豬交易市場,疫區所在省的種豬,經實驗室非洲豬瘟檢測合格和檢疫合格後,方可調出本省。兩個禮拜後,農業農村部再次發出通知,要求與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省相鄰的省份也暫停生豬跨省調運、暫時關閉省內生豬交易市場。之後陸續發佈4個文件規範生豬跨省調運。

這些要求對疫情跨區域傳播當然是必要的。可是,不幸就不幸在中國的豬肉市場過去幾年有個“南豬北養”的政策。

2015年底,在國務院《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大框架下,農業部發布了《關於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佈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要求對廣東、江蘇、湖北、湖南、上海、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等地的生豬養殖業做出調整優化;

2016年4月,農業部發布未來5年生豬產業規劃,明確把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蘇這八個水網密集的省份規劃為限養區;

2016年12月,國務院發通知要求在2017年底前,全國所有禁養區的豬場都要完成關閉或搬遷;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穩定生豬生產,優化生豬產區,引導產能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玉米主產區轉移。

幾個文件層層加碼,就是為了把南方水網區域內的豬趕到北方。

傳統上,由於南方經濟發達,生豬需求量大,這些區域一直是我國重要的生豬產區。“調整優化”範圍內的四川和湖南,曾是我國養豬數量前兩位的省份,指導意見發佈前一年,文件涉及的133個主產縣生豬存欄和出欄,分別佔全國總量的11.9%和13.2%,不僅保障了南方豬肉市場供應,還外調3700萬頭。

而在“環保”攻堅戰大背景下,南方各省市紛紛按照要求劃定禁養、限養區,養豬規模500頭以下的小養殖場原則上被要求全部“清拆”,一些縣市甚至出現“無豬縣”的規定,引得農業部不得不出來對一些地方過度劃定“禁養區”糾偏。

根據信達期貨的一份研究報告統計,至2017年底,全國累計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4.9萬個,面積63.6萬平方公里,約佔我國生豬養殖面積的17.3%,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21.3萬個。

豬,搬家了。

豬肉價格最近瘋長,真的因為“非洲豬瘟”?

卻伴隨兩個影響,一是豬在南方不受歡迎,北方雖然有很多地方被劃為適宜養殖區域,但也有部分地區過於謹小慎微,擔心環保風有天刮到自己頭上,拒絕豬“北上”,導致豬的搬家並不那麼順利。招商證券曾估計,2016年和2017年因環保政策減少生豬存欄分別為3600萬頭和2000萬頭。

二是,我國的豬肉市場自此出現兩個區域:供不應求的銷區省份和供大於求的產區省份。平時兩個區域靠物流互通,問題不大。但非洲豬瘟疫情爆發後實行的限運政策,使全國生豬跨省調運幾乎癱瘓,去年第四季度,北方生豬運不出去,批發價格一度下跌到4塊、5塊一斤的行情,而南方則嚴重缺豬,價格飛漲到20元以上一公斤。

禁運最大的問題還不是扭曲了消費端價格,而是作用在了生產端。由於價低和禁運,部分育肥豬被迫推遲出欄,成為體重超重豬,養豬企業的銷售價格和利潤被削減,資金鍊緊張,生產區開始出現產能淘汰。

養殖企業像被圍困在有豬無市的井裡,明明看的到光,就是爬不上來。《經濟觀察報》曾報道,按照去年四季度北方最低價省區的生豬價格,北方區一些豬肉養殖企業每養一頭豬要虧損數百元,養殖企業補欄積極性大受影響。

這是生豬缺口難補的最大隱患。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最近3年一直在下降,今年上半年生豬存欄量降至20年來最低點。春節後農業農村部對全國7個省份進行調研,河南、吉林生豬產能下降明顯,調研的洛陽10家大型規模生豬養殖企業,能繁母豬減少幅度高達91%。

豬肉價格最近瘋長,真的因為“非洲豬瘟”?

回顧這兩年的政策,單獨看每一個政策都是利國利民,從環保加壓,到治理南方水網,再到豬瘟疫情後禁運,似乎都必要而明智,神奇的是,這些政策合在一起偏偏就出現了一個難看的結果。

上週,在豬價飛漲中,國常會給了新的政策,要求各地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支持農戶養豬,取消生豬生產附屬設施用地15畝上限等措施。

實際上,早於國常會之前,一些地方已經受不了開始有所行動。比如前期關停4000多家養殖場的江蘇省,春節期間就發佈了《加快推進畜牧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在2022年,江蘇省的豬肉自給率穩定在70%以上。

吃飯這事兒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踏實,只是,豬可能要再搬一次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