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雪峰:大學文科教育的關鍵是解放學生

與高中教育不同,大學教育中學生學習時間往往比較自由,有大量課餘學習和自我管理的時間。相對於理工科嚴格而實在的課程,文科課程普遍比較虛,比較容易應付,因此就出現了理工科大學學生課餘時間大都在刻苦學習以考試過關,綜合性大學文科學生課餘時間則普遍在參加活動,以提升綜合“素質”。換句話說,文科課程比較虛,文科考試比較好應付,課堂以外的大量自由支配時間都去做了與學習無關的活動。還有很多文科學生既不認真學習,又不參加活動,仍然很容易矇混過關,順利畢業。與理工科大學學生幾乎所有時間都用於刻苦學習不同,綜合性大學學生課外活動多,鬆鬆垮垮一切無所謂混日子的學生多。文科學生的一大問題就是太閒了。天天睡大覺是睡不出大師來的。

為了提高教育質量,讓“大學生忙起來”就具有合理性,只有大學生忙起來,抓緊時間認真學習,才能培養出一流人才。為了讓大學生忙起來,大學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學生管理,比如嚴格課堂管理,嚴肅課堂紀律,考核更加精細,考試更加複雜,考勤更加嚴格,課後作業更多,參加活動打卡,甚至提高學分要求,等等。這些措施很快就一改之前學生的鬆散狀態,學生不只是忙起來了,而且忙得團團轉。

不僅大學要求學生忙起來,而且學生自己也要忙起來。獎學金和保研都與成績績點掛鉤,儘可能將課程學好,將課程分數考高。還要力爭在加分項上努力,積極參加學校規定加分的各項活動,如大創項目、學生工作、文體競賽。現在大學生也知道大學畢業面臨激烈的職場競爭和高度的就業壓力,他們因此積極選修雙學位,參加各種考證,通過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刷履歷,以增加外在符號,提升就業競爭力。

這樣一來,學生確實是忙起來了。不過,學生這樣一忙起來,他們也就失去了可以真正自由支配的時間,他們的忙服從和服務於兩個目的:忙於完成各種安排的任務,忙於急功近利增加外在符號。學生的忙都是被安排的,他們的時間都用於應付和追求外面符號方面了。學生這樣的忙實質上是“被忙”,學生是作為教育體制和社會壓力的“被忙”,他們是被動的,他們成為大學教育中被管束的客體。

一旦學生是“被忙”狀態,他們成為大學的客體,學習時間碎片化,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就不可能發揮出來。學生的學習要麼消極,要麼浮躁,很功利,大概率會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學習本身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獲得滿意的分數和各種符號。

顯然,這樣的讓學生忙起來,不是理想大學中的讓學生忙起來。

大學不僅要讓學生忙起來,而且要讓學生自己忙起來,讓他們在該忙的地方忙起來,而不是一團亂忙,瞎忙,不是心浮氣躁地追求外在符號。要讓學生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大學是象牙塔,不是菜市場。浮躁是大學教育的大敵。

要讓學生自己忙起來,就必須要讓學生有充分自由支配的時間,就要讓學生變成大學的主體,學生不應是大學管束的對象,大學必須解放學生。一方面,學生是主體,他們可以有相當的自由選擇權,他們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另一方面,大學要為學生提供成長所需的環境條件,老師要“傳道授業解惑”,要為學生提供成長所需的方向和方法的指導。

只有當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還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老師的隨時指導,他們才有激情自己去學習、去探索,他們內在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激發出來,才會具有主動性,他們也才可以成為自己的主人。

學生內在學習興趣與外在制度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大學生。

通過增加外在任務來讓學生忙起來,學生的時間更加碎片化,主動性消失,這樣的教育改革方向是錯誤的。大學文科教育必須將時間還給學生,解放學生,讓學生建立學習的主體性。對學生只有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他們才能自由而健康地成長。學生強烈的內在學習熱情與大學良好外在學習條件結合起來,才能成就一所好的大學。

2020年3月19日下午

贺雪峰:大学文科教育的关键是解放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