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諸暨在“兩戰”中培養選拔年輕幹部

浙江諸暨在“兩戰”中培養選拔年輕幹部

“防疫復工服務團”“鏈式復產”“企業復工手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楓橋經驗”發源地浙江諸暨市,以“90後”年輕幹部為主要成員的一支支隊伍築起了防疫復工一線的青春長城。

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業復工復產的吃勁關頭,諸暨市將培養選拔年輕幹部的“考場”向疫情防控阻擊戰、復工復產總體戰兩個“戰場”前移,不斷提升年輕幹部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的能力。全市共有2200餘名年輕幹部奮戰在防疫復工一線,一大批充滿幹勁、韌勁、拼勁的優秀年輕幹部紛紛湧現。

一線服務

打贏物資保障攻堅戰

疫情發生以來,諸暨市嶺北鎮三洲村的冬之寶針織有限公司每天加班加點生產口罩,日產醫用口罩達到22萬隻。“企業原來以生產防塵口罩為主,為了應對疫情,我們採購了高標準的原材料,生產出了符合醫用標準的口罩,向市場平價供應。”公司負責人周國陽說,能第一時間從生產防塵口罩升級為生產醫用口罩,諸暨市調派的“防疫復工服務團”功不可沒。

“防疫復工服務團”由年輕幹部為主組建,嶺北鎮年輕幹部孔雁就是其中一員。作為鎮經濟發展辦主任,孔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對接上級部門,聯繫市場監管、衛生監督、經信等單位現場指導,為企業提供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的相關國家標準。她主動聯繫紹興市上市醫療公司技術人員上門指導,及時解決生產中存在的部分標準不明、指標不清等問題,幫助企業成功取得醫用口罩生產資質。

嶺北鎮地處諸暨山區,勞動力緊缺是企業復工面臨的一大難題。為此,孔雁還挨家挨戶走訪,通過發動鎮、村家庭婦女和志願者投入企業生產的方式,有效緩解了企業用工壓力,保障了一次性口罩的每日產能。

鏈式復工

跑出產能恢復加速度

近期,根據店口鎮出臺的鼓勵企業復工推動產業鏈聯動備案意見,盾安人工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決定牽頭為32家外協單位進行復工準備,在防疫物資、員工住宿等方面提供幫助,讓這些企業儘快復工。“只有這些外協單位真正復工了,我們公司整條生產鏈才會完整。”該公司外協單位管理員郭偉萍說。

鏈式復工,讓產業鏈快速協同。琢磨出這一復工復產方案的正是店口鎮年輕幹部趙申愷。趙申愷是鎮經濟發展辦的一名普通幹部,他在走訪企業時發現,一些規模較大企業復工復產往往需要以下游眾多協同配套企業為支撐,做到由面到點,把“斷”了的產業鏈“續”上,才能讓店口鎮整個產業動起來。

“店口鎮塊狀經濟集群明顯,上下游產業緊密度高,實施鏈式復工,針對性、可行性都非常強。”據此,趙申愷提出了“以大帶小、以強帶弱,推進企業鏈式聯動復工”的工作方案。企業間實現物資共享、定點住宿共享,核心企業幫助配套企業實現疫情防控要求,一起備案,確保產業鏈上下游相互配套。這一建議成了店口鎮盤活整個產業鏈的關鍵。

如今,鏈式復工復產方案已在諸暨全市推廣。截至目前,已有115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復工率達100%。

一企一檔

開闢助農保供快車道

“我公司是專業給杭州市民做蔬菜配送的,我想諮詢一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車輛專用通行證要怎麼辦理?”“我們是市內一家年糕生產企業,我想申請復工,請問需要準備什麼材料?”……疫情防控和服務復工復產期間,諸暨市農業農村局產業科幹部高燕每天都會在農企微信群裡解答企業經營者提出的復工復產問題。

微信群建立以來,每天都能收集到近200條涉農信息和諮詢申請,依託這些信息,市農業農村局跟進開展摸家底、清員工、聽訴求等工作,對全市972家涉農企業、農家樂建立“一企一檔”,全面掌握企業運營狀態、人員往返情況,為農業生產暢通保供開闢“綠色通道”。

“年輕幹部只有經受過錘鍊摔打,經得起風浪考驗,才能不斷成長成才。組織部門不僅要積極搭建平臺,支持年輕幹部投身一線,更要做實考察、識別的工作,讓更多優秀年輕幹部進入組織視野。”諸暨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選派年輕幹部到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一線,是該市年輕幹部“三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環節,下一階段,將通過導師結對、培訓賦能、村企調研、項目賽比等形式,不斷加強年輕幹部的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專業訓練和實踐鍛鍊,推動年輕幹部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形成優秀年輕幹部不斷湧現的生動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