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影院進入冰凍時刻

電影院:今年請對我好一些

否則我就餓死了

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去電影院,暫時還是個謎。

3月27日國家電影局深夜發通知:所有影院暫不復業,已復業的立即停。這距離電影院復工首日只隔一週。

疫情当下,影院进入冰冻时刻

這次疫情的種種真實故事足以給電影提供N個劇本,但近期影院現狀不僅是涼涼,簡直進入了冰凍時刻。

現金流非常緊缺

春節檔放大損失

影院是疫情稍有好轉後復工收益最低的行業之一。

3月20日,全國近500家影院復工第一天。消毒、測溫、實名登記、無接觸服務、交叉隔排售票等防疫措施,也難以消除觀眾要和陌生人在密閉空間待兩個小時的忐忑。

營業前兩日票房分別為1.38萬和3.1萬元,平均每場電影觀影人數不足一人。據貓眼數據,3月27日,在平臺統計的194家影院中,有50多家影院票房0收入,80多家影院票房收入在100元以下。

疫情当下,影院进入冰冻时刻

據某院線負責人數據,去年大年初一平均每家影城收入20萬,百家連鎖影城十天春節檔期間總收入約兩億。“如今受疫情影響,至少兩億缺口就出來了。”

春節檔賀歲片全線撤檔,一季度收入幾乎為零,導致影院現金流極度緊缺。

自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收入增速放緩以來,重要檔期佔票房比重逐步升高。春節賀歲檔,無疑是滿漢全席裡最硬的那道菜。

據艾媒報告,2017-2019年春節檔總票房分別為41.03億元、69.24億元和68.68億元,分別佔全年總票房的11.4%、15.2%和14.2%。

這段時間也是影院迴流資金、獲取收入的關鍵時點。春節檔票房佔地級市影院全年票房收入約15%,縣級市影院佔比則高達25%-40%。

今年的慘重損失,一方面是票房“顆粒無收”,另一方面是影院要承擔為春節檔投入的全部成本,包括影廳增加、零食賣品囤積、映前廣告被迫違約,這些都算在影院的損失內。

“以往100萬票房可產生約6萬元映前廣告。今年映前廣告完全停止,投放時間無限延期。來看電影的觀眾變少,廣告商的下一次報價也會更低。”據該院線負責人稱,關於疫情造成的廣告損失,影院和廣告商還在協商中。

租金缺口大

爭取部分免租“進展很慢”

開在商廈的黃金地帶,交著高額房租的影院直到4月也沒能開張。交不起的租金,正把影院置於生死之地。

據文娛商業觀察報道,萬達電影2018年年報資料顯示,其租金+物業全年費用為4733.61萬元,單季度的租金及物業費用約為1200萬元。

依託萬達廣場開設的萬達院線,其租金向母公司上交,或許能在特殊時期“逃過一劫”。但非萬達院線,要向其所入駐的商業地產交納租金。

以金逸院線為例,據文娛商業觀察計算,2018年的租賃費+物業費為6223萬元,一個季度的相關費用約為1555萬元。

新增影院數和銀幕數一路矇眼狂奔,影院上座率和單銀幕產出卻在逐步下滑。2019年中國票房增速僅有5.4%,但商業地產租金依舊在漲,“我們影院單月租金已經達到50萬至150萬不等,目前影院協商重點是向商業地產爭取一部分免租。”

疫情当下,影院进入冰冻时刻

2011-2019年中國票房一覽。 圖by艾媒諮詢

據瞭解,部分國企和實力雄厚的地產商已經為影院進行22天至2個月不等的租金減免,但影院無法復工,要交的租金缺口依然巨大。

該院線負責人表示,最理想的解決方式,是地產商在疫情期間甚至未來的兩到三年內給予影院減租優惠。等到影城恢復盈利,也願意多付一些租金作為回饋。

“我們已經和旗下籤約項目的業主們開展了磋商,但進展很慢。至於他們能不能接受,也還是未知。”

據電影行業資深經理人預測,延續停業影響下,扛不住風霜的一批中小影院將會倒閉。3月13日,CGV影城長春萬豪世紀店宣佈影城進行產權變更,即日起停止運營。

疫情当下,影院进入冰冻时刻

就在10天前,它還在發佈優惠囤票活動。

影院變“微商”自救

“實在是被逼到沒辦法的地步”

預售優惠觀影券、零食和飲品送外賣、直播賣品和周邊……為儘可能回籠資金,減少損失,影院開展一系列“被逼到沒辦法”的自救式經營。

“去年春節,我們平均每家影院進了20萬的爆米花可樂零食等賣品,今年基本每家影院都按去年標準備了18萬的賣品,如今庫存全部積壓。有些保質期只有三個月的零食,根本撐不到疫情結束。”某院線負責人表示。

電影博主發佈“影院賣品清庫存互助”微博,大地影院直播售賣各種電影周邊。阿里影業聯合餓了麼開展“影院賣品外送”,萬達影城、太平洋影城、博納影城、金逸影城等近20個影管公司上線,在外賣平臺上賣爆米花、烤腸、飲料、冰激凌等小零食。

疫情当下,影院进入冰冻时刻

由於影院零食進貨量少,進貨價和售賣價都比超市要貴,零售效果並不好。本不擅長做食品零售和促銷的影城,哪怕進口零食五折出售,在品類和價格上都不佔優勢。

近400家影院也聯合了支付寶三折預售觀影券,以“低價囤票、疫後觀影,超長有效期”為賣點,但效果杯水車薪:“價值100多元的觀影券加爆米花兌換券,我們院線的券一共才賣出去7000多份。”

影院收入要供養所有為它運作的人,國際級導演諾蘭曾說過:

“電影業其實關乎每一個人:擺零食攤的人、開動器材的人、負責門票和預訂的人、做推銷的人、打掃電影院廁所的人……那些平常人,很多都不是拿固定薪水而是小時工,通過運行我們的社交聚集中價格最合理、最平等的場所(指影院)來謀生。”

如今靠影院生存的員工,基本只能拿到保底工資。“每家影城約20名員工只能發出五萬元工資,每人平均2000-3000元。”該院線負責人表示。

失業也隨之而至。《投資界》引用某影城投資人的話稱,“有些影城,除了留下兩三個骨幹員工,其他的基層員工直接全炒了。”據每日經濟新聞,已有影院與盒馬、家樂福、沃爾瑪等集團溝通合作,在保留影城合同且員工自願情況下,向其適當崗位輸送員工。

殺死影院有四種武器

未來如何可期?

開業遙遙無期,斷裂的現金流、交不出的租金、產業整合和網播競爭,將是最可能殺死影院的四種武器。

民生證券分析師認為,抗風險能力較差、現金流緊張的中小影院受疫情衝擊較大,院線行業併購整合進程有望提速。

上海電影3月8日發佈公告,公司與控股股東將共同投資新設公司,通過併購、增資、參股等形式對長三角及周邊區域的影院進行投資整合。

據企查查數據,2020年至今,從事與影視相關的公司中,已經有5328家公司註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註銷/吊銷影視公司數量的1.78倍。

經營不善情況下,究竟是被併購,還是坐以待斃,將會是很多中小型電影院面臨的必選題。

產業整合為內憂,網播競爭即為外患。繼春節檔《囧媽》、情人節檔《肥龍過江》改為網播後,定檔2月21日在影院首映的喜劇電影《大贏家》成為今年第三部轉為線上播映的院線電影。

影院方也在儘早準備,疫情結束後如何迅速把觀眾拉回影院。

《姜子牙》《唐人街探案3》等好片源的供應,是多家影院今年下半年的希望所在。但影院的復甦也需要上下游的聯動。“如今上游製片方那邊還沒有完全復工,包括橫店的拍攝都停了,影院作為下游產業,無片可放,復工意義不大。”

據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合夥人》《狼圖騰》《戰狼2》《流浪地球》《何以為家》五部經典影片已確定是於3月17日發往影院的首批覆映片單。

據多方消息稱,《復仇者聯盟》系列、《哈利波特》系列也很大可能將會重映;為大家重建信心的電影,如《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也在未來播映計劃之中。

疫情当下,影院进入冰冻时刻

3月18日,還在開業的影院提前鎖定一些座位,實行“間隔式觀影”

但即使某天影院復工,距離觀眾毫無心理障礙走入電影院也還需要一些時間。

對於“五一檔影業或許會逐漸恢復”的樂觀預估,該院線負責人直言可能需要更久:“如果下半年疫情消散,片子陸續上映,也要等到國慶檔甚至是2020年底的聖誕檔,影院經營或許才會慢慢回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