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The King》,首播收視第一,豆瓣卻7.7,問題出在哪兒?


韓劇《The King》,首播收視第一,豆瓣卻7.7,問題出在哪兒?

《The King: 永遠的君主》

金銀淑編劇的作品,向來是值得期待的。

我說這句話的底氣,來自於她從無敗筆的作品履歷,以及她在韓劇圈獨孤求敗的地位。作為唯一一位獲得百想藝術大賞,電視劇大賞的編劇,她的成就無人能夠質疑。

她是造星機器,也是浪漫女王,作品契合女性心理,亦引領社會潮流。自出道之初《巴黎戀人》成為近5年來最早突破50%大關的年度劇集,一舉成名,之後部部都是代表作。

韓劇《The King》,首播收視第一,豆瓣卻7.7,問題出在哪兒?

她不固守城池,敢於挑戰自我。

從開創奇幻劇的《秘密花園》到打破鮮肉市場的《紳士的品格》,從“欲帶皇冠,必承其重”的《繼承者》到開闢海外戰場的《太陽的後裔》,從走上神壇的《鬼怪》到迴歸家國的《陽光先生》。

每一部作品,都在鮮花簇擁下開場,在掌聲雷鳴中落幕。

正是由於“金編”這個金字招牌,《The King: 永遠的君主》在籌備之初,就受到大眾的矚目。

加上此劇是韓流頂流李敏鎬的迴歸之作,話題性更是高漲,而女主金高銀有大熱前作《鬼怪》打底,也有一眾粉絲追隨。

導演更是《太陽的後裔》、《雲畫的月光》的白尚勳導演,《請輸入檢索詞WWW》的鄭志賢導演雙配置。

如此細數,主創的配置,堪稱行內頂尖,按理說收視應該一飛沖天,但在第三集便遭遇下滑。

韓劇《The King》,首播收視第一,豆瓣卻7.7,問題出在哪兒?

《The King》收視率走勢

前兩集突破11%的收視率,可以看出韓國民眾對金編的高期待,而轉眼第三集就收視下降,口碑也隨之崩塌,新瓶裝舊酒的質疑,與男女主CP感和演技的批判,此起彼伏。

韓劇《The King》,首播收視第一,豆瓣卻7.7,問題出在哪兒?

週末檔收視前五電視劇

《The King: 永遠的君主》,收視同時段排名第一,電視劇總榜第三。排名第一的是7點55分檔的家庭連續劇,收視基點本來就高,而排名第二的《夫妻的世界》是今年最大黑馬,有望超越去年JTBC大熱劇《天空之城》23.779%的最高收視,刷新自身最高記錄。

但即使是有勁敵在前,10點50分檔《夫妻的世界》,與10點檔的《The King》並不完全撞檔,同時段第一的頭銜,也因沒有對手而有名無實。由此可知,收視下降,主要還是劇集本身出現了問題。

口碑收視雙下降,問題出在哪?

該劇以"平行世界"為背景,講述欲關上平行世界之門的,理科型大韓帝國皇帝李袞,與欲守護人民生活的文科型大韓民國刑警鄭太乙,兩人共同守護世界,守護愛情的奇幻羅曼史。

因為“平行世界”的設定,劇中人物多以1人2角形式出演。

A大韓帝國(君主立憲假想世界):反派大伯李霖,近衛曹影,具總理,犯罪者露娜等。

B大韓民國(現在世界):刑警鄭太乙,曹誾燮和姜薪裁等。


韓劇《The King》,首播收視第一,豆瓣卻7.7,問題出在哪兒?

人物關係圖

1. 與社會情緒產生摩擦的故事設定

“白馬王子”與“灰姑娘”的故事,雖說是經典童話,偶像劇時用時興的故事原型,但隨著同質化的內容越來越多,現已成為俗套的代名詞,被觀眾打上烙印。觀眾對它的忍耐度降低,甚至反感。

“皇帝”與“庶民”的對照,對於近年越來越尖化的階級矛盾來說,也容易引起觀眾不適。

“平行世界”的設定,雖有奇幻之處,但多年被“新奇”轟炸的韓劇觀眾來說,並不難得。

懸疑+愛情的混合類型,也沒有突破現有的韓劇潮流,同類型劇情連番上演,觀眾頗有審美疲勞之態。

以上幾點,或許不妨礙它成為一個合格的電視劇,但就“金編”的高起點來說,平庸就代表退步。

韓劇《The King》,首播收視第一,豆瓣卻7.7,問題出在哪兒?

2. 人物角色的重疊與失真

如果你看過《鬼怪》,那麼李敏鎬飾演的李袞,會讓你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騎著白馬撕破平行時空而來的皇帝,與向死而生插著刀劍遊蕩的鬼怪,在設定上有著明顯的差異,但人物的內核則高度相似。

看似高冷,實則可愛的性格,關鍵時刻文武全能,平素裡又黑洞美爆發的反差,一本正經說著情話的深情,令人黯然神傷的過往。存在感如斯的李敏鎬,也沒有抵過金編的自我複製,在一個個情景中淪為孔劉的影子,被套上了“鬼怪”的枷鎖。再加上《The King》中刻意營造的李袞X曹影的男男CP,也讓人自動聯想起鬼怪孔劉X地獄使者李棟旭。

韓劇《The King》,首播收視第一,豆瓣卻7.7,問題出在哪兒?

而這一現象在第三集後有所舒緩,李袞的理科生設定,雖有生硬之感,但開始形成自己的辨識度。男男CP,升格為官配,在劇中也被大韓帝國的國民所追捧,有種對現實中腐女現象的戲謔,但這種視角只是一瞬間,隨之而來的是對刻意操作的反感。

韓劇《The King》,首播收視第一,豆瓣卻7.7,問題出在哪兒?

再看劇中兩個女性角色,刑警鄭太乙和總理具瑞憐。

刑警與總理,都是傳統上男性佔多數的職業,可以看出編劇突出了人物強勢的一面,演員的表演也偏向男性化。

比如我們所能直觀想像到的刑警形象,爽朗樸素,果敢粗糲,不拘小節,甚至沾染著一絲混混習氣,這些都原樣投射在了女主鄭太乙身上。

韓劇《The King》,首播收視第一,豆瓣卻7.7,問題出在哪兒?

女總理則以一個霸道魅惑的形象出現,自信的步伐,高傲的頭顱,邪魅的雙睛,外表極盡豔麗,內裡也如蛇蠍。國情會議上力排眾議,說一不二,對待對手狠辣果決,爆出性醜聞,拉仇家下臺。

她看似是個獨立自覺的角色,但她的動作,多依靠別人來完成。第一集她為了民眾的支持率,想要與皇帝傳緋聞,製造熱點,甚至成為皇后,第四集開始出現她背後有人相助,她搞垮對手的照片是從別人手中拿的。

韓劇《The King》,首播收視第一,豆瓣卻7.7,問題出在哪兒?

人物還未完全登場,但就現在的角色來說,普遍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人格魅力,奇幻的設定下,人物的真實性有待補充,“戲中人”的觀感明顯,人物不落地。

韓國社會中的性別對立日漸嚴重,該劇中的女性形象被部分女性觀眾所詬病。此劇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在男權社會中立足的兩種女性形態,去除女性特徵,加強男性特質的鄭太乙,增幅女性魅力,以聚攏男性,獲取更大利益的具總理。造成這種觀感的原因,人物形象的不豐滿,或許可以背鍋。

我想說,在女權崛起的今日,平權並不是通過女性的男性化來實現的。也不是表現女性的妖嬈魅力,就是物化女性。人是多維度多面向的,總歸一句話,唯有獨立,才能談平等。

3. 散漫沒有重點的鋪墊

從劇情簡介就可看出,故事的目標是關上平行世界之門保護世界與完成愛情兩點,所以權鬥線與愛情線並立。而前3集主要在進行人物介紹和平行世界的規則架構,但這個鋪墊過程頗為散漫,支線並立,缺少主線,左一下右一下,每個人都說一點,就是不知道到底在說什麼。有價值的信息點不夠密集,導致節奏拖沓,吸引力不足。而反面,又有轉場生硬,劇情跳躍之嫌。

而在最新的第4集,當撒下的種子開始收網,劇情又重新凝聚起來,地基迅速高聳落成大廈,口碑有回暖之勢,而這個大廈蓋得穩不穩,就要看裡面的零件,能夠嚴絲合縫,相互協作,穩定發揮自己的作用了。

除了劇情之外,過於凸顯意圖的慢鏡頭,大量廣告植入的插入,情緒調動較弱的OST等也是觀眾表示出戲、看不進去的點。

韓劇《The King》,首播收視第一,豆瓣卻7.7,問題出在哪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