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社交營銷,我們都經歷了些什麼


2018社交營銷,我們都經歷了些什麼


眨眼就是一年,這一年不知大家過的如何。聽到很多人在討論經濟下行,商家開始更關注營銷投資的回報率,尤其是互聯網上可追蹤的銷量成功成了重中之重。以內容為核心的社交媒體營銷呢?

我的公司幫幾十個知名企業追蹤其品牌的社交媒體表現,雖然不能說社交媒體上的表現都是社交營銷的功勞,但從這個側面去看各行各業在社交媒體上的投入和獲得,能多少看出一點品牌和代理的焦灼,困惑,遲疑,還有成就感。

以下總結了這一年的一點“事實”,僅供開腦洞。


01

萬APP皆社交

在中國,社交媒體已變成偽定義,因為萬APP皆社交。從遊戲到視頻,從點評到打車。只要有用戶,就能形成某種程度的關係,進而滿足人類社交需求。朋友,你試過在新聞評論中被回覆要微信嗎?


02

微信通過成功弱化創作人在內容中的角色,把一批好創作者趕出了平臺。好創作人真不在乎賺了幾個廣告,他們的創作是為了創作。他們希望得到正名以及鼓勵。任何平臺輕視他們,把他們當作流量的韭菜,他們絕對會遠離這臺收割機。再說一遍,他們是搞內容創作的,不是倒賣流量的。(現在明白為什麼微信公眾號越來越多標題黨和水文章了吧?)


03

抖音好啊,抖音能捧紅人

至少做抖音能露臉啊。長得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都能火,說不定就成為下個蔡徐坤呢。抖音內容真多樣,什麼都能做,不管什麼才藝都有潛質。這是說給網友的,對品牌來說,想不出來創意還是別做了,真的,不信就往下看。


04

平臺不透明,卻是最好的

平臺有流量,平臺有資源,平臺有氣勢,平臺有蠻橫,但不代表平臺說的就是對的。君不見多少代理公司的孩子可憐巴巴的想跟甲方商量一點所謂“該如何做的更好”,甲方卻狠心把從平臺受得氣都轉嫁了給這些孩子。是時候該做點什麼了吧。


05

社交營銷花費是偽命題

如果還有一部分預算被計算成社交營銷上的投入,那麼這個算法就特別值得研討了。做了一個快閃展,所有的搭建成本難道不應該算在社交口碑投入上嗎?品牌裡可憐的社交媒體經理,還在一個人創作微信文章嗎?是時候反抗了。


06

品牌自媒體最關鍵的時候最沒用

不管是消費者想通過自媒體找到品牌的相關信息,還是嚴肅認真投訴,品牌的自媒體往往這時候就沒了動靜,或者龜速交互,完全沒了平時一天恨不得發二十篇雞湯攢流量的氣勢磅礴。畢竟,看不到的投資都比較難申請。


07

持續內容創作不值得

品牌拼盡力氣每天每週產出的內容,可能對消費者來說意義甚微。你之所以還在做,是因為公司的領導們還在看。對真正的市場來說,你的新產品,新店,新促銷信息是他們唯一在意的。不如把錢攢起來一年做一兩次具娛樂性的大內容。


08

4A不懂Social,小公司瞎**搞

品牌受夠了4A的氣,一篇微信文章搞了幾天還是不見起色,轉而投向本地小熱店。嗯哼,因此被悄無聲息坑了不少錢的也不在少數吧。


09

壓根沒有懂的人

每週每月全城市的奔波於各種分享會,發佈會和資源介紹會,還有好些要收錢才能進去的大咖講解。聽了一圈發現對社交營銷的理解比以前更亂了。不管是知名企業還是所謂專家網紅,到底有多少是靠實力獲得了社交成功,多少是撞大運?就算不糾結這個問題,又有幾個是真的希望受眾聽完回去就能成功呢。


10

網友拿到了話語權,這件事難搞了

社交媒體授權網友。那麼什麼樣的人都有了話語權,什麼樣的觀點都能找到支持者。不認識你的人們可以組成復仇者聯盟置你於死地,還有什麼不可能發生。要跟他們說話,就預計好他們會朝你扔臭雞蛋。被扔了該怎麼辦?微笑,揮手,繼續走。


11

KOL表現刷水是為了營銷KPI是基於KOL表現

說來說去,刷水是為了誰?不管是沒接廣告之前刷水給自己奠定“影響力”,還是接了之後保住投資者的面子。到底是為了誰?多少次我買完一個網紅產品不禁開始計算有多少錢是付給了文章的轉發量。


12

社交媒體真不導銷量

口碑導銷量,真的。你試試做個好產品,口碑噌噌漲的時候銷量就起來了。社交傳播口碑,但社交不創造口碑,產品創造口碑。這麼簡單一個事兒,到底要說多少次,才有人願意放下“網紅一起說我好,我就能賺一筆”的投機心態。話說回來,這麼投機賺錢,也是一條來錢的法兒。


13

明年看緊了KPI和ROI

2019咱還可以稀裡糊塗的過,但有些坑就別越踩越深了。經濟不太好,大家賺錢都不容易,想要真的ROI,就要認真研究KPI,想要真結果,就要真調研和策劃。拍腦子隨大流真使不得了。

以上,同行見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