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獨一無二的林蔭路

通往雲上花海達因蘇,有段美麗的林蔭路。它不僅在新疆獨具魅力,而且在全國也極為罕見。

一一題記

達因蘇的路與眾不同。而頗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還是那條林蔭路。這條路連接著多少人的青春與夢想,又牽掛著多少人的記憶和情懷?!

國內獨一無二的林蔭路


​ 1

親近過達因蘇的人,都知曉那二條相交的十字路。東西走向的,一頭連著四連,一頭牽著一連,一直伸向遠方。而南北走向的,起點在團中學,終點則在八連。以此為軸線,向北、向西、向南各有一條路,構成了盆地中央團場建設佈局的雛形。

國內獨一無二的林蔭路​然而,從一連至副業連的這條三、四公里的林蔭路,卻風景如畫,獨具魅力。這也是國內獨一無二的林蔭路。那一排排樹幹,如列陣待閱的官兵,整齊劃一。那一簇簇隔路相連的樹冠,又似熱情相握的巨臂,構成了一道幽深、迷人的隧道風景。穿越其中,有雄渾、壯麗,也有靜謐、秀美。

國內獨一無二的林蔭路​​這些林木,大多都是建團初期栽種的,見證了團場的進步、發展,經歷了時代風雨的變遷。而不變的是:在春天的林蔭道上,依然瀰漫著馥郁的沙棗花香;道路兩旁,始終傲立著一株株挺拔的白楊!

國內獨一無二的林蔭路​我以為,他們既是成林的修木,也是軍墾先輩精神的化身。這條路見證了近60年的建團史,承載了幾代軍墾人的青春與夢想。他們把使命與擔當、心血和汗水,都鋪灑在這條艱辛、悠遠的戍邊之路上。許多人為之奉獻了一生,直至耗盡生命最後一絲能量。他們是團場通往小康之路上的基石,是達因蘇興旺發達之樹的根脈。

國內獨一無二的林蔭路​如今,達因蘇的柏油路己四通八達,景觀亮點光鮮奪目。旅遊發展的如火如荼,正打破那沉寂的山野。然而,在欣喜之餘,人們總感覺缺少點什麼,應該是精神、文化和內涵。如能進一步挖掘團場歷史文化,使軍墾文化與旅遊文化深入融合,突出景點的軍墾文化特色,或以團史館、陳列館方式展示自我等,更利於弘揚軍墾文化,有利於彰顯旅遊文化的內含和魅力。

就拿這條林萌道來說,它既是一條風景線,又是達因蘇的一張“名片”。其本身就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內含。它是幾代軍墾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見證者、精神象徵和鮮活教材。如果將此命名為“戍邊奉獻林”,有意去雕琢、塑造若干個各具特色的文化新景觀,不僅能夠提升旅遊品位、價值,而且對於弘揚軍墾精神、傳承團場文化都頗具現實意義。


國內獨一無二的林蔭路

2

年輪在變,路也在變。最初,與這條林蔭路相連的全是土路。與路旁樹木一樣風華正茂的人們,長鞭一甩或油門一踩,不是塵土飛揚就是泥濘難行。人們在“揚灰路”和“水泥路”上,走過了一段艱辛、漫長的歲月。難怪秋季運糧的汽車司機都不願進山。團場糧食雖好,但地處邊境山區,車輛常常進得來、出不去。兩頭不著邊,陷在泥水中的車輛司機常會罵道:這兔子不拉屎的鬼地方!那些城裡司機,一聽說去達因蘇運糧自然都避之不及。


後來,團部周圍的土路增高、加寬,變成了石子路。但是道路依然簡陋,凸凹不平。如果坐在四輪馬車上,似乎能把人的心肺都顛簸出來。路,成了團場發展的“瓶頸”。外面的人很少進入,裡面的人難於出行。

那時,達因蘇還不通班車,團場車輛又少。卡車司機則是個“高尚職業”,成為眾人仰視的“香餑餑”。順不順眼、拉不拉你,全憑司機一句話。搭車要看司機臉色和心情,重要的是看“關係”。如果平時與“師傅”不熟悉,有些傲氣司機會板著一張冷冰冰的臉,都懶得看你一眼。嘴邊常蹦出幾個生硬的短句:“坐滿了!”、“車壞了!”或“今天不走!”。被拒絕者得罪不起人家,只好忍氣吞聲,再向其他好心司機求援。

其實,既便能搭上車,也只能在車廂內站(或坐)上五、六個小時,甚至更長。到了地方,一個個又喝又餓,一副灰頭土臉、渾身散架的狼狽模樣。

3

團場人出行難,冬季出行更難。那時出遠門基本上有兩種方式:動物牽引和機械牽引。去趟縣城或偏遠連隊,起早貪黑地坐上馬拉爬犁要跑一天。一匹或幾匹馬的身後常圍坐著幾個或一群穿大衣、戴棉帽的出行者。有時,遇到極寒天氣,人們在寒風裡縮在一起,露出的臉頰凍得緋紅,眉毛上結滿霜花,口鼻中冒出的熱氣即刻就被嚴寒吞噬了。雖然穿戴厚實,但還是抗不住無孔不入的刺骨寒氣。坐久了,身體被凍得僵化、遲鈍,牙床顫抖,說話變得含混不清,下車時一個個好象都不會走路了。


國內獨一無二的林蔭路​在積雪少、車轍淺的平路上,馬跑起來省力,那歡快節湊裡常夾帶著馬兒的排洩物和臭臭哄哄“尾氣”。如果遭遇風雪天氣,大家只能邁著沒膝的積雪尾追雪橇了。危險時,爬犁也會側翻甩人,甚至會翻扣在人身上。

鏈軌拖拉機是拉巨型雪橇的主,叫機械牽引,主要拉運重物。雖然象蝸牛一樣慢,但勻速前進,安全係數較高。只要做好防寒保暖準備,你就悠著點性子、忍飢挨餓地凍上一天。但是如果遇到大風雪,你就別想那衝過山樑的好事,趕快撤回或找居住點躲避,否則等積雪堆積,這鐵殼巨獸也無計可施。在寒冷的冬季,被凍死凍傷者並不鮮見。

那時,不僅路況很差,也沒有清雪設備。大雪封山、道路不通,是常有的事。風停雪止後,冬天的路,都是人馬踩踏出來的,走得多了便成了新的冰雪路。

國內獨一無二的林蔭路

4

時代在變,路也在變。如今,上等級的通團、通連道路四通八達,家用小汽車已經十分普及。既使遇到風雪圍堵,擁有效率極高的各種現代化除雪設備則會很快打通道路。以前需要一天的行程,現在幾小時便能抵達。人們出行條件已今非昔比。


國內獨一無二的林蔭路​同是一條路,卻走出了不同的時代風貌。風光旖旎的達因蘇變得不再遙遠。美麗的山水和蘊藏的旅遊資源,正為通往小康之路的達因蘇插上翅膀。而那條與軍墾人情脈相連的林蔭路,依然是達因蘇清秀的眉目,是人們視覺和心中的一條風景線。

國內獨一無二的林蔭路​​



國內獨一無二的林蔭路



國內獨一無二的林蔭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