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銀安盛:交易激進而低效

在交易頻率排名前十名中,有四隻出自浦銀安盛,公司交易效率不到同類基金的40%。

本刊記者 易強/文

用盡量少的交易費用實現儘量多的投資收益可能是大多數專業投資者追求的理想境界。那麼,作為二級市場上的主力之一,基金公司在這一點上做得怎麼樣?

若梳理相關數據,投資者將會發現,答案可能不太理想。

整體交易頻率下降

截至4月20日,已披露旗下公募基金2019年年報的基金公司共計89家,涉及4080只基金(僅指主基金)。

截至2019年年底,上述4080只基金份額規模合計93810.95億份,資產淨值合計79216.81億元,年度淨利潤合計8695.15億元,若基於期間各基金日均資產管理規模(合計97885.43億元)計算,則投資回報率為8.88%。

數據同時顯示,上述4080只基金2019年支付的交易費用合計105.09億元,其中交易佣金合計59.35億元,佔比56.48%,比2018年度(佔比57.70%)下降了1.22個百分點。2015年至2017年,公募基金交易佣金佔比依次為58.78%、59.33%、58.10%。就整體而言,交易佣金佔比呈下降態勢。

在交易頻率(交易費用/報告期日均資產規模)方面,就上述4080只基金而言,2019年平均每1萬元基金資產支付的交易費用是10.74元,而在2015年至2018年間,則依次是36.55元、16.57元、14.91元、11.09元。這意味著,自2015年以來,公募基金的交易頻率呈下降態勢。

交易效率(報告期利潤/交易費用)方面,上述4080只基金,2019年平均每100元交易費用帶來的利潤是8774元。而在2015年至2018年間,公募基金在這一項上依次為2793元、-2223元、3285元、-2917元。

2019年之所以能夠取得較高的交易效率,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2018年挖下了一個“大坑”,給次年的市場創造了一個反彈的機會。Wind資訊顯示,2019年,上證綜指、深證成指的漲幅分別為22.30%和44.08%,2018年則分別為-26.95%和-36.75%。

2017年之所以表現出較高的交易效率,也是因為如此。2017年,上證綜指、深證成指的漲幅分別為19.69%和8.48%,2016年則分別為-9.64%和-19.64%。

主動權益類:交易效率低

下面來看看主動權益類基金(主要指普通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的情況。

根據Wind資訊,目前(截至4月20日)已披露2019年年報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有1929只,截至2019年年底的資產淨值合計18444.78億元,年度淨利潤合計5007.01億元,若基於期間各基金日均資產管理規模(合計16062.34億元)計算,則投資回報率僅有3.16%,不及4080只基金的均值(即8.88%),更是大幅跑輸同期上證綜指及深證成指等主要股指。

數據顯示,上述1929只主動權益類基金2019年支付的交易費用合計85.06億元,其中交易佣金為49.10億元,佔比57.72%,比2018年度(58.47%)下降了0.75個百分點。

交易頻率方面,就1929只主動權益類基金而言,2019年每1萬元基金資產支付的交易費用是52.96元,2015年至2018年則依次是82.18元、59.17元、56.03元、54.90元,呈下降趨勢。

交易效率方面,就1929只主動權益類基金而言,2019年平均每100元交易費用帶來的利潤是5887元,2015年至2018年依次為2986元、-2293元、2061元、-3808元。

對照4080只基金的整體情況,投資者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主動權益類基金的“主動性”欠佳,無論是在行情比較好的2017年及2019年,還是在行情不太好的2016年及2018年,其交易效率都不及整體平均水平。

在這一點上,還可以通過下面一組數據予以證明。

2019年,上述1929只主動權益類基金支付的交易費用(85.06億元)佔到全部交易費用(4080只基金合計105.09億元)的80.94%,但其實現的淨利潤(合計5007.01億元)僅佔到全部淨利潤(8695.15億元)的57.58%。

2015年至2018年,主動權益類基金支付的交易費用(依次為133.17億元、83.48億元、82.46億元、82.08億元)佔比依次為81.77%、87.15%、86.03%、85.71%,而在貢獻的淨利潤方面,2016年及2018年為負值,分別為-1914.04億元和-3125.79億元,2015年及2017年(分別為3976.60億元和1699.63億元)的佔比則為87.43%和53.98%。

民生加銀精選:70倍交易頻率

就單隻基金而言,在已披露2019年年報的4080只基金中,以民生加銀精選(690003.OF)的交易頻率最高。Wind資訊顯示,2019年,該只基金的交易費用是881.29萬元,期末資產淨值為11384.55萬元,年內日均資產淨值為11904.97萬元。

若基於期末資產淨值計算,則2019年平均每1萬元基金資產支付的交易費用是774.11元,是上述4080只基金平均水平(10.74元)的72.08倍,是上述1929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水平(52.96元)的14.62倍。

若基於日均資產淨值計算,則民生加銀精選2019年平均每1萬元基金淨資產支付的交易費用是740.27元,是上述4080只基金平均水平的70.23倍,是上述1929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水平的13.98倍。

交易效率方面,2019年,民生加銀精選實現淨利潤175.91萬元,是交易費用的23.30%,相當於每100元交易費用僅帶來23.30元的利潤,大幅低於上述4080只基金的平均水平(8774元),也遠遠不及1929只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平均水平(5887元)。

民生加銀精選成立於2010年2月,現任基金經理黃一明的上任時間是2018年9月,他同時還是民生加銀新動力(001273.OF)的基金經理。

2019年,民生加銀新動力的交易費用為93.16萬元,日均資產淨值為4952.99萬元,相當於每1萬元基金資產支付了188.09元的交易費用,也是大幅高於平均水平,在民生加銀基金內部排在第三位。這隻基金報告期淨利潤為989.12萬元,相當於每100元交易費用帶來1062元利潤,表現優於民生加銀精選,但仍然大幅低於平均水平。

定期報告顯示,2019年,民生加銀精選至少在20家證券公司租用了交易單元,支付佣金最多的3家券商是中信證券、國盛證券和川財證券,所佔佣金比例依次為19.20%、10.39%、10%,民生加銀新動力則在4家證券公司租用交易單元,其中廣發證券所佔佣金比例為56.62%。

根據Wind資訊,民生加銀2019年支付的交易費用合計7796.15萬元,主要出自26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後者支付的交易費用為7025.07萬元,報告期日均基金資產合計85.23億元,相當於每1萬元基金資產支付的交易費用為82.43元,是同類基金均值(52.96元)的1.56倍。同期,民生加銀旗下26只主動權益類基金淨利潤合計22.98億元,相當於每100元交易費用的利潤為3271元,是同類基金平均水平(5887元)的55.56%。

浦銀安盛:低效的交易

不過,就基金公司而言,在交易頻率一項上,民生加銀還比不上浦銀安盛。

根據Wind資訊,在交易頻率排名前10位的基金中,有4只出自浦銀安盛,即浦銀安盛戰略新興產業(519120.OF)、浦銀安盛精緻生活(519113.OF)、浦銀安盛紅利精選(519115.OF)及浦銀安盛新經濟結構(519126.OF),分別排在第六、七、九和十位,前兩隻基金經理是吳勇,後兩隻分別為陳蔚豐和蔣佳良。

這4只基金都是主動權益類基金。其中,就吳勇管理的上述兩隻基金而言,2019年支付的交易費用分別為1867.86萬元和1571萬元,報告期日均資產淨值分別為34743.83萬元和29317.70萬元,即每1萬元基金資產支付的交易費用分別為537.61元和535.85元,分別是同類基金(52.96元)的10.15倍和10.12倍。

交易效率方面,浦銀安盛戰略新興產業2019年淨利潤為13703.97萬元,浦銀安盛精緻生活為12450.91萬元,即每100元交易費用帶來的利潤分別為699.94元和792.55元,僅分別為同類基金(5887元)的11.89%和13.46%。

整體而言,浦銀安盛2019年支付的交易費用合計9291.30萬元,主要出自17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後者支付的交易費用合計9079萬元,報告期日均基金資產合計69.11億元,相當於每1萬元基金資產支付的交易費用達到131.37元,是同類基金均值的2.48倍。

2015年至2018年的情況是,每1萬元基金資產支付的交易費用依次為55.87元、54.68元、80.28元、81.74元。顯然,在過去5年,這家公司的交易頻率越來越高。

交易效率方面,浦銀安盛旗下主動權益類基金2019年實現的淨利潤合計為19.96億元,相當於每100元交易費用帶來的利潤為2198元,僅為同類基金平均水平(5887元)的37.34%。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浦銀安盛的公募規模為2020.83億元,其中,非貨幣基金規模為840.32億元,在基金公司中排在第30位。而在其非貨幣基金規模中,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規模合計為122.41億元,佔比14.57%。

在已公佈2019年年報的4080只基金中,有33只基金報告期淨利潤為負值,其中有 32只基金產生過交易費用,沒有主動權益類基金。


浦銀安盛:交易激進而低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