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考入斯坦福,媽媽教育心得引關注:我們把孩子管“反”了

家長們都希望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孩子,可往往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無數的心血和精力,效果卻不盡人意。

陳美齡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同時是一位教育學博士,在她的培養下,三個兒子都考入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學,而她不同於傳統教育方式的育兒理念和方法,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三個兒子考入斯坦福,媽媽教育心得引關注:我們把孩子管“反”了

一、 學習可以在玩中進行。很多家長都為孩子制定了嚴格的時刻表,每天的某一時間孩子必須學習,這樣雖然保證了學習時間,但卻容易讓孩子產生壓力和牴觸的情緒。

陳美齡則倡導學習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比如小孩子都喜歡在下雨時出去玩耍,這時非要把孩子關在家裡學習,孩子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難以靜下心來。這時不如索性不要學習,讓孩子痛痛快快出去玩耍,而在玩水的過程中,陳美齡教會了孩子為什麼會下雨,這樣孩子既收穫了知識,又不會覺得枯燥無趣。

三個兒子考入斯坦福,媽媽教育心得引關注:我們把孩子管“反”了

二、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之所以反對用物質獎勵孩子,一是玩具只會讓孩子一時感到新鮮,二是物質獎勵會讓孩子變得功利,為了獎勵而做事。父母可以把獎勵變成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有趣的事,比如允許孩子幫助媽媽一起化妝,既滿足了孩子渴望得到獎勵的心情,又可以增加和孩子的互動。

三個兒子考入斯坦福,媽媽教育心得引關注:我們把孩子管“反”了

三、不要打孩子。很多家長之所以打孩子,是因為打“見效快”,打可以快速制止孩子的行為,還能換來孩子嘴上的求饒,但是一次被制止後,下次呢?打併不能讓孩子真正明白自己究竟錯在哪裡,而是屈服於力量和強權。

總是打孩子,會破壞親子關係,阻礙父母與孩子進行真正的溝通,等到孩子稍微長大,擁有了一定自己的力量,就會開始反抗父母。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要多一些耐心,一次次的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應該怎麼做,在孩子小時就採用這種方式,孩子長大後也無需打罵。

三個兒子考入斯坦福,媽媽教育心得引關注:我們把孩子管“反”了

四、不要和孩子做朋友。很多80後、90後的父母當年都是在家長的強權下長大的,當自己為人父母,就想做一個很酷的爸爸媽媽,和孩子平等做朋友,認為這是親子關係良好的一個表現。但實際上,在孩子的成長期,最需要的是一個值得他尊重、依靠的長者,要讓孩子知道你在他生命中是至關重要的,你既是他人生的領路人,又是他永遠可以依靠的堅強後盾,而這些,不是一個朋友可以給予的。

三個兒子考入斯坦福,媽媽教育心得引關注:我們把孩子管“反”了

五、接受孩子的平凡。 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在孩子成長中的某一階段,家長和孩子的付出也許不會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孩子已經努力,但仍然成績平平,這時候需要告訴孩子,人生最重要的意義是尋找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是隻追求成績排名,同時,父母要思考如何幫助孩子做到更好,戰勝困難。

不懈努力,享受過程,以平淡之心接受結果,讓孩子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快樂而有意義,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