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賓塞的快樂教育:積極的暗示讓教育事半功倍

愛丁堡大學教育心理學馬丁教授是我的一位朋友,他最近證實:積極的暗示,尤其是來自親人、朋友或老師的積極暗示,會對孩子的心理、智力等方面產生良好的影響。

馬丁教授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把一群孩子隨機分成了A、B兩組,然後告訴老師,A組的學生都是優等生,他們在智力、意志品質、特長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B組的學生則相反。老師知道了這個信息之後,開始給他們安排相同課程的教學。

過了一個學期之後,經過檢測,A組學生的成績和各項考評都比B組學生優秀。當馬丁教授把這個實驗的真相和意圖告訴老師的時候,他們都非常震驚,簡直不敢相信這會是真的。

後來,馬丁教授又進行了幾組同樣的實驗,所得出的結論都是一樣的。

我發現越早對孩子進行暗示,所起到的作用就越深遠;暗示者與孩子的關係越密切,所起到的作用就越明顯。

有時候,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宿命”這個概念,儘管我並不願意這樣去想,但是如果母親對孩子的暗示總是消極的,那麼結果一定是悲劇性的,這也正好驗證了一句古老的諺語“親人的詛咒會帶來災難”。

有趣的是,一般的暗示與蘊含了豐富、真摯情感的暗示,其作用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教育與其他領域的區別。

比如,一個孩子經常受到理智的誇獎,但是這種誇獎過於頻繁,他可能會產生反感。特別是當誇獎有些不切實際的時候,孩子會產生很大的壓力。所以,他寧願沒有這一類的誇獎。相反,蘊含著愛的積極暗示,沒有明顯的功利目的,顯得真實而可信,所起到的作用就會深遠而持久。

馬丁教授做了另一項調查,同樣表明:大約90%在智力、品質、意識各個方面都有卓越表現的人,在童年或少年時期都曾受到過來自親人的積極暗示,最多的是來自母親,也有的來自父親、祖父、祖母等。

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要把暗示與巫術、心理治療等聯繫起來,而是把這種積極的暗示視為一種對人類教育有著非凡意義的遺傳信號。那麼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父母要如何對他們進行積極的暗示呢?

(1)這種暗示要蘊含豐富、真摯的愛。

只有真正無私地愛孩子,才能發現對孩子真正有益、有用的暗示,這是與所有科學的不同之處。它有時是發現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潛能,有時是對孩子智力的真誠讚美,有時是對孩子性格中優秀成分的敏銳捕捉。

(2)這種暗示不要誇張、誇耀或掩飾缺點。

親人對孩子的暗示,往往會帶有誇大和期望的成分。如果對孩子的缺點也大加讚賞的話,就會讓孩子養成一些品質上的壞習慣,如虛榮、驕傲、好勝等。這種暗示與消極暗示雖然有所不同,但是所造成的後果是一樣的。

(3)這種暗示要引起孩子身心的愉快。

如果對孩子的暗示未能引起他身心的愉快,即使這種暗示是積極的、正面的,也不會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對孩子進行積極暗示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這種暗示是否能讓孩子身心愉快。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積極的暗示讓教育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