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場館建設情況


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場館建設情況

全運會是國內規格和競技水平最高、規模最大、輻射帶動作用最強的綜合性運動會,第十四屆全運會將於2021年在我省舉行,這也是全運會首次走進我國中西部地區。2021年恰逢建黨一百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更是開啟全面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開局之年,在這個特殊的歷史節點舉辦的十四運會,必將是全民關心、全國矚目、全世界關注的一次歷史性的盛會,對於推動我省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加速發展、增強三秦人民幸福感、助力陝西經濟社會全面追趕超越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介紹相關情況。

一、場館建設的基本要求


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場館建設情況


十四運會場館建設是圓滿辦賽的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多次現場調研、督促指導,要求“集全省之智、聚全省之力”做好十四運會場館建設工作。去年6月27日,胡和平書記在調研十四運會籌備工作時強調要“按期高質量推進場館建設”;11月8日劉國中省長在調研十四運會籌備工作時要求“正排工序、倒排工期、掛圖作戰,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場館建設”;今年3月13日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籌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劉國中省長對全省場館建設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對照6月底竣工、年底前驗收的目標,下大力氣繼續推進好場館設施建設工作。


場館建設貫穿十四運會籌備工作始終,是現階段的重中之重,我省先後於2016年7月印發《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總體工作方案》,對整體籌備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成立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的場館建設部負責督促全省十四運會場館建設工作。2018年1月印發《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場館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按照“省建場館省負責、市建場館市負責、校建場館校負責”的原則,統籌推進好全省54個比賽場館建設工作。2020年3月12日,籌委會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競賽規則總則》新增比賽項目需求,結合現階段場館建設實際情況,按照“能改不調,能調不建,優先利用現有場館資源”的原則,印發《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場館設施調整方案》(以下簡稱《調整方案》),將全省比賽場館優化調整為53個。


場館佈局從有利於賽事組織、有利於群眾觀賽的角度出發,原則上各比賽大項或相關項目在同一個地區舉行,以各市(區)主城區為中心,向附近所轄區、縣輻射。從地域上看,全省場館以西安為核心、關中市(區)為重點、陝南陝北為支撐,其中:西安市場館26個,寶雞市場館3個,咸陽市場館3個,銅川市場館1個,渭南市場館5個,延安市場館3個,榆林市場館1個,漢中市場館2個,安康市場館2個,商洛市場館2個,韓城市場館1個,楊淩示範區場館2個,西鹹新區場館2個。


二、場館建設的基本特點


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場館建設情況


一是實現全運項目全覆蓋。借鑑山東全運會、遼寧全運會和天津全運會等的先進做法和經驗,省內各市(區)根據本轄區場館條件和體育文化特色,均承擔一部分比賽項目,實現比賽項目全省全覆蓋,以促進體育場館的建設、促進體育運動的開展。


二是堅持高效配置場館資源。兼顧賽時要求和賽後利用,在場館規劃設計階段,指導各場館建設責任單位通過劃分場館功能佈局及優選建設模式,避免賽後浪費。踐行“節儉辦會”的理念。按照“能用不改、能改不建”的原則,優先利用現有場館資源,合理配置校園場地,減少基建投入。


因地制宜建設專業性場館,填補我省空白,此次十四運會也建設了一批專業性較強的場地,以配合特殊運動項目使用,如大荔沙苑沙灘排球場地和西鹹新區馬術比賽場地等。


統籌考慮場館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同步設計、建設和完善周邊配套設施,其中西安市已將十四運會場館周邊配套設施以及環境提升整治融入到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高質量推進實施城市相關建設和整治工作。


三是加強場館信息化建設。根據十四運會各場館當前信息化建設需求,以場館所承接比賽項目信息技術具體要求為依據,細化各場館信息建設方案,組織力量全力編制“一館一冊”,確保各場館可以順利開展深化設計和工程實施,以滿足賽事信息系統建設要求。積極協調省通信管理局、各大運營商,將十四運會各場館列入5G建設規劃,確保5G新技術優先保證十四運會賽事應用,成為辦賽引入先進技術的一大亮點。目前,各建設主體積極響應,西安奧體中心、陝西奧體中心體育館已開展館內基站建設,預計兩館六月完成5G覆蓋。


四是突出陝西地域文化。十四運會場館的設計在凸顯陝西的歷史文化、傳統文化、紅色元素及風土人情等方面給予充分的考慮,讓人們通過全運會更多地瞭解陝西,認識陝西。


西安奧體中心,以“絲路啟航”為設計立意,把“絲綢之路”的厚重歷史文化和西安市花石榴花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有韻律的變化,表達出絲綢飄逸的質感,展現了千年帝都與現代化城市的完美結合。延安大學體育館以窯洞符號作為最具特色的建築元素,整體色調以土黃色為主,突出建築的厚重、質樸、大氣、端莊,彰顯黃土文化和紅色文化,整體建築迴歸“紅色根基”和“黃土初心”。


五是踐行“人文、綠色、智慧”全運理念。堅持把“人文現代、綠色智慧、科技環保、低碳怡人”的理念貫穿始終,突顯人文情懷、倡導綠色全運、凝聚科技核心。如西安奧體中心,水系東西向環繞場館引至灞河,場館如美麗的石榴花綻放於一池碧水之中,亦使競技比賽、全民健身和公園休閒在自然生態的環境中融為一體。同時貫徹落實“軌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規公交”和“人車分流,立體交通”的要求,綜合解決區域及園區內部的動、靜態交通組織。地鐵14號線直接與南側地庫和商業區接駁,柳林路下穿隧道從用地南北穿越並接駁至中央地庫,各地庫與場館銜接貫通,提升土地價值和體育公園的環境品質、服務水平。同時也打造綠色智慧的體育公園:“引水入城”,通過雨水收集、中水處理等的技術手段,讓清澈通透的河流貫穿基地,打造一個景色怡人的中央公園;項目按照綠色建築二星級標準進行建造,充分利用新技術、新能源以及先進的能源管理系統,打造綠色節能的智慧型場館。


三、推進場館建設的主要工作


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場館建設情況


一是加強督查和日常管理,確保按時限推進。場館建設部建立健全了“周例會、月報表、季督查、半年推進會、全年總結考評”和“分組劃片、日常巡查、專項督辦”的工作機制,對十四運場館實行動態監管,督促推進各場館加快建設;為解決場館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協調省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建立推進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場館建設綠色通道的意見》,明確對十四運會場館“減少前置、容缺受理、主動服務、特事特辦”;積極推動召開西安市內場館協調推進會,由各場館責任主體與西安市政府、有關部門、縣區和開發區面對面對接溝通,確保有關問題迅速妥善解決。綜合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加強日常性管理和經常性督查,確保十四運會場館設施的建設按時、保質、高效的推進。


二是加強體育工藝指導,確保滿足賽事要求。在2017年至今累計開展體育工藝審核指導近百次,結合各場館承擔項目不同,邀請國家體育總局專家進行評審。近期,我們還將印發十四運會場館體育功能驗收審核標準,指導各單位優先開展自查,場館建設部將督促各單位結合自查問題進行整改,並配合國家體育總局及競賽部門組織測試賽,檢驗各場館運營管理水平,對各場館體育功能進行驗收,確保所有場館滿足十四運會辦賽要求。


三是加強施工質量管理和施工安全教育。場館建設部始終堅持精益求精做好施工質量工作、毫不放鬆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把“安全第一、質量第一、廉潔第一”作為各項工作的首要原則。要求各單位通過周密部署安排、層層夯實責任,將各類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階段,確保十四運會場館建設“零事故”。


四是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場館建設。特別是在近期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我們積極督促各場館單位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場館建設,做到“兩手抓”、確保“兩不誤”。我們先後印發《疫情防控期間做好場館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和《加快推動十四運會場館設施項目復工建設的通知》,協調各市區解決勞務組織、交通保障、物料運輸等相關問題,指導各場館加強施工現場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努力克服疫情對進度帶來的影響。各地各部門在咬緊疫情防控不放鬆的同時,也能做到堅持既定目標不動搖,既分兵把口,又加強密切協作,堅持“一盤棋”的意識,按職責抓緊抓實抓細各項具體工作。我們還進一步要求各單位用足用好支持復工復產的政策,落實正排工序、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的要求,對標既定時間節點,明確建設時間表和工作路線圖,提高施工效率,儘快補齊疫情耽擱的工期,通過搶抓春季最有利的施工時機,提效率、搶工期、趕進度,切實把疫情對場館建設的影響降到最低。


其中,作為十四運會開閉幕式主場館的西安奧體中心“一場兩館”項目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場館建設工作中樹立了表率作用。疫情爆發以來,西安奧體中心快速響應,認真部署,統籌三家施工總承包單位,建立臨建隔離留觀區,與生活區間設置硬隔離緩衝帶,嚴格做好核酸檢測,並堅持落實“兩點一線三碗湯”等日常防控機制,加強衛生安全管理,在疫情防控不放鬆的前提下,積極組織動員、統籌協調上下游原材料渠道商關係,積極推進復工復產。截止目前,西安奧體中心已恢復正常建設。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抓進度、精益求精提質量、一絲不苟保安全、統籌推進抓配套、風清氣正守廉潔,確保按期高質量建成一批能夠保障十四運會辦賽需要的精品工程,建成一批能夠有效滿足群眾健身需求的惠民工程,建成一批符合現代城市發展要求的配套工程,凝心聚力辦全運,追趕超越促發展,為十四運會添彩,為陝西體育添彩、為陝西經濟社會發展添彩。


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備戰訓練情況


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場館建設情況


第一個方面,十四運會備戰訓練情況


全運會是國內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競技水平最高、輻射帶動作用最強的綜合性運動會。2015年12月29日國務院批准陝西省人民政府承辦2021年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四運會”)。2016年7月30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總體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十四運會我省參賽目標為“獲得金牌20枚左右、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前十”。立足近幾年我省備戰訓練穩步提升的實際,2019年進一步明確要求十四運會陝西競技體育要“創歷史最好成績,還要有大幅提升”。這一目標的確立,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競技體育是體育強國的重要標誌,是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發展好競技體育,對於彰顯“祖國至上、崇尚科學、以苦為樂、敢爭第一”的陝西競技體育價值觀,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把競技體育作為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大格局中去謀劃,放在“體育強省”總體佈局和“1155”戰略佈局中去推進,把發展競技體育工作提上重要日程,精心謀劃,狠抓落實,全面接受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的檢閱。2021年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是國家賦予的神聖使命,更是陝西的莊嚴承諾。我們要緊抓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圍繞“辦賽精彩、參賽出彩、發展添彩”的目標,努力為全國人民奉獻一屆精彩、圓滿的體育盛會,以優異的成績獻禮建黨百年。


2017年天津全運會後,我們結合實際、著眼發展,確定了擴容增項、夯實基礎、固強扶優、重點突破的十四運會週期總體備戰思路,組建隊伍系統備戰,新成立5個省直運動項目管理中心,新增教練員編制50名、運動員編制200名。


2018年,持續擴容增項,著力夯實基礎,建立健全“大備戰”工作機制,訓練單位認領參賽任務,簽訂目標責任書,通過引進人才、跨省合作、聯合高校、省市聯辦、企業共建備戰隊伍等辦法,完成34個運動項目組隊工作,引進354名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集中力量共同推進備戰訓練工作。


2019年,著眼夯實基礎,固強扶優,提出了必須堅定信念、增強信心,必須精準備戰、科學訓練,必須研究規則、爭取政策,必須嚴明紀律、乾淨參賽,必須加強領導、合力攻堅“五個必須”備戰訓練總體要求,確定了科學訓練、規則研究、反興奮劑“三大任務”,狠抓了複合團隊、科技助力、體能訓練、思想教育、精細管理“五個關鍵環節”。


調整加強了十四運會備戰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省體育局領導聯繫訓練單位和秘書處工作制度,制定出臺了《陝西省優秀運動員及其教練員訓練單位有功人員獎勵辦法》,大力推廣實施融合科技元素的訓練觀摩課,整合集中有限資源組建27個複合型科研攻關團隊,成立陝西省反興奮劑中心,全力推進備戰訓練工作。今年以來,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備戰訓練,在抓好思想教育、政策爭取、任務細化、解決問題、督導落實上持續用力,確保了十四運會備戰工作有序推進,取得成效。


近幾年,我省運動員參加國內外大賽的成績有了大幅提高。天津十三運會上,獲得16金19銀17銅,創造了我省代表團參加全運會歷史最佳成績。當年參加國際國內大賽共獲得40金34銀37銅。2018年,我省向國家奧運項目集訓隊輸送運動員44名,有3名運動員首次登上冬奧會舞臺,12名運動員征戰第十八屆雅加達亞運會奪得3金3銀,4名運動員征戰第三屆青奧會奪得4金,參加其他國際國內大賽獲得32金32銀26銅。2019年,我省參加國際國內大賽共獲70金40銀34銅,其中參加武漢軍運會斬獲7金1銀,參加韓國光州游泳世錦賽和卡塔爾多哈田徑世錦賽創造參賽人數、競賽成績歷史新高。參加山西二青會喜獲30金47銀63銅。此外,我省首次參加十四屆全國冬運會,在先期舉行的比賽中已獲得6金3銀6銅,為十四運會完成代表團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個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對備戰訓練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從目前情況看,疫情對備戰訓練既有影響也有機遇。一是統籌疫情防控和備戰訓練增加了工作難度。原來的備戰訓練都是4年一個週期,什麼時間幹什麼工作都很明確,但疫情對原有的備戰訓練體系和節奏造成衝擊,需要我們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新的備戰訓練計劃,儘快適應變化。


比如,原定今年春節過後,很多重點隊組要安排到國外參賽,或者參加國內重要比賽。現在只能原地訓練,無法做到以賽促練,訓練成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檢驗。對此,我們安排了一些隊內對抗賽、達標賽、觀摩課等活動,緩解運動員疲勞,增加訓練趣味性,提升訓練效果。二是對十四冬備戰及參賽造成一定影響。


2月3日,國家體育總局黨組同意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延期舉辦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我省在參加先期比賽獲得6金3銀6銅的基礎上,還將參加滑冰、滑雪、冰球、冰壺、冬季兩項、陸地冰壺等6個大項比賽。延期導致備戰時間跨度延長,對訓練投入、綜合管理以及成績效益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是提供了一個科學系統訓練的時間契機。備戰全運會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雖然,我們目前的備戰態勢整體向上向好,但從高標準、嚴要求來看,在管理和服務層面,特別是在科學系統訓練方面還要下更大功夫。


優勢項目在穩定發揮方面還不夠充分,一些體能類、交手類項目體能不足、對抗能力不強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這段時間,我們正從訓練、心理、技術、體能、複合型團隊等不同方面,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今年1月25日,我省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Ι級應急響應,省體育局立即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建立局領導聯繫包抓訓練園區制度,嚴明瞭紀律,壓實了責任,實行網格化管理,做到監督管理服務全覆蓋。


直屬各訓練單位採取有效防控措施,進行全封閉訓練管理,籌措防疫物資,對訓練場館、宿舍餐廳、公共設施等進行每天兩次消毒,定時監測運動員體溫,並且每個單位都設置了隔離觀察室。同時,我們要求在省外訓練的運動隊按照屬地政府防控要求,就地採取封閉式訓練管理。當前,防控壓力從“內防擴散”向“外防輸入”轉變,我們正組織外訓隊伍有序返回,並嚴格落實防控要求,規範日常管理,直至隔離期滿且核酸檢測合格後才投入正常訓練。


3月31日,我局組織召開了十四運會備戰領導小組會議,對當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備戰訓練作了部署。一方面是繼續按照前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關要求,抓好日常管控。另一方面是排除各方干擾,一心一意抓備戰訓練。


一是密切關注運動員、教練員思想動態,分析形勢變化,主動關心解決運動員面臨的困難。


二是緊密對接總局相關司局,銜接備戰相關事項,爭取早日出臺十四運各單項規程,做到精準備戰。


三是按照明確目標、明確任務、明確舉措、明確責任、明確計劃五個要求,調整細化“時間表”和“路線圖”,穩步提高訓練實效。


四是加大統籌協調力度,集中全部力量和有效資源化解突出矛盾和問題,全力保障備戰訓練。


五是加強工作督導,盯在一線、督在關鍵,確保各項備戰訓練計劃精準落實。目前,我省有2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在認真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正緊鑼密鼓投入備戰訓練之中。其中,在國家隊集訓的運動員有33人,涉及16個項目。這些運動員都是我省備戰十四運會的重點隊員。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拳擊運動員谷紅已經通過亞大區拳擊資格賽獲得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男子50公里競走運動員王欽2019年以3:38:02的成績國內排名第一,女子鏈球運動員王崢2019年以76.26米的成績國內排名第一。


總的來看,我省跳水、田徑、射擊、武術、摔跤等項目發展狀況較好;拳擊、高爾夫等項目進步明顯;一些短板項目也有一定的提升,其中賽艇、游泳項目通過這幾年努力,實力明顯增強。


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場館建設情況


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場館建設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