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走親趕場”風氣普遍,年輕人走親越來越像“演戲”, 為何?

記得以前,農村的交通很不方便,去親戚家拜年都要走路去,一家人揹著送禮的東西,一天才走一兩家,遠一點的親戚還要住一晚上,第二天才能回家,在那個時候,農村過年也很熱鬧,村民見面都會問個好,拜個年,小孩子只要提到過年就像“打雞血”一樣,高興得不得了。

農村“走親趕場”風氣普遍,年輕人走親越來越像“演戲”, 為何?

可如今,農村的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過年也越來越沒意思了,大年初一,村裡也很冷清,也沒人放鞭炮,大家都躲在暖氣房裡看電視,玩手機,年輕人也很少出門,只聽到麻將聲,打牌的嬉鬧聲,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農村都有存在。

農村“走親趕場”風氣普遍,年輕人走親越來越像“演戲”, 為何?

除了過年冷清之外,現在農村還興起“走親趕場”的風氣,回家過年的年輕人走親戚越來越像“演戲”,甚至有些人走親戚連飯都不吃,就急急忙忙的走了,很多老人看到非常不理解,現在的農村人到底咋了?過年這樣有意思嗎?走親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習俗,這也能增進親人之間的感情,吃個飯,聊聊天也不需要太多時間,每個人都是匆匆的來,匆匆的走,這樣的年還不如不過。

農村“走親趕場”風氣普遍,年輕人走親越來越像“演戲”, 為何?

在小羅看來,老人說的這些話,也不無道理,但農民之所以要這樣做,也是有原因的,以前農村過年真的很有意思,也好玩,說話從來不帶刺,大家聊的都是一些關於生產的話題,可如今,親友之間都喜歡攀比,嫌貧嫉富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沒賺到錢的人回去過年,害怕被親戚問話,被說閒話,走親的時候,也只走走流程,送完禮就走,

農村“走親趕場”風氣普遍,年輕人走親越來越像“演戲”, 為何?

還有些賺到錢的人不願意去窮親戚家拜年,覺得去了也沒什麼意思,就這樣,少了來往,親戚感情也就變淡,送禮也變形式化。

農村“走親趕場”風氣普遍,年輕人走親越來越像“演戲”, 為何?

另外就是現在的農村交通方便了,也有車了,再加上年輕人回家的假期太短,為了趕時間,走親戚的時候,就想在一天內把親戚走完,多一點時間陪伴家人,所以,走親戚的時候才會出現“趕場”的怪象,還有些年輕人因為不喜歡走親,被父母催著去,也只能走走流程,把禮送完,才會給人一種像“演戲”的感覺。

農村“走親趕場”風氣普遍,年輕人走親越來越像“演戲”, 為何?

說到底,就是農村親戚之間的交流少了,感情變淡了,攀比的心理多了,很多人覺得去親戚家拜年沒什麼話可聊,覺得走親也沒什麼意思,才會興起“走親趕場”的風氣,這也是農村一種現狀,未來的幾年,這種風氣還會盛行。

對此,大家怎麼看?你走親戚也是這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記得關注小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