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領頭雁”,革命老區新縣飛出“金鳳凰”

扶貧路上“領頭雁”,革命老區新縣飛出“金鳳凰”

在他龐大的朋友圈裡,全國人大代表、信陽羚銳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熊維政被人稱為“熊老區”。不論是在莊重嚴肅的全國兩會現場,還是與外地客商談生意,他都不遺餘力地做同一件事:幫助包括老家新縣在內的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擺脫貧困。

對這個外號,熊維政“甘之如飴”。“因為羚銳製藥從誕生起就帶有扶貧的基因。”5月22日,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1988年,羚銳製藥的前身,信陽羚羊山製藥廠在國家科委大別山扶貧開發團幫助下,依靠25.8萬元扶貧貸款蹣跚起步。如今,羚銳製藥成了新縣深山裡飛出的一隻金鳳凰,企業資產近40億元、年創利稅逾6億元。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羚銳製藥堅持優先聘用新縣本地貧困群眾,熊維政介紹,公司第一代工人全部是貧困戶子女。目前,羚銳製藥員工近5000人,其中新縣籍員工2056人,大部分來自鄉鎮,實現了“一人進廠、全家脫貧”,羚銳製藥已累計帶動上萬人脫貧。

扶貧路上“領頭雁”,革命老區新縣飛出“金鳳凰”

生於老區、長於老區、成於老區,熊維政帶領下的羚銳人對公益慈善事業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懷。2008年1月,在熊維政的倡議下,羚銳製藥發起了河南省羚銳老區扶貧幫困基金會,將扶貧濟困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多年來,該企業共救助貧困戶近千戶,向近2000名貧困學子、孤貧兒童發放了價值830餘萬元的助學款物,累計用於扶貧公益事業的款物價值5000餘萬元。

“那時候,更多的是一些‘輸血’扶貧,雖然捐了不少錢,總覺得成效有限。”熊維政說。脫貧攻堅戰打響後,羚銳製藥在產業扶貧領域開始大展拳腳。

2014年,羚銳製藥投資組建了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將自身對大宗原材料的需求,與新縣豐富的中藥材資源銜接,引導貧困群眾通過種植中藥材走上脫貧路,將“輸血”轉變為“造血”。在該公司的扶持下,新縣滸灣、吳陳河、沙窩等9個鄉鎮的800餘戶貧困戶,種植中藥材面積超過2000畝,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以前外出打工,每年辛辛苦苦才掙個三四萬塊錢,現在我承包50畝地種藥材,再加上農閒時到公司做工,一年收入十幾萬元。”周河鄉湯衝村村民張言福高興地告訴記者。

如果說藥材扶貧是立足自身所需,油茶扶貧則是為新縣量身定製。“我們發現,新縣70%的貧困戶種有油茶樹,把這個資源整合,就能帶起來一大片群眾。”熊維政說。

羚銳製藥先後組建了河南綠達、信陽綠達兩家山油茶生產公司,建成了年產5000噸精製山茶油生產線,還流轉了近10萬畝油茶園,讓貧困群眾就地“轉化”為產業工人,既收租金,還領薪金。“建廠前,新縣油茶籽售價每公斤不到8元,去年已達26元,茶園每畝收益增加了600餘元。”綠達公司負責人介紹,僅此一項就惠及2871戶群眾。“一畝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婦又蓋樓”,現在,油茶樹已經成為新縣群眾的“幸福樹”。

扶貧路上“領頭雁”,革命老區新縣飛出“金鳳凰”
扶貧路上“領頭雁”,革命老區新縣飛出“金鳳凰”

去年8月,以“將軍縣”著稱的新縣,正式甩掉了貧困帽;10月份,一直致力於扶貧的熊維政獲得當年的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但“熊老區”並沒有打算停下扶貧的腳步,“我們將立足醫藥產業,科學規劃和發展大健康產業,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製藥知名品牌,帶動更多的勞動力就業,積極為推動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貢獻更大的力量。”

扶貧路上“領頭雁”,革命老區新縣飛出“金鳳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