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刺激市場 棉價進入反彈快車道?

傳聞刺激市場 棉價進入反彈快車道?

  據生意社數據統計顯示,截止4月23日,國內皮棉現貨市場均價報11378元/噸,較月初上漲1.42%,同比下跌27.54%。本週國內皮棉現貨整體呈現下跌態勢,但4月22日,市場傳聞中國將採購多種農產品,可能增加對美棉的進口,ICE期棉大幅反彈。23日,鄭棉主力合約單日上漲5.31%,棉價似乎吹起反攻號角。

傳聞刺激市場 棉價進入反彈快車道?

  有相關機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ICE探底已經結束,從每磅40美分時代反彈站穩50美分/磅,接下來4/5月份將逐漸站上55美分/磅,有望突破60美分/磅上方。但原油價格出現負值的現實告訴我們,底部可能超出大多數人的想象。拋開觸底反彈的想法,熊市看需求,多國經濟活動處於低位運行的狀態。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3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154.30億美元,同比下降15.13%。如果訂單有恢復,市場本身就會發出信號。

  市場同樣關注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進展情況,或促進美棉對中國的出口。此前,4月初美棉出口週報顯示,美棉出口數據並不理想,中國有大量毀約情況,且出現本年度最差紀錄。4月22日,傳言中國將採購多種農產品,此消息還未證實,就算證實了,棉花是否在其中,量有多少呢?市場的真正表現如何,關注最新的美棉出口數據。

  也有人認為國內全面復工,棉花需求大增。3月份以來,中國企業復工復產全面提速,可棉花需求還要打上一個問號,復工復產並不代表著棉市的全面激活。貿易全球化下,沒人能夠獨善其身,國外疫情還在抗擊階段,恢復經濟活動有待商榷,需要關注國外疫情走勢以及科學復工措施的完善。目前的拐點並不明朗,且各地區的情況不一,市場恢復期存在差異,產業鏈斷裂難修復。冷靜思考一下,以中國一己之力來帶動棉市復燃也不現實,難道之前全世界的棉紡訂單都被中國包了嗎?

  皮棉似乎暫離了現貨,成為了期貨跟風者,疫情難以琢磨,棉市缺乏信心。原油的走勢大多時間反應股市,期棉一段時間被原油走勢左右,是資本的不甘寂寞。

我們認為,此次期棉上漲,有原油反彈帶動因素,利好傳聞刺激因素,但需求回暖轉折點目前還沒有真正到來,棉市信心不足,期棉成為跟風者。從年初收儲的情況來看,3月底收官的平均價在11500元/噸左右,4月的鄭棉主力在10700元/噸—11700元/噸震盪,傳聞有待證實,需求根基沒有站穩,上行難持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