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中的電子煙:究竟是“佛”還是“魔”?

迷霧中的電子煙:究竟是“佛”還是“魔”?


“每週有新成立的電子煙品牌。”這是2019電子煙行業的真實寫照,一時間電子煙火爆全球。

另一方面電子煙不斷陷入“致病、致死”的輿論風波中,部分國家或地區對其禁售。電子煙為什麼這麼火爆?有什麼危害呢?“魔性”真這麼大嗎?

風口電子煙

電子煙不是新鮮事物,它是一種模仿捲菸的電子產品,早在2003年就存在了。但隨近兩年資本對電子煙的青睞,風頭一時無二。

在2018年下半年,美國電子煙巨頭JUUL 35%的股權被美國菸草巨頭萬寶路母公司奧馳亞以128億美元收購,電子煙市場開始爆發。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國內30多家電子煙品牌融資共計超過10億元。

電子煙品牌繁多,目前知名的有JUUL、雪加、Flow、悅刻,鉑德,等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電子煙品牌達幾百個。電子煙口味更是五花八門,有菠蘿、西瓜、藍莓、薄荷、等等,鉑德甚至自己開發出九龍凍檸茶口味。

相關研報顯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煙市場,其滲透率達13%,佔全球電子煙銷量的43%。2018年,美國電子煙總銷售額達到56億美元。另外,英國電子煙市場發展也不錯。

而國內對電子煙認知度並不太高,艾媒諮詢數據顯示,菸民普遍使用或使用過捲菸的佔比達到73.3%,但這其中僅有30.2%菸民表示使用過電子煙。有數據顯示,國內電子煙的滲透率僅1%多點。

另外,電子煙在國內一線城市認知度較高,但在三四線甚至縣城,很多人並不認可。“會抽菸的人不抽這個,不會抽的人也沒有慾望嘗試,賣得並不好。”有四線城市電子煙代理對中新網記者表示。

為何火爆?真的暴利?

電子煙這麼火爆的原因除了資本介入外,普遍認為門檻低也是誘因,有消息稱,國內投資一個電子煙品牌僅需要500萬元左右。

不過有從業者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稱,電子煙也是有門檻的,關鍵是看怎麼做。“目前電子煙品牌魚龍混雜,幾百萬元可能僅是貼牌電子煙。”

“目前這個行業頭部品牌還沒完全建立起來,渠道的推動力就顯得很重要,有些擁有銷售渠道的企業,比如便利店可能就會貼牌做電子煙,這僅是為了賺些快錢。”

另外一家電子菸廠商,鉑德方面稱,電子煙也是有門檻的,“與菸草燃燒產生的煙霧不同,電子煙的原理是液態尼古丁受熱霧化,除了霧化芯,油倉和電池是產品的核心部件,直接決定電子煙是否‘耐吸’。”

另外,不少消息顯示,電子煙是暴利產品。據瞭解,電子煙有一次性小煙,也有換彈型電子煙。一次性小煙多數售價集中在30-60元不等,也有上百元的。

換彈型電子煙煙架多數在200元左右,煙彈另售,一顆幾十元不等。(煙彈是裝在電子煙霧化器上面的必要零件,裡面存儲了一定量的煙油,一次性產品,而煙架可重複利用。)

乍一看,和傳統香菸比起來,電子煙不算便宜,畢竟幾十元都可以買一盒“中華”了。不過一支電子煙可以抽很久,抽兩口放起來,下次還可接著抽,有的人一週才抽一支。

鉑德合夥人兼CMO方輝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如果想做好電子煙,提高產品質量,做全產業鏈,從原材料、研發、渠道都需要進行大量成本的投入,所以鉑德並不認為電子煙是暴利行業。”

到底有害嗎?能幫助戒菸?

電子煙自誕生那天就伴隨著是否有害的討論,但時至今日,危害程度仍沒有統一說法。

據外媒稱,美國有醫學專家發現,即使是初次吸食電子煙,亦會對心血管功能造成影響,短暫導致血流變慢及血氧量降低,若長期吸食可能演變成疾病。

美國衛生部門指出,2019年3月以來,美國因電子煙相關疾病死亡的人數已達26人,肺部受損人數約為1300人。

不過此前也有網上試驗視頻顯示,把白色棉球分別裝進兩個罐子裡,只留一個小孔用來模擬人抽菸,一個抽電子煙,一個抽傳統香菸。一週過去後,抽傳統香菸的罐子和棉球發黃甚至變黑,可抽電子煙的棉球和罐子顏色和開始時差不多。以此來證明電子煙危害更小。

多家電子煙從業者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稱,“肯定是有危害的,但是危害比傳統香菸小很多。”“危害主要包括尼古丁鹽危害和二手菸次生危害等;霧化時300攝氏度的高溫也會產生有害物質。”

大部分聲音都認為電子煙有害。世界衛生組織發佈《2019年全球菸草流行報告》認為,“雖然就電子煙觸發的具體風險還沒有作出結論性評估,但毫無疑問,電子煙有害。”

但美國癌症協會(ACS)也在其官網稱,“研究發現,使用電子煙對成年人的危害顯著低於普通香菸,香菸燃燒會產生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70種是明確的致癌物,而電子煙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們鼓勵人們從傳統香菸轉換為電子煙。”

方輝也稱,電子煙霧化後產生新的化合物及添加成分對人體是否有影響,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以及大量的樣本調查來論證。

至於有消息稱“電子煙可幫助戒菸”,上述從業人員稱,“戒菸與否全靠個人毅力,我認為和電子煙沒多大關係。”

監管將至,核心爭議在哪?

正是因為電子煙出現了種種爭議,日前,京東和阿里在美國暫停銷售電子煙。有消息稱,國內監管也將落地,最快一兩個月就能落地。

10月1日,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菸條例》開始實施,已將電子煙納入控煙範圍。

上述電子煙從業者認為,電子煙監管最核心爭議點可能是“抽菸人群是否因電子煙擴大”。“實際上,電子煙本身危害比起傳統香菸來不算什麼,算是一種‘減害’產品,它更大的危害或質疑在於‘是否會擴大抽菸人群’,其中就包括未成年人。”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目前,臺灣電子煙入侵校園嚴重,以臺北市校園周邊為例,雖然號稱禁菸,但近年高中職校園查獲電子煙件數卻有增加趨勢。2018年共62件,今年到8月已有130餘件。

中新網記者也注意到國內不少銷售渠道,僅做了“18週歲以下未成年人請勿購買此類商品”的提醒,實際是否有未成年人購買,無從得知。上述電子煙從業者認為,“電子煙品牌有義務採取措施防止因電子煙導致抽菸人群的擴大。”

另外電子煙的一個爭議點在於稅收。眾所周知,菸草稅率是很高的,並且實行專賣制度。但目前電子煙品牌自建渠道或在電商平臺就可直接出售,產品按照一般電子產品收稅。

“一次性小煙尼古丁鹽含量一支差不多頂一兩包傳統香菸,一顆煙彈相當於幾包香菸。這咋收稅?”

“如果按幾包香菸的量來收稅,煙彈價格瞬間翻好幾倍,沒人買了,行業一下子打死;如果按一般電子產品收稅又不合理,還可能對傳統菸草行業稅收造成影響。”

“電子煙正站在十字路口,未來發展主要要看監管政策走向。”

作者最新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