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作為世界最大的汽油消費國,中國每年都要花費大量寶貴的外匯,去世界各國購買石油,供應國內的生產和消費需求,所有高油價對於國內民眾而言,從來都不是好事情。

家裡有車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國內油價一直以來,基本都處於有升無降的狀態。特別是隨著近兩年物價的飛漲,購車成本越來越低,養車成本越來越高,倒是讓人哭笑不得。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原本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每家每戶都進入了維持兩個月的斷糧期,小編和朋友們,都在微信群裡掰著手指頭,算算這個月哪裡能剩下一點預算。

千算萬算,沒想到是油價跌了。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目前世界存在三大產油國,分別是中東歐佩克、俄羅斯、美國。

受疫情影響,世界經濟基本處於停擺狀態。在世界石油需求大幅下降的前提下,歐佩克意圖聯手俄羅斯,通過大幅減產的方式,維持世界油價穩定。沒想到美國倒是不願意,甚至意圖偷偷增產搶佔市場。

美國頁岩油企業這一手,可是惹了眾怒。要死一起死,歐佩克和俄羅斯紛紛增加原油產量。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這可把美國頁岩油企業壓得喘不過氣來,相比直接從地裡插管子就能抽出石油的歐佩克與俄羅斯,美國石油的開採成本相比另外兩家,不是一個等級的。原本想偷偷增產賺點小錢錢,沒想到如今怕是血本都要虧進去啦。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至於消費者?

看著國內油價罕見下跌,心裡還不偷著樂。

賣方打價格戰,得益的永遠是買方。最近可能產油國財政終究有些撐不住了,於是歐佩克意圖聯合其他產油國,商量一起減產,把油價重新拉上來。

北京時間4.13凌晨,歐佩克宣佈和其他產油國達成減產協議:

自2020年5月1日起啟動首輪減產,規模為970萬桶/日,為期兩個月。自2020年7月起減產規模調整至770萬桶/日,期限至年底,自2021年1月起,繼續下調減產規模至580萬桶/日,截至2022年4月。

受此影響,國際油壓亞洲市場早盤走高,油價終於從低谷漲回來一點點。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不過金融這種東西,最不缺喜歡興風作浪的投機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油價上漲是結果。中間的是非曲直,著實讓小編這個外行人,吃了不少大瓜: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4月09日,很多媒體都轉發過這一則消息,然而都不約而同把約定去掉,變成減產2000萬桶/天。

此消息一出,因為遠超過此前市場預期的,減產1000萬桶的目標,WTI原油期貨價格一度飆升12%。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不過假消息當不得真,儘管有高達12%的巨大漲幅,隨著後續諸多消息傳來,市場又開始花式跳水,成功從漲幅變成跌幅,就跟過山車一樣。

下面我們來看看石油市場,是如何被假消息玩得團團轉的。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首先在期貨市場成功拉昇之後,歐佩克會議出面澄清,完全沒有討論減產2000萬桶的事情,完全是媒體亂傳消息。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當時會議正在討論的,一直都是1000萬桶/日的減產計劃。

很快,又有新的消息傳出。

消息稱,歐佩克除了減產,還會聯合其他產油國,一起承擔減產任務。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這意味著全球石油減產量,會達到1700桶/日。

這對市場無疑是重大利好,不過這次市場謹慎多啦,不像此前2000萬桶/日消息出來時,瘋狂拉昇。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如箭頭標識的一小段,小小回彈一波。

但我們可以看到,沒漲多久又跌回去啦,而且是一瀉千里,因為新消息出來。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又是"消息人士"稱,減產目標從1200萬→800萬桶/日。

而之後凌晨,美國過去一週的石油鑽井數據出來了。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可以看到,鑽井數量從562,銳減到504,看來是企業被成本逼得要減產。

數據騙不了人,這說明在世界油價暴跌的情況下,美國頁岩油因為開採成本過高,已經出現大量石油公司入不敷出的情況,陷入越開採越虧的情況。

與俄羅斯和歐佩克的國有企業不同,美國石油開採公司都是私有化的,沒有經營者願意在虧本前提增產。只要國際油價依然保持低位,隨著時間推移,就會出現美國大批頁岩油公司倒閉。

鑽井口數銳減,就是明確的先兆。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換個立場,俄羅斯和歐佩克是相當願意看到這一幕的。生意場上沒朋友,倘若能借助新冠疫情一舉把美國頁岩油行業連根拔起,那空出來的市場份額,會讓其他產油國吃得飽飽的,成功度過這次經濟寒冬。

此前美國石油行業頂峰期,石油產量接近1200萬桶/天,位居世界第一。如果成功把美國踢出產油國,那這1000萬桶/天就實現啦,全部美國承擔。

因此,在美國鑽井數量下降的消息傳出後,歐佩克和俄羅斯馬上改口,把減產數量再次調低,並統一口徑,要以增產後的產量計算減產。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這裡有個小貓膩。

本來沙特在3月份的石油產量是1000萬桶/日。

後來因為跟俄羅斯打石油價格戰,在4月1日增產到了1100萬桶/日。

而沙特現在希望在4月1日增產後的水平去減產。

這實際上,等於直接比3月份產量少減產了100萬桶。

這肯定就引起各方的分歧和爭論。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所以,這就成了各方爭論的焦點。

而後來,商討出來的結果是。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沙特和俄羅斯都將在4月1日的1100萬桶/日產量基準上,減產23%。

按照這個比例推算,沙特和俄羅斯都將把石油產量十分統一口徑的從1100萬桶/日降低到850萬桶/日。

後來會議傳出來的消息,證實了這一點。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消息一出,油價開始過山車暴跌。

歐佩克石油5月起將減產兩個月,國際油價將重回高點?

可以說,國際資本這次,完全被各類真假消息糊了眼睛。

文章開頭已經說明,世界石油減產1000萬桶/天已經是確實政策,為何油價還是暴跌?

一個主要原因,是歐佩克與俄羅斯,玩了一手把戲。

減產協議數量為1000萬桶/天,但多加一個延期執行時間時間,而不是立即落實。

按協議規定,產油國可最遲到五月份才執行減產任務,擺明是就通過時間換空間,儘可能通過低油價搞垮美國頁岩油行業。

實際上,這次產油國聯合減產議會,成了名副其實的分贓大會,被分的就是美國頁岩油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