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投資聖盃,適合上班族的理財工具

我和老婆都是上班族,工作日忙於單位事務,沒時間研究投資。現在想想以前的股票買賣,自以為是研究,也是盲人摸象,而不自知,自然是虧多賺少。

去年,隨手買了一隻滬深300指數基金,年收益15%。這無心插的柳彷彿給我打開了投資的一扇窗。當然,要警惕,有可能只是運氣。

今天,和老婆聊起家庭資產配置,深感她是投資界的白鼠級,一種普及金融知識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其實,我在投資上何嘗不是小半瓶子晃盪,一知半解呢!下決心寫投資系列,權當回爐再造吧。

尋找投資聖盃,適合上班族的理財工具

回爐再造的一個整體框架:(1)確立原則;(2)思維升級;(3)經驗積累;(4)知識純熟。總體上,我的試煉之路。

1.對上班族的清醒認識。

我也算職場上的老油條了,對自己的狀況要有清醒認識。

  1. 本職工作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本。我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跳出“方格子”冒險。所以,前提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到成績。即使付出669、007的努力最好。
  2. 我自己絕不是投資天才,什麼巴菲特、索羅斯、瑞達里歐,以及聽聞所見的投資賺錢身邊人,對我來說,他們必有可學之處,但如不結合實際,吸收所用,也僅僅白日夢的造夢元素。
  3. 在這個急劇變化的社會中,僅靠自己工薪,不足以確保晚年幸福、不足以確保孩子良好教育、不足以確保家人不為生活所迫。自己上有老下有小需要養活,有美好生活需要追求,有應對通貨膨脹,應對經濟社會變遷的掙扎努力
  4. 知識就是力量,人際關係也是力量,要相信通過掌握知識,創新思維、努力拼搏,可以獲得所在階層的世俗成功。

2.對資產的一點認識。

財富自由無非開源節流兩條。但這兩條不是目的。我的目標是找到長期收益率最高的資產,也就是找到自己那條溼又長的雪道。當然,自己的職業要算一條。

正經的,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資產有很多,例如黃金、國債、銀行理財、P2P理財、股票、房地產、紀念幣、紀念鈔等等,這些都屬於資產。


尋找投資聖盃,適合上班族的理財工具

這些資產的價格驅動因素不一樣,可以按照能否產生現金流來分為兩類:

  • 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它的價格主要取決於現金流的大小和穩定性。
  • 不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它的價格主要取決於供求關係。
  • 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通常比不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長期收益更高;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中,現金流越高,長期收益更高。

那麼,這些資產中,根據長期的歷史數據跟蹤,股票的長期收益率最高。股票雖然長期收益最高,但實際上也是有侷限的。我們不能期望股票給我們帶來不合理的收益率。

如何獲取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發揮複利的作用,與時間做朋友?

下次,從最簡單的開始吧,指數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