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熱議疫情之下企業破局之路:現在是重倉中國的最好時機 可擇機部署資本

本報記者李喬宇

疫情之下如何評估資本市場的表現?投資人如何調整策略、規避風險?如何判斷新的投資機遇?線上經濟是否成為投資者的新大陸?

日前,由中信出版集團主辦的2020市場破局與投資趨勢暨《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新書發佈會全球同步直播,黑石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蘇世民,高瓴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磊,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鬱亮,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雙語主持人李斯璇齊聚線上,共話破局新洞察,探討投資新趨勢。

“受疫情影響,全球政治經濟受到較大沖擊,危機加深了世界的聯繫,改變了政府的管理策略,減緩了民眾的正常生活節奏。”蘇世民表示,“這一衝擊將在未來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裡影響我們的生活”。

那麼在面對全球大變局的情況下,企業如何轉低谷向巔峰?蘇世民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保有足夠的資金;第二,保護公司的人才資本。僱用和保護優秀人才是一家企業進行高效管理的秘訣;第三,信息。通過便捷的連接獲得的新技術、新觀點、新機會將會深刻改變我們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我們是長期投資者,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時機。”蘇世民指出,“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持有現有投資,直到市場走高、流動性增強、可以實現全價退出,而不是被迫在快速去槓桿化的市場進行拋售。因為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在蕭條的市場環境展開更為積極的操作,選擇合適的時機部署資本,以實現投資者利益的最大化”。

蘇世民同時指出,現在全球處在一場人工智能浪潮之中,很多革命性質的變革正在發生,科技的迅速發展正在幫助大家更加真實地體驗和感知這個世界。而一個擁有穩固基礎的國家則可以迅速回暖重生,中國則會是在未來世界藍圖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中國的未來發展將逐漸弱化對外的依賴,內部需求將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現在是最好的重倉中國的時機。”張磊認為,“中國有著巨大的內需基礎,持續刺激經濟的增長”。

具體來看,張磊在新書發佈會上表示,一是新興企業。中國的電商、科技企業以及BAT等互聯網巨頭,目前都致力於利用技術手段讓生產力更高效,在以驚人的速度繼續發展。這些企業是高瓴資本重點關注的方向;二是願意為技術敞開懷抱的傳統公司。國內很多老牌公司也在不斷演進和升級。他們通過線上、線下結合來不斷拓寬渠道,並密切和消費者的溝通。同時,這些公司也在尋找和嘗試具有顛覆性的商業模式,並利用先進技術來幫助企業升級和轉型;三是醫療產業。國內的醫療產業現在還在起步階段,而社會保障網絡裡面最關鍵的部分就是醫療,這其中蘊藏著非常大的需求。

對於如何對新公司和新商業模式的進行估值這一問題,張磊提出,一定要關注長期價值,時間是投資人的朋友。比如亞馬遜,會評估產品和公司10-20年的收益。在商業模式正確的情況下,即使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夠盈利,也是值得關注的。二是要看公司能為市場和社會帶來的價值。在國內,像IP或者是衛生保健的領域,是有著可持續的發展前景的。

“2000年之前,市場是以金錢資本為主的時代,或者叫資本為王的時代。而在2000年之後,社會逐漸變成了知識資本為主的時代。”鬱亮在發佈會中提出,“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以人力為代表的知識資本的地位在不斷提高。如何平衡知識資本和金錢資本二者的關係,成為新時代企業管理的一個難點。

對此,蘇世民認為人才永遠都是最重要的。蘇世民指出,知識資本和金錢資本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只有出色的人才才能夠把現有的資金髮揮出更大的力量,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讓一個人才成長起來,需要三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但是如果能夠培養出來這樣一個人才,公司的業務會得到提升,帶來的實際收益將是非常值得的。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