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 紐約啟用“死人島”埋葬新冠逝者

參考消息網4月12日報道據法新社紐約4月10日報道,官員們當地時間10日證實,在紐約一個島上,合同工正將無人認領的新型冠狀病毒受害者屍體埋葬在沒有標誌的亂葬崗中。

報道稱,哈特島是美國最大的公共墓地之一,埋葬著100多萬人。

150多年來,紐約當局一直在此地安葬無人認領、無法確認身份的屍體,以及家人負擔不起私人葬禮的居民的屍體。

市政府發言人說:“在這場危機中,我們將繼續以這種方式利用這座島嶼。今後,因新冠肺炎去世、符合上述情況的人將被葬於此島,這是有可能的。”

據《紐約時報》報道,自上月新冠病毒危機暴發以來,每天約有25人被埋在哈特島。而疫情暴發前,是每週25人。

在市政府從一名私人土地所有者手中買下哈特島、用來埋葬身份不明和貧窮的居民後,這個1英里(約合1.6公里)長的島嶼於1869年成了義冢。每年有近1200人被埋葬在該島。死者被置於深溝中的松木棺材內。沒有墓碑,但用白色小標誌牌予以標識。

報道介紹,此地長期以來一直由紐約市監獄部門管理,通常會花錢僱用被關在附近賴克斯島——美國最臭名昭著的監獄之一——上的犯人來埋葬屍體,但不是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

市政府發言人說:“我們在使用合同工。”

數十年中,此島一直是公眾的禁區。但近年來,已准許親屬在指定日期進入。

報道稱,去年年底,紐約市議會投票決定將哈特島的控制權移交給公園與娛樂管理當局,方便公眾參觀。

該島曾充當美國內戰期間關押被俘南方聯盟成員的戰俘營、精神病院、結核病患者療養院、青少年罪犯拘留所甚至冷戰時期的導彈基地。

它常被稱為紐約的“死人島”或“死人監獄”。

疫情蔓延 纽约启用“死人岛”埋葬新冠逝者

4月6日,在美國紐約,醫護人員將死亡患者遺體推出醫院,送往臨時冷藏車。新華社發

【延伸閱讀】外媒:美國至少150個軍事基地出現疫情 或考慮延長軍人服役期

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道外媒稱,新冠疫情在美軍內部持續蔓延,美國至少150個軍事基地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9日報道,美國國防部新聞秘書法拉此前曾表示,出於保密原因,五角大樓將停止公佈感染新冠病毒的美國軍人所屬部隊番號的信息。不過,五角大樓所有部門軍人感染病例的數量將仍然是公開信息。

報道稱,美國已有大約2000名軍事人員感染新冠病毒,其中海軍是重災區,但具體每個基地的感染人數尚不清楚。

另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10日報道,如果新冠病毒大流行繼續影響美國國防部徵兵工作,那麼五角大樓可能會要求合同到期的軍人停止退伍,但希望避免採取類似措施。

報道稱,受新冠病毒快速擴散影響,美軍3月20日關閉了全國徵兵站,而且自4月7日起暫停向訓練基地派遣新兵。

美國軍隊時報網站稱,新冠病毒大流行阻礙了美國國防部徵兵工作,部分軍事人員已經收到自願延長合同期限的通知,但軍方也可能會做出強制要求。

消息顯示,美國陸軍部隊的軍人已經收到簽署二次應徵入伍短期合同的建議,期限從3個月到11個月不等,在最近6個月內該建議可能會波及大約9000名退伍士兵。

另外,美國海軍為了確保不缺編,已經提議讓不久前剛剛退伍的軍事人員重新服役。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勞倫斯在接受軍隊時報網站採訪時指出,五角大樓正在研究當前情況下如何維持保障國家安全所需的人力資源,只有在極端必要情況下才會研究軍人合同期滿後停止退伍的方案。

勞倫斯補充道,當前官方沒有提出推廣相關方案的建議。

報道指出,美國早前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期間廣泛採取這種做法。

疫情蔓延 纽约启用“死人岛”埋葬新冠逝者

(2020-04-10 09:31:54)

【延伸閱讀】參考快訊: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破1.6萬例,疫情正在接近峰值

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道根據路透社的統計數字,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當地時間9日已達到1.64萬例,但有跡象表明,此次疫情暴發可能正在接近峰值。

路透社的統計數字顯示,當地時間7日、8日,美國單日死亡病例連續兩天創下新高,每天增加1900多例死亡病例。9日,美國死亡病例已增加1600多例,不過仍有多個州尚未公佈最新數據。

美國醫療和州政府官員警告說,本週估計會有數量驚人的冠狀肺炎死亡病例出現。但有證據表明,在此次疫情的震中紐約州,新增感染病例正在走平。(編譯/何光海)

(2020-04-10 08:50:33)

【延伸閱讀】美國際政治學者羅伯特·傑維斯:疫情不一定會造成全球化明顯後退

參考消息網4月8日報道(文/劉品然 檀易曉)羅伯特·傑維斯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政治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並曾擔任美國政治學協會主席。作為美國國際政治學界著名學者,他的研究領域涉及政治心理學、決策分析、核戰略和美國外交政策等。傑維斯近日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就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疫情對國際政治影響、中美關係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參考消息》: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大選會有什麼樣的影響?特朗普的連任與否會給美國外交政策帶來哪些影響?

傑維斯:疫情的進展會影響總統選舉的結果。疫情如果能迅速結束會給特朗普加分,但這種可能性較低。特朗普在應對疫情時反應遲緩,表態前後矛盾,未能有效動員,也無法獲取充足醫療設備,並且沒有在國內和國際體現出領導力。我在一個月前認為民主黨人和特朗普各有一半的機會,但隨著疫情進展我認為民主黨人獲勝的機會更大了。

《參考消息》:目前不少學者都在討論疫情對國際政治的影響,哈佛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斯蒂芬·沃爾特認為疫情會導致全球化衰退。您同意他的觀點嗎?疫情對國際政治會有什麼影響?

傑維斯:這段時間我和斯蒂芬·沃爾特還有約瑟夫·奈通過郵件討論了這個問題。我認為沃爾特所說的很有可能發生,但我同時覺得這仍然有不確定性。

此次疫情從規模上可以與一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作類比,那次疫情導致的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令人驚訝的是,那次疫情並沒有對國際政治產生明顯影響,沒有人能準確解釋其中的原因,我認為或許是因為疫情在時間上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相互重合,疫情對國際政治的影響相比於一戰顯得微不足道。所以此次疫情或許不會對國際政治有非常明顯的影響。

疫情的確會讓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在短期內都更加關注國內事務,尤其擔心重要衛生物資的供應鏈安全等,但由於全球化形成的分工帶來的優勢非常明顯,疫情不一定會造成全球化明顯後退。另一方面,各國在疫情結束後回顧時會察覺到真正的失誤在於各國沒有形成有效的國際合作,等等。

《參考消息》:您如何看待目前的中美關係?

傑維斯:決策者通常的決策誤判都是先過度樂觀,之後經過糾正後朝著另一個極端方向發展,這在美國對華政策中有所體現。現在中美關係的確存在問題,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對中國的一些樂觀期望已不存在,中美關係未來的競爭性會越來越強。在實現卓越的經濟崛起後,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出現變化是合理的。但即便如此,美國對華政策不應迅速倒向另一個極端,中美仍然存在共同利益,在很多問題上雙方仍有互相妥協的空間。

當然,我的一些朋友相信中國是美國最大的挑戰。但美方一些人認為中國會在全球範圍內挑戰美國是一種誤判。美國的擔心可以理解,問題是中美兩國能否顧及對方的核心利益。

此次疫情的出現顯然是讓中美關係惡化了。但用“冷戰”形容中美關係並不恰當,把“冷戰”掛在嘴邊的人忘記了冷戰期間是多麼的危險和敵對。我不認為中美之間一定會出現“冷戰”,但這最終取決於兩國的決策者,兩國關係的緩和需要雙方決策者共同的耐心和技巧。

(2020-04-08 13:01:06)

【延伸閱讀】特朗普稱美國新冠疫情可能正在“觸頂” 再提重啟經濟

參考消息網4月8日報道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7日表示,美國可能正在到達新冠肺炎疫情“曲線”的頂端,並重申他希望儘快讓美國經濟重啟。

特朗普說:“我們希望儘快重啟經濟,我認為我們可能正在到達曲線的最高端。”

此外,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長卡森7日表示,新冠病毒在美國傳播放緩的可喜跡象表明,新增病例數可能會比預期更早穩定下來。

卡森表示:“新增病例數似乎開始放緩,我們(的病例數)可能開始趨平,這可能略早於模型預測。”

報道稱,卡森是特朗普政府新冠疫情工作小組的成員。

另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8日報道,美國副總統彭斯表示,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最為嚴峻的各大城市已經出現向好跡象。

彭斯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我們從紐約都會區、新澤西、新奧爾良、底特律和芝加哥等地獲得的首批數據表明,出現了企穩和進步的跡象。”

彭斯由此呼籲所有美國人“加倍努力並竭盡所能”,保護自己和全社會遠離病毒。

(2020-04-08 09:23:01)

【延伸閱讀】英媒:美國考慮發行“戰爭債券”為抗擊新冠疫情籌資

參考消息網4月7日報道英媒稱,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經濟顧問庫德洛當地時間6日表示,白宮顧問一直在討論發行一種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美國公債的可能性。

據路透社4月7日報道,庫德洛說,現在是發行債券為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籌集資金的時候了。他認為發行“戰爭債券”是個好主意。

他在白宮告訴記者:“目前我們還在討論階段……最終將有何決定讓我們拭目以待。”

報道稱,庫德洛在早些時候接受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就提到了這一想法。

他當時說:“這將是對美國健康、安全和經濟未來的長期投資,從我的立場來看,撇開技術上的考慮,我認為這個概念完全正確。”

庫德洛表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幫助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努力並未結束。

他稱,在考慮如何最好地重啟美國經濟活動時,將以事實為依據。一旦經濟活動重啟,希望在四到八週內能夠快速恢復。

(2020-04-07 10:49:4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