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豪籤50億大單 CBA潛力無限還是虛假繁榮?

最近幾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查看CBA和咪咕的合作金額又漲了多少。


疫情當前,CBA無限期停擺,一筆大金額、多事項的贊助無疑是一針強心劑。自媒體、KOL、體育產業媒體等都給出了自己的解讀,有人說雙方的合作金額是20億、有的消息源給出了40億,最新的報道顯示,這一數字已經漲到了50億。

疫情期間豪籤50億大單 CBA潛力無限還是虛假繁榮?

CBA公司和咪咕的官宣並沒有透露具體金額,這屬於商業機密。但可以確定的是,自2017年CBA聯盟(原CBA公司)接手聯賽運營及商務開發權以來,CBA聯賽的商業價值在不斷提升,但提升幅度始終在一個非常穩健的區間內,並沒有非常誇張的大起大落。

直到上個賽季,CBA聯盟一年的整體商業開發在11億人民幣上下,其中版權收入在5億出頭,還有約6億的商業贊助。整個賽季下來,刨除成本和各項稅費,20支俱樂部拿到的分紅因成績略有不同,多在3000萬上下區間內——現在CBA兩個外援一年的工資往往就幾百萬美元,對於大多數俱樂部來說,這點錢都遠遠不夠日常運營。

從全球來看,職業體育俱樂部的收入一般分為三大部分,版權、贊助和比賽日收入。具體到CBA,版權和絕大部分贊助資源都由聯盟整體售賣,各俱樂部最主要的商業權益只有球隊冠名。

比賽日收入雖然歸屬於俱樂部,但相對於歐洲五大足球聯賽和北美四大職業聯盟來講,發展程度很低,衍生品等其他收入非常有限,絕大多數收入都來自於門票,且各個城市、各個球隊之間差距很大,雲龍井蛙。北京首鋼奪冠那幾年,18000個座位的五棵松座無虛席,一場總決賽的票房甚至能超過個別小球市球隊一個賽季的收入。一般來說,季後賽乃至總決賽的票房收入要遠高於常規賽,這也算是給實力更強、成績更好的球隊的一種嘉獎。

疫情期間豪籤50億大單 CBA潛力無限還是虛假繁榮?

總之,哪怕直到最近幾個賽季,CBA的市場盤子有增長但還是那麼大,收入趕不上支出,大多數球隊靠投資人輸血賠錢經營。

這是我們聯賽當下面臨的現實,也是過去20多年發展歷程中一直面臨的現實。就像球員水平、比賽水平不會猛然間一下子提高几倍一樣,聯賽的商業價值也不會猛一下躥上天。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咪咕跟CBA聯盟的合作,不管是40億還是50億——這意味著8到10億人民幣的年均價,而上賽季總收入也才11億——都是顯然違背客觀經濟規律的,理論上可以這麼表達,但如果把這個數字當真,甚至就此盲目樂觀認為CBA這下徹底商業化、職業化了,可能真有點幼稚可笑了。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網絡狂歡中雖然不乏球迷、媒體和一些湊熱鬧的看客,但真正會因為鉅額贊助合同而獲益的各俱樂部,卻始終表現冷靜或是冷漠。各傢俱樂部的官微都轉發了合作的喜訊,儘管40億、50億的消息滿天飛,可沒有一個CBA聯盟相關負責人出來表態或證實這一數字。

疫情期間豪籤50億大單 CBA潛力無限還是虛假繁榮?

一些俱樂部管理人員私下吐槽:“這麼大的贊助,那到時候分不了這麼多錢,差價誰給補?”

現實點說,咪咕這筆合作,核心依然是以聯賽版權為最大價值點,根據近幾年版權市場的發展情況,最終能夠實現的價值二三十億應該是有的,指望靠“衍生品及會員銷售分成”讓它翻一番,再多20個億?

更現實點地說,除了咪咕這筆大單,包括聯賽主贊助商中國人壽在內的大批贊助合同都將在這個賽季結束後到期,需要續約的“金主”遠不止咪咕這一個,不把這些續約都一個一個搞定,哪怕咪咕這筆訂單真有50億,聯賽也走不上健康成長那條道。

疫情期間豪籤50億大單 CBA潛力無限還是虛假繁榮?

因為新冠疫情,2019-2020賽季的CBA聯賽在春節休賽之後就一直沒有回來,儘管聯盟此前一直非常努力地想推動複賽,但由於疫情發展和整體復工復產的節奏,始終沒有成功。就在4月7號發佈的《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中還專門提到“全國性文體活動及跨省跨境旅遊等暫不恢復”,也就是說,短期內複賽基本不可能。

現在常規賽還剩16輪,季後賽一場都沒打,在複賽時間遲遲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別的不說,這個賽季的合同如何完成履行,如何同贊助商和版權方達成一致都是問題。所有贊助商都要一個一個談妥搞掂,然後再聊是否續約,未來的權益如何保障,這都是實打實擺在眼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反過來說,疫情下大多數行業都慘遭重創,不是每家贊助商都如中國移動般財大氣粗,能不能再拿出錢來,不一定。指望大幅增長?誰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錢袋子再說話。

CBA贊助商續約萬里長征才剛剛開始,遠沒有到高唱凱歌的時候。

至於聯賽究竟賺了多少錢,商業價值有多少增長,時間會給出答案。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脫離實際生產力,只嚷嚷著畝產萬斤的“大躍進”的人,都不是實際種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