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錄新書面世:詳解比亞迪、Timberland、現代百貨等幾大投資案


李錄新書面世:詳解比亞迪、Timberland、現代百貨等幾大投資案

“比亞迪就像一臺不斷學習的機器。他們憑著工程師文化和事在人為的精神,持續證明著自己在解決複雜的工程技術難題上的能力,並總是能夠比其他大多數人找出更高效、更省錢、更優化的解決方案。這點在製造業中是個優勢。”


“我看《價值線》( Value Line) 的時候,通常會先去看“歷史新低名單”一股價新低、PE新低、PB新低等等,這比’歷史新高’要更吸引我。”


“當年第一次和分析師的見面會只有三個人: CEO、 我,再加一個分析員,到了2000年那次來了五六十個人,會議室爆滿,主要的券商也都開始關注這家公司。那時我知道是時候賣出了。”


“同樣的,我的成功可能也就是來自過去26年裡不超過10個的主意,所以,你真的不需要那麼多主意。”


“凡是把圈畫得超過自己能力的人,最終一定會在某一個市場環境下把他自己徹底毀掉。”


“理性是投資人需要終身修煉的一個特質,優先於對一個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在判斷一個企業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地下結論說,因為這個人怎麼樣,這個企業一定會成功或者不成功。我也遇到很多,看起來各方面條件都應該是對的人,結果他的企業做得很一般。 所以我覺得一定要回到每一個企業本身,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做這個行業最根本的要求,是一定要在知識上做完完整整、百分之百誠實的人。千萬不能騙自己,因為自己其實最好騙。”


“當你有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和正確的道路上,你會發現你知識的積累程度和經濟的複利增長是一樣的。”


“如果你不去參與投機,只投懂的東西,不懂的東西不做,你只要做到這一點,基本上就不會虧。”


“很多人羨慕並希望複製伯克希爾的成功,但卻不願意去學習查理和沃倫淡泊名利的態度。”


“伯克希爾也並不是完全不投科技公司,他們只是不去投資他們不瞭解的公司。他們曾經花110億美金投資了IBM。但我敢保證,這和IBM是不是技術公司沒半點關係,這不是伯克希爾考慮問題的依據。”


“在三種情況下,你需要做賣出的決定。第一,如果你犯了個錯誤,那就儘快出手,哪怕這是一個正確的錯誤。第二種情況是股票的估值突然波動到了另一個極端,我也會考慮賣掉,我並不會賣掉一個略微被高估的股票。第三種要賣出的情況是,你發現了更好的機會。說到底,投資組合就是機會成本。”


“今天的中國已經通過了劉易斯拐點,進入到了經濟發展成熟的黃金期,工資水平、消費水平、儲蓄和投資水平,都進入了互相追趕式的螺旋增長,為創造中產階級消費社會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中國的文化和國策使它有可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而進入到高度發達國家的行列。”


以上,是喜馬拉雅資本創始人李錄20多年投資生涯中總結出的投資心得,也是由中信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李錄新書《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中的部分精華內容。


李錄新書面世:詳解比亞迪、Timberland、現代百貨等幾大投資案

李錄新書面世:詳解比亞迪、Timberland、現代百貨等幾大投資案


李錄的喜馬拉雅資本目前管理100多億美元資產,但他更為人所熟知的,是被芒格看中,成為芒格家族資產的管理人身份。被芒格譽為“中國的巴菲特”,還曾牽線為伯克希爾投資比亞迪。


這本新書收錄了李錄過往的演講實錄和文章合集,紀錄了他對價值投資的基本思想、價值投資在中國的可行性等方面的思考、理解。


以及他自己對人類文明進程和現代化的獨特解釋和理論,與中國的文化、歷史特點相結合,如何應用於價值投資的實踐。並分享了他對芒格思想的理解,對未來科技、時代和人生的感悟。


新書中還紀錄了李錄詳細剖析他過往幾個投資案例的完整內容,從如何挑選,如何分析財務報表,如何去了解評判企業家,如何估值等,詳細地還原了他當時決策的過程。


書中同時還有他在2019年演講中,對中國經濟未來作出的預測依據和結論。並且他還針對普通投資者,初學者給出了涉足投資的具體建議。


聽巴菲特一堂課啟蒙投資


1966年,李錄出生於中國唐山。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同時獲得三個學位,分別為經濟學學士學位、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及法學院的法律博士。


李錄與投資結緣,是他在哥大的第二年,無意中聽了巴菲特的一次演講。這次演講讓他看到了,個人可以通過對公司的長期研究,得出一些洞見和預測,從而獲得財富。


巴菲特這堂課給李錄的最大震撼是:讓他第一次意識到,一直以來對探求知識的個人興趣在投資這個領域可能是有用的。


這就像給了他一根救命稻草。


他立即找來有關巴菲特的所有書籍,埋頭研究他和芒格,尤其是學習他們如何研究公司,如何買入公司,又如何防止虧錢。


李錄自己在2019年曾說,“研究了一段時間以後,我買了人生第一隻股票, 從此開啟了我的投資生涯,至今已經26年。這經歷讓我明白書中確有黃屋,知識確實有無窮現實力量。”


基金規模從最初幾百萬美元到現在100多億

業績達到了同期市場平均回報的3倍左右


1997年底,李錄創辦喜馬拉雅資本。自1998年1月以來,他一直是公司基金Himalaya Capital Investors,LP的投資管理人。


基金規模從最初幾百萬美元發展到今天100多億美元,業績達到了同期市場平均回報的3倍左右。


因其職業生涯和社會活動等曾獲諸項榮譽,李錄的生平被收錄於史密森尼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Family of Voices”中。


最近的一次榮譽是,2020年4月23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公佈了2020年入選院士名單,李錄先生當選院士。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又譯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院士機構之一。自 1780年由約翰·亞當斯、約翰·漢考克等美國建國先賢創建以來,人文與科學院一直致力於表彰傑出人才


今年入選的院士有276名,包括來自科學、技術、人文、教育、社會政策、藝術、商業、慈善等領域的傑出人才和領袖。其中有7名華人入選。


李錄先生入選為第五學部的“商業、企業及慈善領袖”學組院士。該院院士均是來自科學、技術、人文、教育、社會政策、藝術等領域的傑出學者,著名華人院士有胡適、錢學森、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丘成桐、施一公等。


人文與科學院目前院士有5000多名,其中有超過250位諾貝爾獎和超過60位普利策獎得主。


芒格評價李錄:中國的巴菲特

2015年在北大開設價值投資課程


作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校董,李錄先生一直致力於教育、研究和促進中美文化交流方面的慈善事業。


他和喜馬拉雅資本管理公司贊助開設了在中國的價值投資課程。該課程自從2015年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開設以來,已經運行了五年。李錄先生還積極促成了《窮查理寶典》翻譯成中文,並在中國出版,該書版稅全部捐贈用於教育和價值投資教育。


芒格評價李錄稱:“為什麼李錄如此成功?我覺得部分原因在於,他可以說是中國的沃倫·巴菲特。”


在過往的所有時間裡,李錄一直在不斷進化學習,並且慷慨分享他對於價值投資的理解和感悟,從2004年開始,他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和芒格至少共進一次晚餐,至今持續了15年。


李錄說,“在我接觸到價值投資後,通過持續習積累起一些洞見,在26年間,從一文不名漂泊他鄉,到後來創建自己的投資公司。


這個過程中,運氣當然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從另一方再次佐證了,知識改變個人命運的力量。”


遵守價值投資理念和方法,通過長期努力,成就一些商業洞見,又恰好能帶來巨大的商業回報。


通過這些商業活動,又令我得以親身經歷過去幾十年,這場發生在全球範圍內的史詩級知識大爆炸,並親眼目睹了了這場大爆炸對全世界起到的塑造性作用,這些都讓我對思考和知識的興趣愈發強烈。


在李錄的思考興趣中,中國和世界,尤其是中國,一直處在核心的位置上。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現代化——為什麼中國在歷史上非常成功,近代卻慘遭失敗?


又是什麼原因讓中國在過去幾十年有了如此長足進步?中國未來是怎樣的?


而他對這些問題的思考,都收錄在《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一書的上半部分中,有曾被國內投資界廣為傳閱的四萬字長文“現代化十六講”,討論了現代化的本質,包含現代化誕生的成因與影響,以及對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上的可能性做出預測。


這是李錄最有代表性的思想性文本。作為一位投資人,為什麼他會對“現代化”問題如此感興趣,為什麼他要從“文明”的角度來思考?為什麼他要寫下這橫跨東西與文理、縱貫上下萬年視野的現代化十六講系列?


這一切,書裡都有答案


可以看出,李錄秉承了查理·芒格的價值投資之精髓:建立超越狹義投資,而深入到社會政治文化人性腠理之下的綜合思辨框架。


本書下篇“價值投資與理性思考”分兩個部分,其中“價值投資與中國”部分收錄了李錄有關價值投資的文章和演講,其中最重要的三篇是對價值投資的內涵及價值投資在中國實踐的思考和論證。


這是他二十餘年來價值投資的經驗集合,包含價值投資的觀念、方法與實踐,以及多年深耕於這一領域的思考與感悟。


其中包括他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等的幾次著名演講,完整地解答了:


價值投資的理念和原則是什麼?


作為一門實踐的科學,價值投資的實踐框架是什麼?具體如何實踐?


價值投資在中國可能嗎?未來在中國的前景如何等問題。


儘管在價值投資領域,有許多經典書籍,包括有“價值投資界聖經”之譽的《窮查理寶典》,《聰明投資者》,還有《投資最重要的事》等等。


但這些書籍都沒有系統地闡釋過為什麼中國是價值投資的藍海市場這一問題,和“中國”並沒有緊密的關聯。


落到我們個體身上,為什麼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在哪兒?中國經濟發展是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嗎?這些疑問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關心的問題,也是充滿困惑的問題。


李錄應用他的現代化理論,以及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李錄對中國未來幾十年的經濟、文化和政治發展做了預測,討論了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和前景,3.0 文明時代的中西方關係,以及人類未來的共同命運。


聰明投資者經出版方授權,整理發佈李錄在書中最精華、最經典的72句金句,分享給大家。


比亞迪就像一臺不斷學習的機器


1,比亞迪的故事很簡單。公司的創建人是一個極其優秀的工程師,他創辦這家公司只用了30萬美元的貸款,一直到公司上市都沒有其他外部投資人。


2,

比亞迪恰好擁有天時地利人和,處在對的行業和環境中,在恰當的時候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公司的工程師文化讓比亞迪擁有解決重大難題的能力,投資比亞迪的時候,我們在價格上是有很大安全邊際的。


3,比亞迪就像一臺不斷學習的機器。這個公司十年前才正式進入到(汽車製造)這個行業,八年前才生產出第一輛車。身處一個要和全球所有品牌激烈競爭的市場之中,他們不得不全力以赴,因為這個市場實在太龐大了。


而且他們從來沒有什麼所謂的本土競爭優勢,因為中國汽車行業從開始就是對所有國際品牌開放的。


4,這家公司還是有兩下子的。他們憑著工程師文化和事在人為的精神,持續證明著自己在解決複雜的工程技術難題上的能力,並總是能夠比其他大多數人找出更高效、更省錢、更優化的解決方案。這點在製造業中是個優勢。


伯克希爾不是不投科技類公司

只是不投資不瞭解的公司


5,伯克希爾也並不是完全不投科技公司,他們只是不去投資他們不瞭解的公司。他們曾經花110億美金投資了IBM。但我敢保證,這和IBM是不是技術公司沒半點關係,這不是伯克希爾考慮問題的依據。


6,如果你投資的時間足夠長,絕大多數公司都會發生變化。我從沒聽說過哪個生意是亙古不變的。這也正是生意的迷人之處。成功的生意(公司)具有一些特質,能讓它們在變化發生時應對更為從容。


7,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現今時代的每家公司都是科技公司,只不過有些公司用到的科技不是最前沿的科技,或者科技不是決定這個生意、這家公司成敗的最關鍵因素。


8,成功的科技公司具有不斷創新、自我演進和應對變化的能力。英特爾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英特爾所處的這個行業每18個月就會發生變化,一旦跟不上變化的節奏就會處於嚴重劣勢,但他們在不斷的變化中建立起自己獨特的文化。


研究科技公司,懂技術不是必需的

成功的公司總能通過各種方法來應對變化


9,(研究科技公司時如果懂技術)當然是好事,但並不是必需的。如果你恰好是個熟悉這家公司產品的工程師,那當然是加分的,但對研究公司不是必需的。


因為不管你在一方面有多擅長,總有其他的方面你沒那麼擅長。技術變化日新月異,現在你所

長的很快就會過時,但這並不影響你判斷一個公司是否能建立起應對變化的文化。


10,成功的公司總能通過各種方法來應對變化,比如招賢納才,建設優秀的公司文化,比競爭對手先行一步等等。這些是讓公司成功的因素,同時也是相對容易預測的方面。


11,對一個變化迅速的生意,要作出可靠的預測確實要困難一些,這是毫無疑問的。但這並不表示投資者無法做出一些勝算較大的預測。你應該在覺得自己預測正確率很高的時候才出手。很多時候,你要去找那些通常很穩定但某些方面忽然發生了變化的生意。


12,和做一個大概正確的決定相比,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是避免做錯誤的決定。如果你能儘可能不犯錯,那麼長期來看應該不錯。

預測不容易,也不像科學那樣精準。你只能希望自己隨著時間不斷提高。


投資添柏嵐(Timberland)的案例


13,我看《價值線》( Value Line) 的時候,通常會先去看“歷史新低名單”一股價新低、P/E新低、P/B新低等等,這比“歷史新高”要更吸引我。


14,作為價值投資者,你不應該關心公司過去的交易情況。我來告訴你們我會首先看什麼。首先看估值,假如估值不合適,我就不會再繼續。


15,添柏嵐(Timberland) 是不錯的品牌,什麼原因導致它當時估值這麼低?可能是因為亞洲金融危機,導致這些有亞洲業務的品牌都發生了下滑的情況,添柏嵐的競爭對手諸如耐克、銳步等等都是如此。這時候你要去問問其他人是怎麼想的,並不是說你要聽取他們的建議,但是要知道他們的看法。


16,你可以去看公司過去10到15年的歷史,看它過去有沒有從資本市場融資的需求。你能從這些公司歷史中看出什麼端倪?公司在成長嗎?盈利能力近年來有大幅提高嗎?我們發現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很不錯,所以它對資本市場基本沒有需求。


17,假設你們和我當時一樣看完了所有的資料,你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股東訴訟都圍繞-一個問題:過去公司一直提供相關盈利指引,但是現在不給了,這惹惱了一些股東,而公司被訴訟所擾,決定不再跟華爾街打交道,也不給什麼指引了,所有者認為我根本不需要其他人一分一毫,我們的生意本身就很好了。


18,接下來的問題是,他們的確沒有做假賬,但他們作為公司管理層表現如何?他們是不是正直的人?你怎麼去了解他們的為人?做這些調查工作並不難,而你必須密切關注這些細節。

大部分投資者根本不認為這些是生意的一部分;但你是那5%,。


19,假如你真想成為這5%,你就該去做這些事:去這些人的社區、教會,拜訪他們周圍的人,把自己融入他們的家庭、朋友、鄰居,光靠打電話是不夠的,你要實地考察,甚至不惜花上幾個星期的時間。這是非常值得的。儘可能地投入你的時間精力去找到他們,看看他們為社區鄰里做了什麼,朋友鄰居怎麼評價他們一一這些能勾勒出一個人豐滿的形象,而不僅僅是片面的性格評估;也去感受一下他們的家庭氛圍,等等。


20,我當時就做了這些事,發現這個老闆只是高中畢業,沒上過大學,是個簡單的人,樂善好施,去教堂但不狂熱。更有趣的是他有個兒子,上過商學院,年齡跟我相仿( 當時30多歲),已經被內定要繼任公司CE0,他和他父親都是董事。同時我發現他也是另--家我朋友創建的公益組織(City Year)的董事,於是我就通過這位創始人朋友的關係也加入了這家組織的董事會,這段同在董事會的經歷令我倆成為了好友。我也真切感受到他們父子倆是我認識的最值得尊敬的家庭之一,為人極其正直優秀,同時也是非常聰明的生意人。


21,做完這些研究後,我發現股價仍在30美元上下徘徊。想想看你們花了多少功夫才把這些細節拼湊起來,看清了事實的真相,這個機會是多麼不容錯失,幾乎沒有向下的風險,而且只有5倍的估值。


接著我去了不同地區的很多家添柏嵐店鋪,去搞清楚為什麼這幾年毛利率持續上升,結論是現在市中心貧民區的黑人孩子們,把添柏嵐當成了時尚,都想擁有一雙添柏嵐的鞋子和一條添柏嵐的牛仔褲,那邊的門店銷售業績很好,供不應求,店長都抱怨總是缺貨。


再看看國際業務這塊,國際業務佔到總比的27%,而鞋子的亞洲銷售額在這27%中只佔到10%,就算放棄這塊業務,損失也很有限。


所以我下重金買了很多添柏嵐的股票。


接下來兩年這家公司漲了7倍,更重要的是它的上漲與盈利增長是匹配的,所以這期間你沒有冒什麼大的風險。你並沒有高位買入那些價格已經被哄抬過高的科技股。而添柏嵐這個公司從未超過15倍(P/E)。


22,再到後來,新的CEO對於如何經營公司開始發生觀念的轉變,開始接待投資者了。要知道當年第一次和分析師的見面會只有三個人: CEO、 我,再加一個分析員,到了2000年那次來了五六十個人,會議室爆滿,主要的券商也都開始關注這家公司。那時我知道是時候賣出了。


23,那段時間正是股東訴訟案件冒出來的時候。他們的確在產品(的市場營銷方面)走錯了一步。添柏嵐公司的聲譽主要源於鞋子“防水”的概念,他們是這個行業裡第一個開始推廣防水概念的。


但他們在市場營銷中犯了錯誤,混淆了防水和不防水的鞋子,誤導市場,混淆產品的性能,也令公司本身受損。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那幾年的收入也依然在增長,只有一年是例外,下滑,但可以說大部分時候。他們經營生意的方式還是很聰明的。


投資現代百貨公司案例


24,假如你真的把自己看成企業的所有者,就不會用所謂的每股收益這種概念,你要時時刻刻訓練自己不去用“每股”這個概念來思考問題,要想著你是企業所有者。市值是多少?


25,市值6000萬,3000萬稅前利潤,7000萬運營資本,1. 8億固定資產,一共2. 4億賬面價值。我們覺得它可能便宜,但還不能下定論。接下來你必須搞清楚它的真實盈利情況,賬上掛的資產到底是什麼,運營資產實在不實在等等。


7000萬流動資產,都可視為現金,6000萬現金和1000萬可交易證券。1. 8億固定資產,百分之百持有一家酒店掛賬3000萬,持有一家百貨商店的13%也掛賬3000萬,恰巧這家百貨商店也在這本書裡,我看了一下發現其市值是6億,那麼13%是8000萬,也就意味著被低估了5000萬。它還持有三家有線電視公司和一些其他物業。


再看看這家百貨公司,發現它的市值也接近現金和可交易證券的總和,2 -3倍的P/E,持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資產,他們還是第二大的有線電視運營商。


接著我看到這個百貨商店的運營模式跟酒店類似,跟我們這兒不一樣,它沒有存貨,更像一個購物中心,他們靠從商場租客收入中抽成來營利。


26,現在我們把整塊拼圖拼出來了,得出什麼結論?你花6000萬,換了7000萬現金,沒有任何債務,1億股票,這有多少了,1. 7億,3000萬的酒店已經十年沒有重估了,而韓國地產在這段時間漲了很多。於是我去了韓國,考察了這家酒店,也造訪了這家百貨商店,它們看起來都很高檔,位於中心位置。我找到周邊的物業成交情況,所有信息都顯示他們的真實價值是賬面的三四倍,這就會增加1.5億的資產值。現在多少了? 3.2億,這就是我花6000萬換來的,此外還有每年3000萬的利潤。


27,( 當你考察了之後)會發現有很多事情與你的想法不一致,也有很多事情在驗證你的想法。你需要理性地把每個問題都仔細考慮一遍。本土投資者擔心的問題,你也不能忽略,因為作為,一個外國投資者你可能不理解某些事情。假如你把這些都過一遍(當然我們現在沒有時間從頭開始),你會得到跟我一-樣的結論,就是會大量買入。股票之後的情況呢?我這裡有兩張從彭博導的圖,一張是這個百貨商店,從22漲到了100,另一個從12漲到70,都漲了五六倍。


絕大多數投資者失敗

是因為這兩點做得不夠


28,我一直告訴我的分析員,我從你這裡需要得到兩樣東西,準確的信息和完整的信息。絕大部分投資者的重大失敗都是因為這兩點做得不夠。為了得到準確和完整的信息,你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你做不到這兩點,你就無法在這行立足。因為絕大多數時候,你是寂寞的,你的判斷和大多數人相悖。


29,如果對自己知道的東西不自信,對自己(基於研究)的判斷和預測不自信,當你看中的公司的股價一落千丈時,你不會有魄力去重金買入。看起來你是都賠光了,其他那些所謂的“聰明人”都在笑話你,但你就要有自信,這種自信背後的支柱就是準確和完整的信息。


30,你的回報率會源自於幾個洞見,而且數量絕不會多,兩隻手就能數得過來。你窮盡畢生努力50年,可能也就得到那麼幾個真正有分量的洞見。但你獲得的這些洞見是獨-無二的, 其他人都沒有的。


31,這些洞見從何而來呢?只有一一個途徑:懷著無窮的好奇心、強烈的求知慾,去不斷地學習、終生學習。你學習到的一切知識都是有用的。


32,只要我違背價值投資三條原則的任意一條,就會犯錯。當我獲得的信息不夠準確,或不夠完整,我就會犯錯;當我以為自己獲得了洞見但其實壓根就不是洞見的時候,就會犯錯。


33,我也犯過很多錯誤。基本上我不願意沉浸在已經犯下的錯誤裡,說實話可能我最大的錯誤就是看準了一家公司後沒能買更多。另外一個錯誤就是事業初期走過的彎路。


34,添柏嵐,我在28美元時就忍不住先買了一-些,但其實研究還沒做完,只感覺大概率自己是對的。當然徹底做完研究後我又極大增加了購入額。也有可能研究完成後發現看錯了,這時可能已經掉了20-30%,也沒什麼大礙,接受自己的誤判,繼續尋找新的機會。只要留足安全邊際,贏的概率肯定很大,時間足夠長之後你的收益不會差的。這種損失不算什麼。


35,如果在一個你富有洞見的領域,機會出現時卻不去下重注,這就是巨大的錯誤,我不能原諒自己犯這樣的錯誤。


三種情況下,需要做出賣出的決定


36,在三種情況下,你需要做賣出的決定。第一,如果你犯了個錯誤,那就儘快出手,哪怕這是一個正確的錯誤。


投資是一個概率遊戲。我們假設情況是你有90%的把握,但是還有10%的其他可能性,結果那10%就是發生了,這就是正確的錯誤,此時你應該賣出。


當然也可能你的思考分析完全錯誤了,你認為自己有90%的勝算,實際上剛好相反,一旦意識到是這種情況,你也應該馬,上賣出,最好這時還沒有太大損失,

但即便已經有了損失也不重要,因為你必須賣掉。


37,第二種情況是股票的估值突然波動到了另一個極端。如果估值一下子高到了瘋狂的程度,我也會考慮賣掉。我並不會賣掉一個略微被高估的股票。


38,第三種要賣出的情況是你發現了更好的機會。說到底,投資組合就是機會成本,作為一個投資經理,你的工作就是不斷改進你的投資組合。


價值投資是你的價值觀念


39,價值投資者要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學術型的研究人員、偵探,甚至記者,要有探究萬物運行原理的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因為你認知越深,越有可能成為更好的投資者。


40,價值投資基本概念和原理不是太多:

第一,股票實際上是所有權。

第二,市場的存在是種指導。

第三,投資主要在預測未來,但因為未來不可預測,所以投資是種概率,得留有安全邊際。

第四,通過投資建立能力圈,在能力範圍內行事。


41,價值投資是不是一個信仰。實際上它確實是你的一個價值觀念,你不願意去剝削別人,你也不願意去做零和,你願意做多贏的事情,你願意自己掙錢對社會有好處……很多人羨慕並希望複製伯克希爾的成功,但卻不願意去學習查理和沃倫淡泊名利的態度。


42,理性是投資人需要終身修煉的一個特質,優先於對一個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43,做投資的人一定是獨立的,或者說他的尺度是內在尺度,不太在意別人評價。這就是性格,有的人生下來就這樣子。


44,我們的資本市場在徵收無知稅,大部分人在市場中活下去是靠信息剝削。


45,最忌諱去交信息剝削稅。凡是你一看那些基金的收費,只對管理人有好處,這個肯定是收信息剝削稅的。對他們自己很好,但是對你們就不太好。


怎麼判斷企業家


46,我從事廣義的商業大概有二十六七年了,也見過形形色色、各種各樣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或是不太成功的企業家。我發現市場經濟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特點,它可以釋放各種各樣的人的潛能。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在日常生活中,其實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市場經濟就能讓任何特殊的人、不同的人、社會“異類”都有可能在他最終選擇的細分行業(niche) 裡成功。


47,所以我從不去判斷具有哪些典型特徵(prototype)、哪些標準人格的人,可以在市場經濟中成為優秀的企業家。市場經濟恰恰就能讓,各種各樣有特色的人都有可能,創造出一個適合他的企業,然後取得很大的成功。所以我的結論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說具備什麼樣素質的人就一定會成功。


但是具體到每一家公司,而不是僅僅分析人的時候,你可以去研究分析,你會了解到為什麼這個人創造了這樣的一家公司,而且這家公司非常成功。馬雲自己可能不管公司經營中那些很細節的東西,但他很明白怎麼去管人,怎麼去用人,他用的人對經營的細節非常敏感,張勇就是這樣的人。


48,在判斷一個企業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地下結論說,因為這個人怎麼樣,這個企業一定會成功或者不成功。我也遇到很多,看起來各方面條件都應該是對的人,結果他的企業做得很一般。


大家可能也都有類似的經驗,看一看身邊的人,有些人非常優秀,看起來最有可能成功,但後來也不見得做得很好,這種情況比比皆是。所以我覺得一定要回到每一個企業本身,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把圈畫得超過自己能力的人

一定會在某個市場環境下毀掉自己


49,凡是把圈畫得超過自己能力的人,最終一定會在某一個市場環境下把他自己徹底毀掉。


50,市場本身是所有人的組合,如果你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這個市場一定在某一個時刻把你打倒。


51,不懂的東西不做,懂的東西就是你能夠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以極高的概率預測正確的事情,這就是懂的東西。


52,一定要讓你的興趣來引導自己的機會,不要去聽別人怎麼看你。別人跟你沒什麼關係,你只要把自己的事搞好。如果你發現了這個機會就去研究這些事兒,如果你對某個東西有興趣,這些機會本身會持續增加了解,不用著急。最後的結果就是每一個人的能力圈都不一樣。


53,不要強迫自己,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你可以去找這樣的人去幫你。不是一定要你來做,人總是要找到比較擅長,自己擅長的東西,還得自己喜歡。


54,個人投資者時間相對比較有限,所以投資會比較集中,一定是你確確實實特別瞭解的少數幾個。這個集中不怕,因為你個人投資者的時間也好,精力也好,你的經驗恰恰是很少的幾個範圍之內,但是通過長期也可以做到。


55,投資的核心是對未來的預測,投資某個國家的企業確實需要對這個國家本身有一個基本認知,包括對這個國家歷史和未來趨勢的洞察。這一點在經濟危機到來時尤其會受到考驗。比如2008、2009年的時候,如果對美國的未來沒有一些基本的判斷,那麼你很難在經濟危機最黑暗的時刻在美國股市下重注,即使你投資的只是其中的一些企業。


知識是複利增長的

對知識誠實的態度永遠要有


56,為什麼大家都會在金融危機中呆若木雞,人們會害怕是因為,他們以前並沒有對自己理性誠實。


57,絕大部分人對複利也不信,因為複利在生活中不常見。比如說最有可能複利的是經驗智慧,但是按照絕大部分人的學習方法,實際上他的知識沒辦法積累,都在老化,所以連最基本的複利他也看不到。


58,知識和能力的積累,如果以複利式增長且速度較快,會促成投資複利增長的加速。


59,當你有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和正確的道路上,你會發現你知識的積累程度和經濟的複利增長是一樣的。


60,知識這個東西確實積累起來的,但是對於知識誠實的態度是永遠都要有。


61,找你周圍最有見解的、同時跟你持有相反觀點的人,只有你發現自己認識的比他更有可能正確的時候,你才能確信自己的看法。


62,做這個行業最根本的要求,是一定要在知識上做完完整整、百分之百誠實的人。千萬不能騙自己,因為自己其實最好騙,尤其在這個行業裡。只要屁股坐在這兒,你就可以告訴別人假話,假話說多了連你自己都信了。但是這樣的人永遠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投資人,一定在某種市場狀態下徹底被毀掉。


給初學投資者的建議


63,普通人如何保護並增加自己的財富:


第一,別忘了你的備選就是現金。當你沒有發現更好的機會成本的時候,現金是個不錯的選擇,肯定比你亂花錢去投機強。


第二,如果一個市場能夠大致反映經濟的整體狀況,那麼指數投資還是很有用的。


第三,如果你能夠找到優秀的投資人當然最好,一般你要選擇的話,首先要看不是一個投機者,這第一步要看清楚。第二,他確實具備一定自己的品性。……我23年來就管理一支基金,我的錢基本都投在裡面,這樣相對來說就比較好判斷投資結果。你如果能夠找到值得託付的投資人,而且是實實在在地用正確方法做事的,這當然是非常好的選擇。


64,

一定要向最優秀的人學習:聆聽、研究、閱讀。但是理解投資最好的辦法,就是實踐,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了。最好的實踐方法是選一家公司,以要投資的心態把它徹頭徹尾研究個透,從假設自己擁有公司100%股權的角度,去徹底研究一家公司的過程是非常有價值的。


65,作為初學者,你可以選擇一家容易理解的公司,可以是家很小的公司,比如街頭便利店,一家餐廳,或者是一個小的上市公司,都無所謂。試著去理解一家公司,明白它是如何運轉的:它如何盈利,如何組織財務結構,管理層如何作出決策,和同行業內競爭對手相比有何異同,如何根據大環境調整自身,如何投資盈餘的現金,如何融資等等。


從選擇一家自己能力圈內的公司並透徹地研究它做起,這對初學者來說是個非常好的起點。如果你能從這個基礎開始,你就走上成為一名優秀的證券分析師的正確道路了。


66,如果你不去參與投機,只投懂的東西,不懂的東西不做,你只要做到這一點,基本上就不會虧。


67,投資公司,如果有一個能看到的可以累進增長經歷,公司的利潤會持續增長。如果是猜測別人短期內的行為,這種行為到最後只可能是一種結果,贏跟輸必須得相等。為什麼叫零和的概念?贏和輸相等,也就是說所有市場中的投機者加在一起的淨結果一定是零。


68,指數投資為什麼也可以,因為指數投資基本上是投資人和投機人在一起的組合。如果投機人最終的結果是歸零,那麼指數投資的結果其實就是投資人的淨值。


69,你願意去做一個投資人,還是願意去做投機人,這是個人的選擇,這個確實是沒有什麼好惡。唯一的好惡就是對社會的影響是不同的。


中國的文化和國策

使它有可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而進入到高度發達國家的行列


70,只要中國繼續走在3.0現代科技文明的路上,繼續堅持市場經濟和現代科學技術,那麼它的主要大類資產的表現,股票、現金的表現大體會遵循過去300年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基本的模式。經濟仍然會持續累進式的增長,連帶著出現通貨膨脹,股票表現仍然優於其他各大類金融資產,這就是我認為價值投資可以在中國實行的最根本性的一個原因。


今天中國在資本市場中所處的位置,資本市場百分之七十仍然是散戶,仍然是短期交易為主,包括機構,也仍然是以短期交易為主要的目的。價格常常會大規模背離內在價值,也會產生非常獨特的投資機會。


71,儘管和美國的貿易衝突加大了國際經濟的不確定性,但是今天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完全依賴出口的國家,而正在迅速成長為,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進口大國。中國和美國出於對各自自身利益的考慮,極有可能會在貿易和經濟的一系列問題上形成妥協。


72,今天的中國已經通過了劉易斯拐點,進入到了經濟發展成熟的黃金期,工資水平、消費水平、儲蓄和投資水平,都進入了互相追趕式的螺旋增長,為創造中產階級消費社會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中國的文化和國策使它有可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而進入到高度發達國家的行列。


這其中有各種因素的作用。這些因索包括在科研上持續的高投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人口數量,尤其是工程師群體的迅速擴大,日益推進的城市化進程,居民的高儲蓄和高投資,穩定的政治環境和巨大的國內市場等等。我們也看到和中國具有同樣儒教傳統的其他一些東亞國家,都在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後又持續了很長時間的經濟增長,最終成為了高收入國家。


延伸閱讀:






點擊右邊鏈接下載聰明投資者APP,更多精彩在等你!


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李錄新書面世:詳解比亞迪、Timberland、現代百貨等幾大投資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