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第二季《風味人間》我實在看不下去

對不起,第二季《風味人間》我實在看不下去

文 | 魏水華

圖 | 《風味人間》


作為一個寫美食的博主,雖然我知道這是不應該的。但是對不起,《風味人間·第二季》我真的看不下去。

先入為主的腳本,牽強的題材邏輯,套板思維嚴重的拍攝鏡頭……與前作相比,本季的《風味人間》怎麼了?


對不起,第二季《風味人間》我實在看不下去


No:1 壹


從《舌尖》到《風味》,陳曉卿美食系列紀錄片一直追求的主題,是從鏡頭裡紀錄那些聞所未聞的美食,探討美食與美食之間、美食與人之間、美食與地理之間的相互關係。

而這,也是陳曉卿出品,必屬精品的意義所在。

然而這一季《風味》第一集「甜蜜縹緲錄」,「甜」這個關鍵詞作為串聯全集的主線,但它已經先入為主地落進了先入為主的陷阱:

淮揚菜以甜吊鮮、川菜甜湯和甜燒白解辣、港粵和南洋地區追求的鮮甜……

整部腳本,充斥著坐在辦公室裡拍腦袋想出來的概念。概念先行後,再跑到各地,生搬硬套蒐集地方菜系對甜味的處理方法。


對不起,第二季《風味人間》我實在看不下去


像什麼呢?更像是某某協會出版的「中國菜系大典」,要求川菜50頁、魯菜50頁、淮揚菜50頁、粵菜50頁。不能多、不能少,如果各地不平均,就沒法與各位協會領導交代。

因為這種先入為主的腳本,就讓本季《風味》出現一個巨大的軟肋——看完前20分鐘,就能對後面20分鐘編劇要拍、要講的內容猜個八九不離十。

人生苦短,生命寶貴——面對沒有懸念,不費腦子就能猜到的紀錄片情節,對不起,我看不下去。


對不起,第二季《風味人間》我實在看不下去


No:2 貳


平心而論,「甜蜜縹緲錄」的開篇很驚豔。尼泊爾懸崖上的採蜜人,滿屏都是野性的張力和驚心動魄的氣氛。

讓人知道食物來之不易,立意很高。


對不起,第二季《風味人間》我實在看不下去


更高明的是,它與上一季結尾的臺灣漁民鏢槍捕旗魚形成呼應。彷彿是在告訴觀眾,從山川大海走來的食材,包含了歷史縱深,也承載了文化脈絡。


對不起,第二季《風味人間》我實在看不下去


這是很高明的藝術手法,但它卻有一個致命的缺憾:教化性。

古羅馬詩人、文藝理論家賀拉斯在《詩藝》中曾經提出一個重要觀點:藝術的作用應帶給人樂趣和益處,但也應對受眾有所勸諭、有所幫助。

這當然是沒錯的,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傳播內容的教化效果,是人類和民族進步的推手。特別是讀物匱乏的年代裡,傳播知識內容的同時,還讓人求真知、求真善、求真美。

問題在於,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獲取內容如此便捷。教化的痕跡太明顯、教化頻率太高,只能引起人們的厭煩——最終,無法抑制地投奔了其他內容端。

是的,明明只是看個美食放鬆身體,愉悅心情的,倒被上起了課。關鍵是,這門課幾年來已經被上過好幾次。

對不起,我看不下去。


對不起,第二季《風味人間》我實在看不下去

No:3 叄


上一季《風味人間》收官後,有媒體採訪陳曉卿時,他談了對美食拍攝的心得:「遠的,要拍得更遠,我們用航拍,展示食物背後的大山大河;近的,要更近,所以我們用上了微距攝影,展現食物處理過程中的化學變化和分子運動。」

當時聽來,確實驚豔,既能反映宏大世界觀,又能記錄微小變量的鏡頭,才是最接近真相的拍攝。


對不起,第二季《風味人間》我實在看不下去

到了本季,這種宏觀又微觀的拍攝態度一如既往地被貫徹始終。但問題在於,它背後的邏輯,卻被有意無意地弱化了。

上一季「江湖夜雨」裡,拍攝小龍蝦的邏輯,是先取景湖北的麻辣小龍蝦,再轉到小龍蝦原產地美國路易斯安娜,紀錄人們以卡疆粉、檸檬等輔料煮小龍蝦的場景。這些美食故事的背後,是壯闊的長江和密西西比河,孕育同樣食材,和完全不同的文明。

同樣,在「餚變萬千」裡,拍攝臭味食物的邏輯,是取景臭豆腐、莧菜梗後,再轉到歐洲的鯡魚罐頭、藍紋奶酪。在微距拍攝下,展示微生物促使蛋白質變性,分解出人類熱愛的、包含鮮味的氨基酸的真相。


對不起,第二季《風味人間》我實在看不下去


但到了「甜蜜縹緲錄」,與中國甜味飲食類比的國外,就變成了土耳其的果仁蜜餅、馬來西亞的海膽。

老實說,這些食物,與中國人對「甜」的理解,其實是沒有可比性的,相互之間也並沒有必然的關聯。而失去了這種宏大、真實的敘事結構之後,對觀眾來說,紀錄片就只剩下與實際生活關係不大的獵奇了。


對不起,第二季《風味人間》我實在看不下去


雖然本季《風味人間》拍攝技術一如既往地高超,製作水準也無愧於精良二字。但失去了基礎思想的支撐,技術永遠只是炫技而已。

永遠不要低估觀眾的欣賞能力,也永遠不要瞧不起大眾審美的選擇。美輪美奐,卻沒有情節的藝術作品,註定是叫好不叫座的。

對不起,我看不下去。


對不起,第二季《風味人間》我實在看不下去


-END-

陳曉卿在《舌尖》中,寫過這樣一句臺詞:在中文裡,「火候」一詞的使用並不侷限在廚房,更能用來評價處世的修養,以及為人的境界。

此言不虛。

拍到第二季的《風味人間》,火候自然是到位了。不管是團隊實力、製作經費,還是播放平臺、觀眾期待,都已經水到渠成、擁躉者眾。

但在中餐裡,還有一項和火候一樣重要的技藝——刀工。只有真正觸摸到食材質地的軟硬、瞭解食材內部的結構,才能發揮出淋漓盡致的刀工。

想要一桌好菜,火候刀工,缺一不可。


對不起,第二季《風味人間》我實在看不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