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老子》,如讀詩(第十九章)

【原文】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譯文】最高的聖不需要智,人民百倍得利;最高的仁,不需要義,人民都回到孝慈;最高的巧是使人看不到利,盜賊都會消失。智、義、利是因為聖、仁、巧不足而又強加的註解。智、義、利是外表,聖、仁、巧是本質。少私心和貪慾。

再讀《老子》,如讀詩(第十九章)

紫荊葉




【心得】

讀《老子》需細細體會,聆聽老子的“弦外之音”,對本章的理解更是如此。

如果從字面上理解,感覺老子是否定“聖、仁、巧”,其實完全不是。這裡的“絕”不是“斷絕”的意思,雖然註釋中註解為“斷絕”,我覺得那是就一個字的本義來解釋的。聯繫上下文和老子的思想,就可以體會到這裡的“絕”是“極致”的意思,類似“絕妙”的“絕”之意思。這樣理解為我便能明白作者本章“題解”中所說的那句話,老子是告誡我們:“做人要心地純誠,樸實無華,敦厚篤實,不尚浮華、不同虛表、才能返璞歸真。”

很喜歡返璞歸真這句話,做人需要返璞歸真,迴歸到自己的天性本真;讀書需要返璞歸真,只求內心的安頓平和;教育更需要返璞歸真,迴歸到教育的本質。

鄒城市鳧山小學 周廣玲 2020/4/27


再讀《老子》,如讀詩(第十九章)


再讀《老子》,如讀詩(第十九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