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長沙)為湖南製造業帶貨,三一專列啟程前往中亞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29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捷萍)今日上午12時,隨著機車的一聲長鳴,由三一汽車起重機械有限公司製造的總貨值150萬美元的起重機設備,搭乘中歐班列(長沙)啟程前往中亞。這是今年開行的第108列,也是今年湖南省第10趟製造業專列,中歐班列(長沙)已成為“一帶一路”的靚麗名片。

中歐班列成我省國際物流通道主軸

受疫情影響,在國際客運航線全面停飛、公路受阻、水運停滯、口岸不暢的情況下,中歐班列(長沙)物流成本比較穩定,運輸時間穩定,物流優勢非常明顯,成為企業復工復產首選的物流方式。

“以前海運需要40天,而現在受疫情影響,海運不確定性、不可控因素加大,面臨無法靠岸等問題。而中歐班列只需要半個月,還避免了產品被海水腐蝕的風險。”三一物流副總經理雷勇告訴記者,以往大型起重貨物基本上都是走海運,這次第一時間想到了中歐班列。

而關鍵時刻,中歐班列(長沙)保持“天班”穩定開行,給企業吃下一顆定心丸,成為長沙國際物流通道主軸,有力保障了國際供應鏈的順暢。

鋼鐵“駝隊” 助力湖南製造業走出去

為幫助企業解決國際物流問題,疫情以來,長沙市政府物流口岸辦會同星沙海關、中南國際陸港深度走訪對接本地企業,為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澳優乳業、楚天科技、泰松腸衣等重點企業一對一制定專項物流解決方案,走出了一條中歐班列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之路。

“在中南陸港公司的幫助下,我們根據鐵路運輸重心不能太高的特點,重新對產品的重量、形狀制定方案,在二月份通過長沙中歐班列試運輸了一部分產品之後,就決定進行專列運輸,以後能走中歐班列就走中歐班列。”雷勇說。

招商局集團旗下中國外運華南區域控股的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總經理葉紅賓介紹,中歐班列(長沙)定製化專列,提升了貨物價值,豐富了貨源種類,強化了大宗貨源保障,將湖南“製造”的產品訂單及時銷往歐洲市場,增強了我省製造業的海外競爭力。

“為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長沙中歐班列開行了中聯、三一、吉利等10趟製造業專列,與製造業實現深度融合。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力度,保障國際物流通道的順暢,助力湖南製造業企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走向世界。”市政府物流口岸辦黨組書記、主任楊莉表示。

多部門支持 中歐班列實現快速發展

中歐班列(長沙)“天班”發運的背後,離不開海關、鐵路等多部門的支持。

“作為口岸監管部門,星沙海關嚴格落實總署的要求,全力支持中歐班列發展和企業復工復產,通過互聯網+海關實現遠程申報,充分利用H986大型查驗設備提高通關效率等,主動服務,體現海關擔當,確保湖南省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暢通無阻。”星沙海關副關長周波說道。截止4月28日,中歐班列(長沙)共發運班列107列,同比增長111.3%;累計進出口箱量為9308TEU,同比增長104.4%;運輸貨物貨值4.34億美元,同比增長139.5%。

鐵路作業場中,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裝卸作業。“我們高度重視和支持長沙中歐班列的發展,投資1.1億元改善海關監管區條件,統籌鐵路運力資源,優化作業環節。優化海關監管區作業流程,充分利用線上媒介,客戶提前報備進出關信息、提前預約海關查驗,鐵路將線下審單轉移至線上進行,壓縮現場交接時間。” 長沙湘通國際鐵路港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經理鄧峰介紹道。

近年來,長沙北貨場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按照一類鐵路口岸標準建成,存放集裝箱數量從330個增加到了1164個,查驗位置從3個增加到12個,車輛進出時間從原來的2小時壓縮到30分鐘左右,海關查驗通關時間從原來的3小時壓縮到40分鐘,查驗等待時間顯著壓縮,這給長沙中歐班列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 擦亮國際物流新名片

2月24日,海關總署出臺十條措施助力中歐班列發展,提出支持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

“這對長沙乃至湖南來說,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楊莉表示,疫情期間中歐班列(長沙)的突出表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下一步,長沙將疊加國家陸港型物流樞紐的戰略平臺,圍繞“通道+園區+產業”發展路徑,做大做強中歐班列(長沙),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