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魚菜共生10個最好的盈利模式

農業,創新無處不在!你可能聽到魚稻共生、鴨稻共生,但你聽過說過魚菜共生嗎?下面,我們梳理10個具有代表的魚菜共生案例故事,希望給農業朋友帶來創業和經營啟迪。當然,也希望大家透過這10個案例故事,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

1、大棚式魚菜共生:銷售蔬菜和魚類獲利

探究|魚菜共生10個最好的盈利模式

北京市懷柔區東方尚品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採用魚菜共生模式,池塘上面種養、池塘下滿養魚無土栽培的各種蔬菜長勢良好,池塘裡的水通過管道給蔬菜提供營養水,形成了一整套小生態系統。

這種養殖方式不僅提高了魚類的產量和品質,還可以收穫一定量的水生蔬菜,具有節水、生態、高效、安全的優點,是都市型休閒漁業的典型模式之一、也是經濟效益倍增方式。

據合作社負責人於存平介紹說:“其實,大棚就是一個生態圈,先是將溫室大棚改造,設計了蔬菜立體種植區和“回”字型漁業養殖區,養殖方面選擇了吃得多、拉得多的鯉魚。養魚的水精準過濾後,變成了自帶有機肥的‘營養液’供給蔬菜;種菜的水經過養分吸收後,又變成適合養魚的水,魚幫菜、菜幫魚,實現和諧互助。

經測算,立體栽培模式增加了大棚蔬菜種植面積13.4%,蔬菜年產量可比傳統種植模式增加4茬,棚內養魚年收入也可達1萬多元。增收的同時,還大大節省了種菜、養魚的耗水量,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2、魚菜共生:休閒農業+私人訂製


探究|魚菜共生10個最好的盈利模式

農墾山河農場打造“觀光+採摘+私人訂製”多元化魚菜發展格局,把園區模式和市場需求結合發展,也取得效益倍增的效果。

該園區巧妙地把養魚業和蔬菜瓜果種植進行有機結合,通過上層吊掛栽種白蘭瓜、香瓜、西瓜等,第二層盆栽久保桃、寒富士等水果,第三層種植菠菜、西紅柿等蔬菜,第四層水面高密度養殖魚、河蟹、淡水蝦等水產類,實現無化學農藥汙染與肥料的有機生態栽培與養殖。

大棚內除了種植黃瓜、西紅柿、茄子等20餘種常規蔬菜外,還種植一些像萵筍、山藥等特色經濟作物,魚池也引進一批中華鱘、紅鯉等稀有的魚種。

同時,該園區積極拓展旅遊產業發展空間,建成了採摘園、特色花卉觀光攝影區等休閒體驗區,形成了“觀光+採摘+私人訂製”多元化格局,受到廣大遊客和當地居民的青睞。

3、魚菜共生:用種蔬菜改善水質

探究|魚菜共生10個最好的盈利模式

銅鼓鎮劉驥村觀賞魚養殖基地,充分利用水資源養魚種菜,用魚菜共生的綠色養殖模式達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效果。

其做法就是漂浮在200畝魚塘水面的網格里栽種空心菜。因為,水體富營養化,主要是氨氮、亞鹽、PH值等含量超標造成的。而在水面栽種空心菜可以吸收氨氮、亞鹽等一系列水裡的富營養化成分,有助於空心菜的生長。同時,空心菜藤蔓長滿後還可以遮陰,防止魚塘水份蒸發,保持水體溫度,為魚類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這種魚菜共生模式,每畝魚塘種植的空心菜預計有500元左右的純收入,同時還可以銷售魚苗和魚獲得收益。

4、魚菜共生:銷售蔬菜和魚類產品

探究|魚菜共生10個最好的盈利模式

2017年創立於天津的民政齊民在經過5年的研究和多次迭代後,推出了其3.0版本,在太陽能恆溫大棚中進行魚菜共生項目,利用水泵連接魚池和種植區,養魚之後的水利用虹吸效應流入種植區,養分經過菌類分解和作物吸收後,通過水泵抽回魚塘繼續使用。

該魚菜共生系統相較於傳統農業節水90%,蔬菜產量是傳統農業的5倍,水產養殖產量是傳統農業的10倍。在產能方面,目前根據生長週期的不同,農政齊民每畝地一年可以產出1萬-2萬斤魚。超過3萬斤蔬菜。

農政齊民主要通過向大型商超、餐廳等B端機構銷售魚菜盈利,目前由於產能原因,還未開始大規模接單。

5、魚菜共生:植物工廠模式

探究|魚菜共生10個最好的盈利模式

從事了20年的建材行業的車勝利,從零開始學做農民,他從加拿大學會“魚菜共生”的現代農業種養模式,其“魚菜共生”採用700平的清潔植物工廠方式,其中也經歷技術層面問題導致蔬菜無一存活,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車勝利的試驗得以繼續。

車勝利 的蔬菜菜品主要進超市,車勝利的植物工廠一份150克到200克的蔬菜售價16.98元,產品得到用戶瘋搶。

2018年,車勝利打算髮展6個50畝的魚菜共生項目,每個以10畝為單位,培植單一菜品。

6、魚菜共生:獲得融資,技術可以變現

探究|魚菜共生10個最好的盈利模式

三個香港青年來到江門搞魚菜共生項目,並且免費獲得400平方米大棚當作示範基地。他們發明獲得多項專利,其水循環系統過濾池裡放著很多陶粒,底下還養著很多蚯蚓,被陶粒和蚯蚓處理過的水就會流到蔬菜種植區。

在蔬菜區,每一棵菜苗都生長在一塊小海綿上,長長的根透過海綿吸收管道里的水。種植蔬菜的水在管道里不斷流動,慢慢迴流到魚池中。

為節省經費,整套系統都是由幾人摸索研究出來的,從材料到設計,只花了幾千元,比市場上便宜。短短的14個月裡,項目先後申請7項國家專利,其中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已經獲批,另外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也即將獲批2017年今年初,項目獲得了1200萬港元投資,準備做一個50畝大棚,這將是全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魚菜共生”工廠化生產基地。

7、魚菜共生:魚菜共生農業科技館

探究|魚菜共生10個最好的盈利模式

魚菜共生農業科技館,是集生態農業和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智慧農業旅遊示範園,園內擁有多個高科技、趣味性、創意型的景點。該項目技術負責人陸雷介紹說,從養魚池出來的循環水,經過水處理系統處理後,被引入到菜池。水中含有的營養物質,被植物的根部吸收。這樣一來水體得到淨化,再重新回到魚池,從而實現了魚給菜供養、菜給魚淨化水的生態共生效應。

在整個循環系統中,不使用化肥、農藥,產品健康無害。據瞭解,相對於傳統的種養模式,魚菜共生和氣霧栽培技術的應用,使得種養過程實現節水高達90%、節省土地80%、節省勞力80%、節省肥料85%,而且能在不施農藥的情況下減少75%以上的病蟲害。

該模式商業變現除了銷售蔬菜和魚類,也嫁接休閒農業模式,市民在這裡可以體驗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生態農業,感受不一樣的田園風光。

8、魚菜共生:售賣蔬菜、後期開發出科教體驗產品

探究|魚菜共生10個最好的盈利模式

日前,石獅首家“魚菜共生”循環生態農業項目落戶在永寧鎮西岑村天農良谷生態園。這個魚菜共生模式等到“魚菜共生”擴大規模後,會使得蔬菜種植的面積比垂直地面面積大三倍,從而大大提高單位垂直面積的產量。

同時,通過“魚菜共生”技術,蔬菜的生長週期將會被縮短,沒有病蟲害侵害幾率,保證蔬菜真正成為無汙染的優質有機生態蔬菜。盈利模式:售賣蔬菜和魚類,同時可以開發科教產品和親子類產品,從而使得魚菜共生項目多元化發展。

9、魚菜共生:連鎖農場

探究|魚菜共生10個最好的盈利模式

位於山東煙臺的艾維農園,是我國最早的商業化魚菜共生農場之一。

不可避免的,農園創辦最初也遇到過不少困難,最初設想投入一二十萬就能開始運行,卻陸陸續續由兩人共計投入了數百萬元。因為完全沒有經驗,出現過一些“低級錯誤”導致菜種不活、魚大批死亡的事故,慢慢摸索後才逐步走上正軌。

儘管經過三四年的時間,該農場的發展越來越順利,但是規模卻一直都沒有明顯擴大,仍然只有20畝不到。當下,艾維農園已經在魚菜共生系統技術、病蟲害防治、廢物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成功。

至於產量,保守的估計數字是,一個一畝半的大棚,一年能夠收穫一萬斤魚加五萬斤菜,一年的收入能達到普通大棚一年收入的五倍。

探究|魚菜共生10個最好的盈利模式

未來,艾維農園將在全國發展數家“連鎖農場”,把他們幾年來摸索積累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推廣出去。

10、魚菜共生:採摘餐廳

探究|魚菜共生10個最好的盈利模式

幾經失敗的創業者軍哥一次次從魚菜共生失敗中吸取經驗。終於,創業者軍哥在老家成立河南魚菜共生。

該地離鄭州市機場僅十公里。總佔地面積約為200畝。規劃有一個十畝地的停車場地位置。一百一十畝的果園,五十畝的有機蔬菜採摘園,部分魚塘。魚菜生態餐廳第一期計劃為3畝,第二期計劃8畝。首期將計劃在六一兒童節前夕開始試營業。

我們發現,軍哥的魚菜共生項目採用全透明式的魚菜餐廳,當顧客坐在餐廳裡的桌椅上就可以看到魚與菜,同時也能看到廚房裡的廚師做著現摘現採的飯菜。

總結一下,魚菜共生模式因技術所限,或導致產量和規模不大,因此想要商業化,除了擴大規模提高產量之外,還需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比如結合休閒農業、親子教育、消費升級、餐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