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在疫情嚴峻時——家長如何與幼兒共度特殊時光?

在這個不同尋常的春節裡,伴隨每天對新型肺炎疫情與信息的關注,大多數家庭已閉關達10天及以上。許多家庭在共度這朝夕相處的親密時光時,溫馨之餘總有意想不到的衝突出現。媽媽的朋友圈不時曝出:

1 娃太吵了,就差房頂沒被拆了,怎麼辦?

2 又吼娃了,控制不住呀!

3 充電五分鐘,待機兩小時,說的就是這娃,為娘困了,想靜靜……

4 看了一天的動畫片,成木頭人了!

(宅家+帶娃)×10天,×15天,×20天……層出不窮的狀況對家長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挑戰。疫情之下,家長如何在保障家庭運作順暢的同時,與幼兒一起和諧共度這段特殊而又難得的親密時光呢?

家長在保障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關照自己、接納情緒、親情陪伴、遊戲運動、宅出精彩。

陪伴在疫情嚴峻時——家長如何與幼兒共度特殊時光?

請先關照自己

1.家長要對自己的情緒有覺察,正視與接納消極情緒,積極應對。疫情面前,人人自危。面臨突發事件,個體出現恐慌、擔心、焦慮、憤怒、難過等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這些消極情緒是我們身體的預警信號,讓我們對問題及時做出應對。需要注意的是:當壓力和情緒問題過於嚴重時,不僅不能幫助我們抵抗病毒,反而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孩子是“察言觀色”的高手,常常通過家長的情緒和行為來觀察和體驗這個世界。家長情緒穩定是一種內在和外在的影響力,會讓孩子有安全感。

陪伴在疫情嚴峻時——家長如何與幼兒共度特殊時光?

2.保持家庭的正常生活規律。疫情的不期而至與快速蔓延,嚴重擾亂了人們正常生活安排。度過最初幾天的慌亂後,家長要使宅家生活逐漸規律化,按時作息,形成居家生活習慣,每天有事可做充實自我。保持生活的穩定性,會增加人的免疫力,促進我們戰勝疾病的信心。在穩定與規律化生活中,幼兒更易獲得掌控感。

3.避免信息過載及手機頻繁使用。每日各種渠道與疫情相關的話題填滿屏幕,朋友圈不斷被肺炎的消息刷屏,家長會不由地閱讀、收聽或收看相關信息,造成信息超載的同時,也增加了家長在幼兒面前使用手機的頻率,由此造成幼兒過度地接觸疫情相關信息,影響親子交流。


陪伴在疫情嚴峻時——家長如何與幼兒共度特殊時光?

親情陪伴

長期的被動宅家,活動空間被限制,沒有小夥伴一起玩,幼兒會出現焦慮、緊張、害怕、失落等情緒,有時也會出現無緣由的煩躁、易怒、黏人等情緒反應。家長需要多花時間來陪伴孩子,對孩子的問題與需求有回應,增加身體接觸提升安全感。孩子最容易從親密接觸(比如,多撫摸、擁抱孩子,甚至晚上陪孩子睡覺)以及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中重建內心的穩定。家長應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關心孩子所思所想,及時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小問題,跟孩子進行積極正面的交流,不要隨意責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