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這片區域“三年計劃”出爐!未來經濟、基建等將有“大變革”

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 通訊員 婁璞 劉博聞

提起鄭州的紫荊山路,你會聯想到上海的南京路,或者杭州的延安路嗎?這個概念,在《管城回族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計劃》”)中,被再次提及。

4月11日,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委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討論通過了該《計劃》,未來,管城區將聚焦“三大板塊”,全力做好“古都新生”文章。

鄭州這片區域“三年計劃”出爐!未來經濟、基建等將有“大變革”

商貿業結構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

產業是經濟的根基,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

《計劃》中提到,管城區將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傳統商貿業態向體驗式購物中心、城市綜合體、電商 O2O 等商貿業態升級,實施紫荊山路綜合改造,打造像上海南京路、杭州延安路一樣的現代時尚國際化商業街區,把中州大道打造成最具現代化城市特質的迎賓大道,加快實現商貿業結構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

在二七商圈、火車站周邊區域重點發展“新零售”,優化夜間經濟,培育沉浸式、體驗式、場景式消費熱點,引導消費升級,擴大外來消費比重,增強老城區發展動力和活力。

消費場景業態也要進一步創新,加快現代商貿、健康醫療、養老托幼等生活性服務業精細化發展,培育信息、體驗、定製、智能等新興消費熱點,推動時尚購物、特色餐飲、文娛休閒、旅遊觀光、運動康體等業態功能補充和品質升級。

商代王城遺址板塊:突出“歷史文化+“概念

“梳理文文化脈絡、講好傳承故事、打造文化精品”,是商代王城遺址項目的戰略部署。未來三年內,管城區以展示鄭州古都歷史文化為目標,將圍繞商代城牆、宮殿等標示性區域,完成六大文化片區、宮殿區、城門、前後阜民裡有機更新等規劃設計,突出“歷史文化+”概念,將商代王城遺址項目打造成經得起檢驗的文化精品。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城垣環境保護及提升工程(一、二期)、 塔灣路—書院街綜合管廊及道路工程力爭2020年完成涉鐵、涉路口區域外的道路及管廊主體工程;

“兩院”(鄭州商都博物院和鄭州文物考古研究院)項目2020年開館迎賓;宮殿區遺址博物館、城隍廟周邊提升、文廟東擴等項目2020年開工建設。

有力推進文化片區建設,加快完成夕陽樓、書院街南、亳都古巷等文化片區方案設計、規劃批覆、報建手續等工作,2020年陸續開工建設。

鄭州這片區域“三年計劃”出爐!未來經濟、基建等將有“大變革”

金岱科技板塊:連接鄭州北部科技創新與東南產業應用的科創樞紐

目前,管城區金岱板塊城市設計已經初步成型,規劃總建築體量將達到942萬平方米。

未來,管城區將金岱板塊打造成為承載全區高科技創新企業的精緻空間,打造成為吸引總部經濟產業集群發展的橋頭堡、策源地。要圍繞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以航天金穗為龍頭,在企業財稅智能化、生產管理智能化等場景中,佈局企業雲服務、工業互聯網等新業態,著力打造連接鄭州北部科技創新與東南產業應用的科創樞紐。

要聚焦高科技與建築業跨界融合新業態,重點培育引進中鐵五公司、中鐵電氣化公司等建築高技術服務業、裝配式建築產業,和以BIM等核心建模軟件為代表的建築大數據產業,打造鄭州智能建築科技產業總部基地。

新火車站板塊:零距離換乘、站城融合

未來三年,管城區將結合“南動”城市功能佈局,將新火車站板塊建設成為各種交通方式高效銜接、地下地上空間有效利用、綠色生態效應充分彰顯的站城一體化現代綜合客運樞紐典範,完善商務門戶、交通樞紐、生態康養、科技孵化四大功能。

“零距離換乘”、“站城融合”,新火車站板塊建設將打造快進快出的綜合樞紐系統、慢速的城市道路系統、步行騎行貫通的慢行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