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婚姻最令人絕望?答案:我一直在忍你!

前段時間,一位妻子因為丈夫4天沒洗碗提出離婚,事件一出,議論譁然。

在相關機構公佈的離婚數據當中,和逐年攀升的離婚數字一樣引人注目是:女性主動提出的離婚佔比高達80%。

在另一項離婚數據中,有34%起訴離婚的人是因為生活瑣碎,這一項竟然高居離婚原因的第一位。

為何當婚姻出現問題時,女性更容易提出離婚呢?為什麼生活瑣碎居然可以成為離婚的主要原因?

這隻有一個可能,很多婚姻裡的問題,過去都被當成小事去忍,直到忍無可忍,才要不顧一切脫離關係。

而這在男性看來,彷彿是在開玩笑,我打場遊戲,幾天沒洗碗,沒有陪孩子寫作業,暫時忽略了你的感受,多大個事兒啊,至於要離婚嗎?

真的至於!因為對於在婚姻裡忍無可忍的女性來說,離婚只需要一句話:真的受夠了!

婚姻解析 | 什麼樣的婚姻最令人絕望?答案:我一直在忍你!


01

為什麼遇上婚姻問題,

大多數女性只能選擇忍

如果你聽到過女性抱怨婚姻,一定對這樣的話不會不陌生:

“等我獨立了,我就不需要他了!”

“他敢再傷害我一次,我就跟他離婚”

“等我再做好一點,我就沒有遺憾了”

“等到孩子長大了,我就不需要再顧忌什麼了”


當婚姻出現問題,等待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這意味著現在的關係裡出現了一些你無法或不願面對的問題,只能把希望寄託於未來的某個時刻。與此同時,選擇了用忍去緩和關係裡已經存在的矛盾。

所以,往往女性一開始更在意關係,當關系出現矛盾和衝突時,為了日子繼續過下去,只能大事化小,唯一的方式就是忍。

當然,選擇忍耐,就是時刻忍受一種背離自己的壓抑。

這會令人十分痛苦,那為什麼還要忍下去呢?

因為,不忍耐的路,更艱難。

不忍,意味我們需要直面關係裡的衝突,這可能正是自己在原生家庭裡所看到的父母問題模式,當你曾親眼目睹他們的幸福就是從這個懸崖上掉下去的時候,自己又怎麼能有信心邁過這個懸崖呢?

所以,當一個女性的原生家庭裡有著某種畸形的關係模式,她自己進入親密關係後,就意味著必須面臨一個選擇:

  • 要麼,繼續重複父母的畸形關係模式;
  • 要麼,為躲避原生家庭的模式,以另一種畸形的模式去維繫關係;
  • 要麼,直面原生家庭的痛苦,走通父母不曾走通的路,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幸福;


重複父母的老路,誰都不願意。所以大多數的人會努力躲避原生家庭的模式。

選擇躲避的方式就是忍耐,是指為了避開衝突和矛盾,隔離自己的感受,忽略關係裡很多問題的信號。

直到某一天,某一件事情徹底激怒自己,累積的委屈和痛苦一瀉千里,就只想趕快逃離痛苦之地。

所以,在親密關係裡選擇忍耐時,並不是因為你遇到的人有多糟糕,而是你走到了一個無比陌生的岔路口,這條路你自己過去不曾走過,你父母的關係也正被卡在這裡。

在這裡,你會感到孤立無援:往前走,無比恐懼;往後退,無限痛苦。

然而,絕大多數的女性會選擇往後退,因為在感覺裡,已知的痛苦總是比未知的恐懼更安全。

所以,才會有很多這樣的重複:一進入關係,就遇到問題;為躲避問題,只能忍耐;忍不了,絕望離開。

在這樣的關係發展脈絡中,最初選擇忍耐,只是想要逃離原生家庭熟悉的烙印;可一旦做出了忍耐的選擇,而不是去面對問題,痛苦就遠沒有終點。

所以,婚姻走向絕望的起點,是從有一個人在關係裡選擇忍耐的那一天開始的。可以這麼說,一旦選擇了忍耐,就相當於選擇了一場婚姻的慢性自殺。

婚姻解析 | 什麼樣的婚姻最令人絕望?答案:我一直在忍你!


02

"不敢獨立、不敢自我、不敢自由",

你還在重複這個原生家庭的噩夢嗎?


從小受原生家庭影響的我們,如果覺得父母活得不幸福,大多都很看不起父母的相處模式,想努力活得不跟他們一樣。

小莉就是一個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人。在她的印象裡,父親總是脾氣暴躁、懶散無用,母親總是整日辛勞、忍辱負重,兩個人總是爭吵不斷。

當她有些意識時,她就開始恨父親的不負責任,恨母親的優柔寡斷。相比父親,她更恨母親的軟弱。她發誓,決不能活成母親那般糾纏的樣子。

成年後的她,經濟很獨立,遇到第一任男朋友,對她疼愛有加,於是很快進入婚姻。婚後,丈夫對她也極其照顧,她心裡鬆了一口氣,感嘆自己終於擺脫了原生家庭的命運。

然而,三年後,丈夫對她變得很冷淡,她開始發現丈夫跟別的女孩子聊得火熱,這猶如一個晴天霹靂。她想到過離婚,但是很不甘心自己的婚姻居然就這樣失敗了。

即便遭受如此巨大的打擊,她的理性沒有因此動搖一絲一毫,想著過去媽媽總是挑起家庭裡的爭吵,她選擇了忍耐,想著聊天也並不代表什麼,假裝很平靜地繼續過日子。

她心裡想:等他真的敢做出對不起我的事情,我就會毫不猶豫地離開。

三年之後,丈夫真的出軌了,還提出跟她離婚,說她從來都不理解他。

她十分不解:為何自己已經不像媽媽一樣糾纏、吵鬧,婚姻仍然到了過不下去的地步?

她丈夫說:是啊!你是沒有跟我吵,可是你沒有感覺到你冷漠的不像個人嗎?你從來只考慮自己的想法,有顧及過我的想法嗎?誰願意整天跟一個冷冰冰、沒有感情的人過日子?

小莉這才發現,其實自己並沒有走出原生家庭的命運。媽媽糾纏吵鬧令她鄙視,所以她要理性,結果她成功變得跟媽媽不一樣,付出的代價就是壓抑了所有的情感,本以為如此就可以換取婚姻的幸福,可還是失敗了。

看起來,她在婚姻裡活得很獨立、很自我、很自由,實際上這一切從一開始就是為了留住婚姻,正是因為害怕婚姻破裂,她才把自己變成一個極度理性的樣子。

所以,表面上她活出了自己的自由,然而從內心深處,她並沒有獲得獨立和自由。當她覺得只能跟媽媽不一樣,她才不會在婚姻裡痛苦時,她已經把自己的命運和婚姻綁在一起,不敢活出真實的自己。

問題在於,當她目睹了父母婚姻的不幸福,想要努力變得幸福時,她就站在了另一個極端。她是很努力了,但其實她跟媽媽一樣,目的都是努力為婚姻而活,用壓抑自己去迎合心中幸福婚姻的需要。

所以,如果你的父母有著極其不幸的婚姻,可能會不知不覺地影響著你,讓你想要努力活出婚姻的幸福。恰恰如此,就會壓抑你自我的發展,讓你最終成為一個為幸福而犧牲自我的人,不敢獨立、不敢自我、不敢自由!


婚姻解析 | 什麼樣的婚姻最令人絕望?答案:我一直在忍你!


03

唯有自我成長,

才能揭開原生家庭的痛苦封印


在每個走進親密關係的人身上,都帶著自己原生家庭的封印。如果父母活得不那麼痛苦,這個封印限制你就少一點;如果父母活得十分痛苦,對你的侷限就會十分明顯。

這樣,每個從原生家庭走過來的人,都會獲得一種傳承的選擇:要麼傳承痛苦,要麼傳承問題的修通。

如果家庭給你什麼,你就默認什麼;如果家庭給你什麼,你就避開什麼。那麼你就傳承了父母關係的痛苦。

相反,不論家庭給你什麼,你都能對父母的痛苦和自己的關係,保持有意識的覺察,既不活成一個受害者,也不僥倖避開問題,你才會直面這片問題的沼澤之地,整合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的資源,發展出面對問題的新經驗,斷開跟痛苦深深連接的那根韁繩!

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會讓你無力、恐懼和孤獨。這是你的父母未曾走通的路,現在由你來走,即便他們在你身後,卻一點也幫不上你。

然而,即時未知的路時刻充滿著不確定,去承受焦慮和害怕,也比留在相對舒適的痛苦裡重要百倍。因為,如果你沒法修通面對問題的能力,你就無法活出自我,擁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有很多人都對一個謬論信以為真:即便自己不幸福,還可以努力讓孩子幸福。實際上,只有你活得幸福,才是孩子幸福的起點。

在你需要面對問題的位置,如果你退縮了,一心希望孩子更好,孩子就會因為你迴避的問題而承受更重的責任。他必須去修通你迴避的問題,否則他就無法獲得自己的幸福。



而如果你修通了某個問題部分,你將揭開了原生家庭傳承給你的問題封印,你的孩子就會獲得解放,他將站在你已經修通的位置上前行。

所以,婚姻裡的問題時常會讓人恐懼,但比問題本身更令人懼怕的是:用無盡的忍耐去迴避問題,從沒有面對過真實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