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契奇和盧比奧的經歷看,中國球員想進NBA,不應該讀大學?

現在很多人都在討論體教結合,怎麼說,難度很大,基本行不通。

體教結合,就是說白了,文化課和體育不耽誤,體育好搞職業,體育不好乾其他的。但是這個真的不適合中國的體制啊。

從東契奇和盧比奧的經歷看,中國球員想進NBA,不應該讀大學?

首先是巨大的利益分歧。要知道,就像中國國足一樣,很多人是可以被照顧的。比如張鎮麟,老媽是籃協的副主席,郭艾倫,叔叔是郭士強。這種家裡都是體育口的人,會有更多的機會去上場,人家也給你更好的指導。自主招生也是有黑暗的地方,人大那個已經被查了。那麼,要知道,現在大學的招生資源都被大學教練把持著,而職業隊的名額被青年隊把持著,你當然可以選秀,但是大學有高水平的教練嗎?最終的優秀的球員還是來自職業隊!

再者,我們要了解美國的國情。首先美國大學學費非常貴,動輒幾萬美元一年,很多黑人都是靠體育來交學費。再者,人家教練不是白教你的,很多教練都是一年好幾百萬的年薪,但是這些運動員一分錢都沒有。為啥現在講究球員歸屬?(比如孫悅好久沒打球)?因為培養一個球員時大價錢,而且成材率很低!!人家大學NCAA都是賺錢海海的,現在中國連CBA都賠錢,CUBA就可以賺錢?別的不說,你會看一些青年隊的比賽嗎?沒有錢,就沒有好教練,沒有好教練,就很難有好球員!

從東契奇和盧比奧的經歷看,中國球員想進NBA,不應該讀大學?

而且美國體育的傳統一直有。美國名校大學體育生有20%,40%是校友子弟,20%都是達官顯貴,20%是國際生(有交叉有重疊),簡單說美國都是私立大學,和中國的錄取完全不是一個標準。我們都知道斯坦福行賄案,對美國大學就可見一斑。如果咱們有20%的體育生,怎麼保證公平?別的不說,現在就要很多人覺得誰不該上,誰該上,那麼到了大學錄取,那怎麼公平公正?當然很多籃球名宿都支持體教結合,因為他們都是內人,如果體教結合,普通老百姓上學時容易了,還是難了?全清華一年只招5個籃球,肯定不夠,如果擴招,那麼足球擴招嗎?游泳擴招嗎?乒乓球?體操?那麼人家全省前幾名,700分的大神怎麼辦?公平嗎?體育生水平低,是不是要降低標準?那麼我們怎麼有自己的華為?怎麼搞工業2025?怎麼搞製造業2.0 ?

從東契奇和盧比奧的經歷看,中國球員想進NBA,不應該讀大學?

還有一個問題是,體育生到底算什麼學生?真的,像王晶那種高考全省500名打籃球還好的是少數,絕大部分人都是籃球也打不好,學習也搞不好。

那麼如果體育生不搞體育,學習能跟上嗎?研究生能搞科研嗎?考試能不掛科嗎?(我們這裡體育生+15分,而且只能學管理這種文科),難道我們還要把教學標準減低?

如果想走職業,還是那句話,訓練時間不夠,沒時間練身體,練投籃,練戰術!而且教練水平不行,18-22正是漲球的年齡,學習完全耽誤了打球啊!

從東契奇和盧比奧的經歷看,中國球員想進NBA,不應該讀大學?

最後,搞體育真的不值!現在很多籃球運動員只有幾十萬不到,而且是青春飯,一年能賺100w+的一個俱樂部寥寥無幾,但現在俱樂部都虧錢!!說到底,CBA不好看,都看NBA!歐洲聯賽也是,周琦國內2000萬,去歐洲很多人報價20萬歐元!CBA的高工資讓斯科拉都眼紅,說我們要放開外援!

很多天賦好的人都不玩球。首先,打球容易受傷啊,膝蓋什麼的,而且打球辛苦啊。關鍵是成材率低,看不到希望,也不賺錢。我們這有人初中100米直接把我們這最強的校隊打爆了,都震驚了,但是怎麼樣?人家移民加拿大了。張兆旭,中考的是煙臺小狀元,但是身高高,人家去了伯克利,世界名校。

說實話,現在搞體育的,很多都是學習不行的。搞藝術的同理(咱們的電影這麼難看的一大原因),一般體育好的,學習也好,人家不會玩體育的,如果搞體育可以上學,還是那句話,強度達不到,根本白搭!

從東契奇和盧比奧的經歷看,中國球員想進NBA,不應該讀大學?

最後,中國人其實不是那麼適合籃球,你可以說林書豪怎麼樣,但是無可否認,咱們很難有美國黑人那種天賦炸裂的選手(不要槓了),咱們天賦不夠,時間來湊,還是要勤學苦練,18-22最適合漲球的年齡,打CUBA實在是可惜,而且人家美國也是,詹姆斯,科比,都是高中生選秀,大量的人打一年NCAA走人。

你要說加強職業青年隊文化課教育,贊同。但是要把職業運動員都從高中大學裡面選出來,實話說,很難。雖然,從馬健,王治郅,姚明,易建聯,周琦,丁彥宇航,我們都去NBA,但是還是歐洲的職業梯隊更適合我們,看人家東契奇,盧比奧,都是不上大學。

從東契奇和盧比奧的經歷看,中國球員想進NBA,不應該讀大學?

再多一嘴,美國世界籃壇一哥的地位已經不穩了,世界盃就是,NBA球員都不參加,問題是別的國家NBA球員也不參加,這麼奧運會見分曉,不得不說,這次美國奧運會真的不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