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賺”已死,我們將何去何從——一封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自白書

剛剛過去的2018年對於我們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可謂是風雲變幻的一年,央行為加強監管動作頻頻,我們的行業在經歷了長期的粗放生長之後迎來了必然的洗牌。隨著2019年的到來,1月14日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100%集中交存央行政策的落實,真正成為壓倒我們傳統盈利模式的最後一根稻草,“不變則死”的課題切切實實的放到了我們的面前,那麼究竟如何轉變才可以更好的迎接屬於我們的新時代?

“躺賺”已死,我們將何去何從——一封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自白書

2019年1月14日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100%集中交存央行

溫顧歷史,方能知新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2010年,為了鼓勵金融創新和我們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發展,當年央行發佈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在以活期存款形式的客戶備付金滿足日常支付業務的需要後,其他客戶備付金可以“以活期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單位通知存款、協定存款或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的其他形式”存放,但“期限不得超過3個月”。這是我們“躺賺”的美好時代的開始。

儘管對於央行的政策紅包各個機構的做法不一,但是我們出奇統一的選擇了將政策紅利以貼息或是紅包等多種方式補貼給消費者,從而達到搶佔更多流量與市場份額的目的。無論是支付寶君的掃碼領紅包,微信支付大哥的免單抽獎,京東金融老弟的理財簽到加息等等都是此類。這樣的先劃地盤再創新盈利的戰略走向是符合當時我們這個的新興行業的發展需求的。

“躺賺”已死,我們將何去何從——一封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自白書

備付金利息成為各家平臺補貼用戶的資本

但是,陽光之下總有陰影,對於政策紅利的理解並不是每家機構都像我們這樣的,“我們的牌照=躺賺利潤”的說法不絕於耳。很多拿到牌照的“壞人”把獲取紅利作為第一目標,將追求資金的流轉效率的第三方支付,做成了蓄水池般的吸儲。隨著備付金規模的增長,他們的議價能力也在提高,於是,越吸儲回報越高,回報越高越容易吸儲的“四不像怪物”就此產生。大量的備付金的聚集在監管薄弱的環境下,滋生大量的風險,少數機構違法違規使用客戶備付金,造成大量經濟損失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所以,為了預防這數以萬億計的備付金的風險,央行開始了對於我們備付金的監管。

“躺賺”是我們回不去的過去

2017年1月13日,央行發佈《關於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拉開了我們備付金存繳的大幕。隨著2019年1月14日備付金100%集中交存之後,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自2016年以來的一系列監管組合拳執行漸入尾聲,徹底宣告了我們“躺賺”時代過去,同時也倒逼了不少前期功夫沒有做到位的或是一心只盯著眼前利潤的又或是曾經花式作死的同行們的黯然退場。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以方便快捷的形象而越來越深入人心,大家也都習慣並接受了有我們相伴的生活模式,所以這次行業的變革並不會影響我們未來的發展前景。在這樣的一輪浪潮中,有人退出我們的隊伍就會有人加入我們的隊伍,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否認的是這個行業已經從群雄逐鹿的割據年代進入了數強爭霸的巨頭時代。伴隨著新時代的來臨,以支付寶君、微信大哥為代表的巨頭,無疑佔據了更大的優勢。

“躺賺”已死,我們將何去何從——一封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自白書

第三方支付改變我們的生活

迴歸本源方能擁抱未來

一直回味過去的人,永遠也不會走向未來。對於我們來說,備付金的紅利已經吃的夠久了,其存在本就是矛盾的不合理的情況下,消失只是遲早的事。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接受這個現實,並且積極面對這場時代的變革,才是合適的主題。

迴歸本源,我們本身的主營業務就應該以支付為主題,以給用戶提供更便捷的用戶體驗為目標,以如何充分挖掘支付業務本身為首要任務。

無論是將支付業務擴展到更多的領域,如:城市公共交通、居家養老醫療服務、跨境電商支付等等;還是將支付方式更加便捷化,如:視網膜支付、無感支付等等;這些都大有可為。我們展望未來,請你相信“支付改變生活”,我們就在你身邊!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